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4-03-31 11:25:03
原標題:山東:“上光下養”一地多用促農民增收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山東:“上光下養”一地多用促農民增收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濟南3月30日電(記者王志)走進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村里集鎮站馬張家村的“光伏魚菜共生”生態種植養殖農場,只見光伏板整齊排列在9個大棚頂上,棚內無土種植的生菜、芹菜等長勢良好,一尾尾鯉魚、鯽魚在種植蔬菜的水池中游弋。
“與傳統大棚不同,我們利用大棚的部分棚頂鋪設光伏板,棚上發電,棚下進行立體種植和養殖。種菜和養魚共用同一水池,魚的排泄物為蔬菜生長提供‘肥料’,經蔬菜根系吸收凈化后的水用作循環養殖,節約種植和養殖成本30%。農場每年蔬菜產量近2萬斤、養魚產量近8000斤,去年純收益70多萬元?!鄙鷳B種植養殖農場負責人于佳強說。
在煙臺市蓬萊區村里集鎮站馬張家村的“光伏魚菜共生”生態種植養殖農場,各種蔬菜長勢良好。新華社發
作為生產保供的“電管家”,國網煙臺市蓬萊區供電公司營銷部市場能效與需求側管理專工劉欣說,安裝在這個農場大棚頂上的光伏裝機規模為20千瓦,每年發電2萬度,全部供農場生產自用,為循環養殖、自動控溫等電氣設備提供綠色電能,一年能為農場節約近萬元的用電成本。
同樣,在濱州市沾化區利國鄉光富產業融合示范園,在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板下,一只只白山羊正津津有味地吃著草料。“我養了200多只白山羊,園區有技術人員定期來進行技術指導,提高了小羊的成活率,去年我賣羊純收入近10萬元?!别B殖戶劉愛國說。
利國鄉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年平均日照時間達到2500小時,太陽能資源豐富。同時,這里鹽堿灘涂多,土壤礦物質含量豐富,長出的牧草富有營養,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從2017年起,利國鄉探索“上光下養、光畜互補”的產業發展模式,引導原來分散養殖的44戶養殖戶到園區集中養殖、統一管理,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
國網濱州市沾化區供電公司富國供電所員工在檢測光富產業融合示范園的光伏設施運行情況。新華社發
“光富產業融合示范園利用養殖棚頂建起裝機規模9.8兆瓦的光伏發電項目,年發電量1300多萬度,年發電收入500多萬元。同時,每年的山羊出欄量達到20萬只,年銷售收入3億元,‘上光下養’實現了一地多用立體增收。”國網濱州市沾化區供電公司富國供電所所長李寬森說。
山東省太陽能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曉斌說,作為用能大省,近年來,山東積極探索光伏新能源發展與生態種植養殖相融合,既輸出了清潔能源,又拓寬了產業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