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4-02-05 12:13:02
原標題:推進濟南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構筑新發展格局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推進濟南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構筑新發展格局
來源:濟南日報
□肖 瑤 楊志恒
編者按 1月22日,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得批復,這是在省級層級首次官宣。由此,濟南都市圈成為北方第五個、黃河流域第三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范圍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6市25縣區,面積超過2.2萬平方公里。同時,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水平建設濟南都市圈,還要推動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等城市協同融合發展。本期理論版聚焦“濟南都市圈”,就其驅動力、高質量發展路徑等進行探討,以饗讀者。
都市圈作為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和構筑新發展格局的載體,是帶動區域全面發展的關鍵。濟南都市圈是北方第五個、黃河流域第三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具有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網絡完善等優勢,成功“入圈”對于濟南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形成高質量創新和產業集群,有助于強化都市圈內部聯動,有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在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準確把握濟南都市圈的戰略構想,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進山東三大經濟圈協同發展、建設國內領先的現代化都市圈的內在要求。具體要做到:
強化核心 增強輻射帶動作用
對都市圈的形成和發展來說,核心城市對周邊地區強有力的輻射帶動作用至關重要。濟南已是人口規模超千萬的大都市,但對周邊地區發展并沒有起到充足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濟南都市圈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強濟南對周邊地區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是重中之重。
因此,強化核心并不只是單純地強調濟南“單核”的城市規模和功能的增強,還應依托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一體化進行多核心大都市區功能強化。淄博是濟南都市圈內經濟基礎條件僅次于濟南、人均GDP超過9萬元、城鎮化水平達到50%以上的城市;泰安常住人口超過540.1萬,是都市圈內第三大城市,擁有省內最著名的泰山風景區旅游資源;德州是濟南都市圈的北大門,是山東省唯一一個列入京津冀國家發展戰略的城市;濱州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濟南都市圈“兩區兩圈”疊加地帶,素有“渤海雄邦”之稱。2023年淄博燒烤爆火離不開濟南都市圈的打造,濟南大學生組團到淄博吃燒烤帶來“種草”效應,是促使淄博“出圈”的重要成功因素之一。各城市聯合組成了濟南都市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進行對外聯系的核心地帶,也是促
進濟南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策源地。
完善交通 構建更均衡的交通網絡
濟南都市圈以濟南為中心,整合加密各地間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推進城際快速軌道建設,改善了核心城市和周邊地區之間的交通鏈接,疏散中心城市交通負荷,為要素流動創造條件。如今濟南都市圈已經擁有了較高密度的交通網絡和相對完善的運輸體系,但都市圈的高速公路網絡密度暴露出不同地區間的較大差距,交通網絡結構的協調合理程度有待提高,同時也是形成濟南都市圈南北經濟差異格局的一個重要原因。為提高濟南都市圈經濟績效,促進區域更為均衡的發展,不僅要以濟南為中心暢通與其他地區交通互聯互通,更應該建設聊城、淄博、德州等外圍城市之間的交通聯系廊道,打通對外聯系通道,形成更為均衡的都市圈一體化交通網絡。如構建德濟泰、濱淄萊、聊泰萊等交通線,形成以濟南為核心的十字形骨架,聯通都市圈以外其他城市之間的井字形網絡,使都市圈內的每個城市都能成為交通網絡的樞紐,獲得均等的發展機會,形成有利于結構性績效提高的空間發展格局,促進濟南都市圈南北均衡發展。
吸引人才 建設一流科技園區
濟南市作為山東省的省會城市,正處于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發展機遇期;同時,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快速發展,人才需求量大,應借鑒其他發達都市圈人才吸引政策,并結合自身實際,把握重大國家戰略,將人才引進政策與產業發展緊密聯系,圍繞產業需求,加快對當前各種急需型、緊缺人才的引進,將人才與產業發展結合,實現協同創新發展。其次,整合都市圈內各市的高等教育資源,推動一流科技園區人才建設,促使科研創新部門及技術人才集聚濟南,突顯濟南都市圈的高等教育和科研中心地位。其中科技園區應以對高等教育、技術研發、高新技術企業孵化為主,輔以開發文化、商業、休閑娛樂等服務功能,創造優良的創新環境,促進科技成果創新和轉化為生產技術,從而形成濟南都市圈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動力。科技園人才培養應緊密結合各地產業發展特色,以提升服務都市圈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為出發點,培養不同方向的制造業人才,帶動濟南都市圈均衡發展。
保護生態 推動引領綠色轉型
濟南都市圈打造黃河流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引領區,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加強環境污染協同治理,建立都市圈的生態環境協調管理體系,加大工業污染協同治理強度,嚴格貫徹排污口排放標準,禁止未達到排放標準的工業廢水直接排放至河流或污水處理系統;聯合制定跨界河流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規劃,構建都市圈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共享監控信息,共同治理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另一方面建立都市圈生態補償專項基金,為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產業體系提供技術支持,發揮濟南、淄博在生產性服務業地區、智能制造業、高新技術等領域對周邊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聊城、濱州等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原則,積累高質量發展綠色資源資本,保護好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突出能源清潔化特征。科學有序地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充分利用黃河流域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與能源深度加工緊密關聯的新型戰略性產業,構建綠色創新引導機制,將資金投入到綠色創新領域,提升都市圈產業競爭力。
(作者單位: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