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24-02-02 17:06:02
原標題:打開魯企B面:山東企業的新型工業化探索
來源:舜網
原標題:打開魯企B面:山東企業的新型工業化探索
來源:舜網
說到山東工業,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大象經濟”,經濟體量大、實力強,但傳統工業、重工業比重大,一度還有“兩個70%”之說——山東傳統產業占工業總量70%,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70%。
刻板印象的背面,其實隱藏著山東工業少為人知的新面貌。2018年設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以來,山東加快“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大力發展“四新”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十強”產業,產業規模、體系、結構等持續優化升級,新型工業化持續深入,新看點層出不窮,新優勢逐步塑成。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以新型工業化為底色魯企“B面”,風光正好。
打敗低價的不是更低的低價
心形、葉子、花卉形狀的咖啡拉花不稀奇,人物頭像、中文字句、甚至新聞圖片的拉花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見過,而更令人稱奇的是,如此精細的拉花圖案竟出自一臺機器人。這就是誕生于遨博(山東)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遨博山東)的咖啡機器人。
“這是咖啡機器人的4.0版本?!卞鄄┥綎|董事長韓永光輕輕一點啟動設備,“它加入了咖啡末3D打印功能,并連通互聯網搜索引擎,不僅能通過網絡把各種文字、圖像‘打印’到咖啡表面,甚至能實時熱搜的新聞圖片做成咖啡拉花?!睕]多久,一杯“熱搜咖啡”便呈現在面前。
讓工業機器人變成咖啡師,對于韓永光而言,有一定偶然性,這是遨博技術團隊在上海發現部分咖啡店“共享”咖啡師后的靈光乍現;但對于一家志攀上行業高峰的工業機器人企業而言,則是種必然。
當下,隨著大量資本涌入機器人產業,眾多企業為了生存或主動或被動地降成本、壓利潤,工業機器人的競爭愈發激烈,部分六軸工業機器人售價降到2萬元以內,甚至部分企業推出了萬元級別的機器人,也使得工業機器人產品良莠不齊。國內某地開展工業機器人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竟超過28%。立志于長遠發展的工業機器人企業在思考:如何在“內卷”洪流中扎穩腳跟,并且使出制勝之招。
機器人只是工具,企業要想擁有更廣闊市場,就要開拓新的應用端。對這個問題,韓用光的答案只有簡單一句:“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降成本,應用端自然會找上來。”
問題似乎又回到了原點——降成本,但細究起來,卻又絕非降成本那么簡單。
位于臨淄區齊都鎮遨博山東的淄博生產基地二樓車間,大型車床旁,機械臂上下揮舞。這里,機器人代替了車工、銑工為50臺機床上下料,實現了“機器人正在生產機器人”。以往這樣規模的車間三班倒大約需要110名工人,如今只需要5名工人巡回操作,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機械加工的速度、效率、精度都有了大幅度提高,產品一次合格率就從人工時代的30-40%提高到99%以上。
市場對變化的嗅覺最靈敏。今年下半年,遨博山東推出了高品質的平價工業機器人產品,應用端的合作企業紛至沓來,除了咖啡機器人,加油機器人、檢驗機器人、采樣機器人等已經開始研發應用。
自主創新不一定是“獨行軍”
數控機床被稱為“工業母機”“現代工業心臟”,其精度和效率直接影響了機械設備和零部件的性能和質量。
然而,我國數控機床較國際高端品牌還存在一定差距,受制于人的心酸故事在采訪中我們聽到了不少:數控機床中的精密部件,國外廠家不提供技術資料和相關培訓,一旦損壞就要原廠更換,有些設備需要為此每年停機,造成數以百萬計的損失;一件機床只是稍微位置挪動了一下就自動停機,原來外國廠商在機床上安裝了傳感器,任何對機床的拆解、移動就觸發設備“鎖死”;曾經山東蒂德精密機床有限公司(下稱蒂德精機)應用進口操作系統加工一個輪轂需要2小時10分鐘,但用國產系統則要4小時……
突破高端,實現技術自主可控,成為不少企業發力的方向。從2015年開始,蒂德精機開始了數控機床自主化的漫漫探索路,最先嘗試的是附件銑頭。蒂德精機總工程師張偉回憶,一開始做出來精度不夠,只能靠人工一點點鏟刮調整。經過多年不懈嘗試,如今,蒂德精機硬件設備的自主化率已經從最初的50%上升到90%。
自主研發是一個高投入回本慢的長期工程。華晟(青島)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人員占比60%,每年研發投入超過6%;遨博智能去年研發投入1.93億元,預計今年這一數字還將高于此;蒂德精機每年研發投入則在15%以上。
自主創新不一定是“獨行軍”,與國內同行者一道實現互補共贏是蒂德精機摸索出的又一條經驗。“設備的國產化,可以逐個攻克關鍵零部件,但操作系統的自主,則是要一下換掉整個設備的‘大腦’,單靠機床企業自身,實現自主化更為困難。”張偉說。去年,蒂德精機攜手華中數控進行聯合攻關,蒂德精機提供設備和應用環境,華中數控提供配套系統。
強強聯合讓國產機床品質有了肉眼可見的提升。蒂德精機員工宋閣使用國產系統自主編程設計的“宋閣針型試件”能夠在直徑40毫米的鋁棒上銑出整整127根比頭發絲還要細的鋁針。目前,雙方合作開發出了50多臺套國產化數控機床,產品在生產效率與進口系統基本持平的情況下,整體成本降低了20%。
立足長遠選擇新賽道
如果說傳統工業化的目的主要是推動量的增長和產業結構轉型,那么新型工業化更多的是增長和轉型的質量。對于微觀層面的每一個企業而言,則意味著不僅要著眼產品層面的性能與可靠性,更要立足長遠,為企業謀求未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再制造可不是簡單的維修,而是全方位升級,是賦予產品二次生命。”山東能源裝備集團天地采掘設備再制造有限公司再制造車間,總經理趙慶良拍了拍身邊一臺剛剛完成再制造的采煤機。
這是一臺用了8年的采煤機,因為井下長期使用,磨損嚴重,以前這樣的設備就要廢棄了。但上個月送到再制造車間后,工人們對它進行了功能性修復:修復了搖臂、牽引箱關鍵部件,更換了無法使用的零部件,加固了因長時間的使用而磨損的部分,實施了采煤機智能化升級,在主體內添加了“智能芯”。
比起“一扔了之”,再制造產生了額外的花銷,但算精細賬,卻能算出效益來:采煤機恢復了原有功能,效率不減反增,生命周期延長了一倍,相當于購置了一臺新設備,但價格卻只有新購設備的一半左右。而且新設備增添了新本事,通過“智能芯”,采煤機實現了地面遠程控制,井下無人采煤,大大節約了人力資本投入。
“老煤機”切準了新賽道也迎來了商機。比起傳統的煤機生產,再制造不但能提高裝備利用率,降低成本,還能減少廢棄物和污染物排放,市場前景更廣闊。試生產半年,采煤機、掘進機再制造一項就實現利潤7000萬元。
實現“雙碳”目標是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也是企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走進蒂德精機生產車間,迎面一面黑色的“墻”?!斑@是機床的固定部件?!笨偣こ處煆垈フf,以往這樣的部件大都使用鑄鐵制造,成本高、能耗高。2015年開始,他們引進礦物鑄造生產工藝,采用人造大理石制造固定部件,實現了“綠色生產”:生產1噸礦物鑄件耗電僅為8度左右,能耗顯著降低,整個生產工藝也實現了“0排放”。
打結、卸紗捆、處理斷紗……紡織行業,搖紗工人要跟著機器的節奏忙個不停,是整個行業中出了名的招工難、用工貴,將筒紗搖動成絞紗的自動化迫切性愈發凸顯。
“國外有類似的自動化設備,但價格高,紡紗是微利行業,這種設備在國內基本沒有市場?!睌[在山東圣潤紡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潤紡織)總工程師劉衛華面前的是一道“既要又要”的難題——全自動智能搖紗與平價同時兼具。
“幾乎是我做過項目里最復雜的。”劉衛華不是個“老紡織”,但多年從事半導體封裝測試,與毫米級電子元件打交道的經驗一度讓他信心滿滿,畢竟只是將自動化“搬到”近10米的搖紗機上。
但現實很快給了他一個下馬威。樣機搬到高溫高濕的紡紗車間,不到一周,就有部件生銹。但為了控制成本,又不能升級材料,只能重新設計機械結構?!白铍y的地方在于如何用傳感器檢測一根絲線是否打結完成。”劉衛華感嘆,絲線太細了太輕了。經過反復實驗才找到解決方案,就是用傳感器去檢測絲線的張力。最終,圣潤紡織以不到700萬元的研發投入成功實現了全自動智能搖紗機設計生產。
“中國是紡織大國,全國有幾十萬臺搖紗機亟待改進,市場前景非??捎^?!笔櫦徔椂麻L宋新省面前的,是拔地而起的新廠區——圣潤紡織的數字化智能紡紗產業基地。經過一個季度的試用,圣潤紡織的全自動智能搖紗機的名聲遠播,甚至有同行企業前來考察訂購,目前已經敲定了10臺首批訂單。他說,建成后,這里可年產全自動智能搖紗機400臺,圣潤紡織將在傳統紡織板塊的基礎上進入到高端智能化裝備制造領域。
原標題:打開魯企B面:山東企業的新型工業化探索
作者: 李振 張楠 王瑛琪 劉玉凡 修從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