來源:青島晚報
2024-01-29 08:37:01
原標題:以愛之名 見證青島每一次“上新”
來源:青島晚報
原標題:以愛之名 見證青島每一次“上新”
來源:青島晚報
每天清晨,叫醒晚報人的不是鬧鐘,而是手機微信里一條條來自“晚報掌控大家庭”的未讀信息;閱讀、轉發、評論,短短幾分鐘,晚報出品的青島新聞便從報紙端“搬上”手機端,我們的強勢“刷屏”就此開啟了無數青島市民的一天……在這場新聞速遞的背后,其實是我們32年來鮮為讀者所知的堅守與執著:深夜的編輯部總是燈火通明,只為準確、生動地講述青島每一次的城市“上新”;我們是記者、編輯更是市民、讀者,只不過與文字“較勁”是與生俱來的使命,于是反復打磨稿件、精心制作標題、認真校審文字,讓烙在新聞紙上的一字一句經得起推敲、佐證城市的發展。也許你會問,都是新媒體時代了,這樣的專注與認真還值得嗎?在我們看來,緊隨時代腳步的融合發展時不我待,而敬業、職業、專業的新聞專業精神更彌足珍貴,這是代代晚報人傳承了32年的圭臬。從青島東部大開發、“挽留海鷗行動”到橋隧時代的大橋婚禮、跨入“萬億俱樂部”,32年來我們樂此不疲地用新聞的力量見證青島的發展,透過百姓視角切入宏觀主題,以溫暖的心聲為城市鼓與呼,這一切只因我們身在其中、愛得深沉……
>>>記錄“老與新”的共生
提起青島,如今人們已很難用一種或者兩種顏色來描述她的美,這是因為隨著城市的發展,區域間的特色愈發鮮明,美的評價標準并非單一的色調,而變得更加繽紛多彩。回望青島城市發展,“老與新”的融合共生在不同時期貫穿始終,像是調色盤中的顏色配比一樣,每一次“碰撞”總給人意想不到的欣喜。
在《青島晚報》創刊的那年春天,一場城市蝶變如嫩芽一般破土而出。1992年,市政府作出《關于加快東部地區開發建設的決定》,就此吹響了市區東部開發建設的號角。這次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是再造青島城市格局的啟動點。翻看當時的《青島晚報》,我們見證了東部高樓的拔地而起,也寫下了青島“向新”之旅的堅定決心。與此同時,青島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獨具特色的城市風貌。在上榜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后,“老青島”的“新演繹”至今都是《青島晚報》最為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波螺油子的歷史與保護、劉子山別墅群和王度廬故居的故事與修復……出自于《青島晚報》的篇篇精彩報道總是準確地掌握著青島人的記憶密鑰,關于老城的故事匣子可以瞬間被打開。在青島啟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以來,“老與新”的共生譜寫出了新的篇章。隨著對歷史建筑的保護性修繕、導入新的消費產業業態、下大力氣留住年輕人,老城區的新活力被重新激發。2023年夏天,“上街里”啤酒節讓中山路一帶日均接待量達31萬人次,人們欣喜地看到“老街里”又火起來了。曾孕育一批老字號的大鮑島也煥新歸來,成為了“可逛、可玩、可夜游”的時尚文旅新地標。
>>>見證“快與慢”的交織
作為2023年中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青島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心目中的“理想家”。在小紅書上,青島的博主總是自帶話題和流量:一對年輕夫妻每天記錄在嶗山漁村的“隱居”生活,讓全國網友投來了艷羨的目光;職業白領業余“趕海”成事業,國慶節組團帶外地游客感受海邊生活;海歸博士辭去高薪工作,考察多地后選擇來青島開民宿;打卡青島100家咖啡館,感受海邊的精品咖啡文化……在青島,幸福來自于山海城的自然饋贈,讓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慢下來,同時幸福也源自用心生活和用力打拼的相得益彰。
在《青島晚報》的報道中,2017年是青島城市發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青島成為全國第12個GDP“萬億俱樂部”城市。此后,青島更是一路高歌猛進,在全國同類城市中不斷進位升級。隨著人口突破千萬,青島正式跨入特大城市行列,時不我待的發展是城市對市民多樣化期待的回應。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的省兩會中,省政府工作報告直接或者間接提到青島20余處。在快節奏、高質量的發展中,青島西海岸新區是近年來涌現出的重量級“新星”。作為第九個國家級新區,其肩負著“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打造海洋強國戰略支點”的國之重任,承載著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的歷史使命。僅2022年,西海岸GDP達4691.85億元,位列全國百強區前十。
在“快”的打法中,“倍增”計劃是近年來青島構建百姓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在《青島市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倍增三年行動計劃》發布以來,《青島晚報》記錄了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的堅實腳步:青島市胸部腫瘤診療與創新中心落戶市立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二期、青大附院國際醫療中心投入使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獲批建設全國第四批、全省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市中心醫院二期提上議程……“快與慢”交織的青島,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此打拼奮斗、幸福安家。白天跟隨城市的腳步快速奔跑,夜晚帶著工作的充實感逛公園夜市,周末全家人出動摘櫻桃、看大海,這樣的時光正慢慢延展,成為我們幸福棲居、扎根青島的第“N”個理由。
>>>定格“遠與近”的切換
伴隨著交通路網的織密、城市空間格局的擴容、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城市場景的“遠與近”總在不停切換之中,讓每一個人都能感覺到城市發展帶來的變化。還記得《青島晚報》策劃推出的大橋婚禮嗎?這便是一次關于城市發展“遠與近”的永恒定格。作為一座環灣型城市,青島高度重視跨膠州灣交通,在我國跨海通道工程領域一直處于開拓和引領地位。2011年6月,在橋隧即將貫通啟用之際,《青島晚報》聯合當時的青島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節慶辦共同主辦了大橋婚禮,為參與膠州灣大橋、膠州灣隧道等城市建設的50對新人舉行了別具特色的集體婚禮。這份獨屬青島的浪漫,見證了新人們喜結連理的幸福和充滿期待的新生活,更見證了“一橋一隧”讓天塹變通途的新城市路網格局,徹底告別了“青黃不接”的歷史。自此,膠州灣兩岸的流動速度加快,成為了青島一體化發展的強力引擎。
青島北站投入使用、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轉場運營、青島地鐵捷報頻傳……《青島晚報》利用新興的傳播手段,以直播、空拍等形式,記錄了青島城市場景的便捷切換。每年春天,大嶗櫻桃谷到了山花爛漫時,漫山遍野的櫻桃花總會在青島人的朋友圈里刷屏,而“早春第一果”櫻桃的成熟又讓青島的春日變得有滋有味。隨著地鐵線路的陸續開通,市民不必“隔屏”賞櫻,乘坐最美地鐵線即可開啟說走就走的近郊游。在《青島晚報》記者的鏡頭下,許多讀者在“紙端”見證了山東首座4F機場——膠東國際機場的逐夢騰飛。截至2023年底,膠東國際機場已累計開通客運航線243條,其中,國內223條、國際及地區20條;開通貨運航線18條。全年完成航班起降16.98萬架次、旅客吞吐量2142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6.08萬噸。數據的背后是青島通達各地的交通便捷,更是商品進入青島的快速流通。從去年開始,“絲滑”是《青島晚報》見證快速路網升級時使用的高頻詞語,隨著遼陽路隧道、重慶高架路等重點道路相繼通車,青島東岸城區“四縱五橫”的快速路網體系基本形成。城市生活的提速,進一步弱化了空間距離上的“遠與近”,讓市民們期待的幸福生活“近在咫尺”。
在見證、記錄青島的每一次“上新”時,《青島晚報》多位記者都在竭盡所能,做著一項“繁與簡”的轉化:利用講述人物故事實現老城新說、記錄我們身邊的變化折射城市垂直崛起、分解消化專業術語用最接地氣的語言講給你聽、凌晨駛向重慶高架路用視頻呈現這路到底有多“絲滑”……
32歲,亦是我們與城市共成長的32年。撣一撣一路走來的塵土,我們目存希冀地迎著每一天新生的朝陽。今天,我們再次發起邀約,和深愛的城市同頻,續寫每一期全新的《青島晚報》,期待著青島的再次“上新”!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記者 于波 實習生 唐菲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