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4-04-18 09:24:04
原標題:蹲點調查 | 年輕人為何熱衷上夜校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蹲點調查 | 年輕人為何熱衷上夜校
來源:大眾日報
從濟南市圖書館中心館的東門進入,向右走便可以看到濟圖夜校的牌子,旁邊還貼著“白天上班 晚上學藝”“斜杠青年訓練營”“下班之后才是生活”等標語。
4月11日晚上6點左右,丁長輝下班后直奔濟南市圖書館中心館的夜校皮具課教室,開啟下班后的“夜生活”。
“我住在濟圖附近,從去年就一直關注這邊的夜校。”丁長輝說,“今年,我搶到了紅酒品鑒和皮具兩門課”。
近日,承載時代記憶的夜校再次火爆“出圈”。濟圖“YEAH歸人”市民夜校去年12月首期課程“出圈”后,4月1日春季班又“上新”,超14萬人同時爭搶2100個學員名額,有的課程上線30秒就被搶光。年輕人為何熱衷上夜校?如何讓“夜校熱”持續?
提供高性價比的課程
目前,社會上的教育更多集中在老年人和孩子的教培上,忽略了青年人這個主體,呈現出“兩頭熱中間冷”的現象。
“我們創辦夜校是為了給年輕人提供一個非功利、非職業性的教育機會,讓他們在這里放松身心,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去班味’。”濟南市圖書館文化活動部主任李德虎表示,濟南一直在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年輕人通過上夜校可以提高職場競爭力,擴大交友圈,增強對城市的歸屬感。
記者采訪得知,今年春季班的授課地點由之前的濟南市圖書館中心館和三個泉城書房,變為包含濟南市圖書館中心館、部分區縣圖書館、11家泉城書房和7個合作辦學點在內的21個教學點,形成了“公共圖書館—泉城書房—合作辦學點”三級授課網絡體系。此次開設的課程由第一期的9門變為54門,從AI+Office、短視頻進階、面試、公文寫作到紅酒品鑒、扎染、皮具、爵士舞、茶藝、化妝進階,可謂應有盡有。“大部分課程在20—50元每節,降低了上課的門檻。”
“搶課的時候,我專門定了鬧鐘,人太多了,手機根本點不進報名小程序,最后用電腦搶到了課。”夜校學員汪夢媛說,選擇下班后上夜校,不僅是因為課程豐富、性價比高,還因為夜校的師資力量強。“夜校與高校進行合作,并在社會上招募手工藝名師,相當于把高校和社會優質資源搬到了夜校。”
山東女子學院教師孫玉鳳在夜校教扎染課,她認為夜校為年輕人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一個平臺。“在扎染課上,學員不僅能了解傳統的扎染技藝,還可以學習如何將傳統技藝應用到日常生活,讓傳統扎染技藝長長久久地傳承下去。”
“我們與山東女子學院等高校簽約,學校把最好的師資力量派過來,把很多在學校里受歡迎的課程開到夜校。”李德虎介紹,此外,還向社會招募,把社會上行業名師納入夜校中,增強夜校的師資力量。
為志同道合的人拓寬朋友圈
4月11日傍晚,從事旅游行業的90后鐘超下班后來到夜校,簽到、簽署上課協議、領取門禁卡和學員卡……一系列流程完成后,她開啟了在夜校的第一節皮具課。
皮具課教室在濟南市圖書館中心館負一層的國學傳習室,整個教室可容納40人。濟南靈曦手工皮具品牌創始人張福是這門課的授課教師,教授學員手工皮具基礎理論教學、成品展示、實操等。
11日晚上6點,記者趕到皮具課教室,張福和工作人員在忙著布置課堂,教室中間擺放著一排手工皮具,包括手工提包、錢夾、裝飾品等。“學員在第三節課就可以完成第一個作品的全部制作,8節課上完,可以完成3個手工皮具作品。”
欒女士從事社會服務工作,她兼顧提升工作能力和培養興趣愛好,搶到了短視頻和皮具兩門課程。“短視頻為各行各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我也想在這方面提升一下。”欒女士說。
對于有些年輕人來說,上夜校更是“慷慨宴請年少的自己”。一些80后、90后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種種限制,缺少系統培養興趣的機會,他們選擇上夜校來彌補年少時的遺憾。
“夜校是一個趣緣群體,大家因共同的興趣聚到一起,建立一種很純粹的關系。”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忠路說。
在4月12日晚的扎染課上,學員三三兩兩組成一隊,將扎染需要用到的布料平鋪在桌子或地上,根據樣板確定布料的尺寸標注、裁剪。
“那個模版需要放到這塊布的最邊上,這樣省布料。”“感覺雙層的布不太好剪。”從事建筑行業的趙女士正在跟李女士裁剪布料。
“夜校的開設拓寬了我們的交友渠道,我們可以拋卻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瑣事,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認識志同道合的人。”李女士是趙女士在扎染課上認識的“同學”,倆人因為喜歡扎染成為朋友。
解決供需矛盾需要多元化供給
“新時代的年輕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他們有著自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李忠路認為,年輕人向往精神生活的充實和滿足,是“夜校熱”的前提條件之一。“夜校熱”不僅折射出年輕人有自我提升、自我解放、尋求社交的需求,也反映了社會上的多方供給主體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積極回應。
“年輕人選擇上夜校,既是我國大力推動終身教育制度、鼓勵終身學習的結果,也是當代年輕人技能提升、破圈交友、豐富業余生活的自我選擇。”李忠路分析。
李忠路認為,夜校作為一種教育形式,承擔著社會教育、文化傳承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年輕人上夜校,拓展知識面的同時,也擴展了社會交往的鏈接屬性,不同行業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增強了社會活力。”
“希望開設更多更豐富的課程,比如成人素描、鋼琴課、滑板課、調酒課……”“希望每門課程可以開放更多的名額”“完善報名的小程序”“開課地點更多一些”……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年輕人對夜校有更多期待。“夜校熱”能否持續?憑什么再次出圈吸引年輕人?這不僅是對夜校組織者的考驗,也是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考驗。
“夜校課程的名額有限,很多學員搶不上課,本質是供需矛盾。”李忠路說,解決供需矛盾需要多元化的供給。從參與主體來說,一方面可以鼓勵更多大中專院校參與進來,發揮大學教師的專長;另一方面可以鼓勵社區積極發揮退休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作用,在社區開設相關的課程,充分發揮專業人員的特長。在形式上,除了開設夜課,還可以充分利用周末的時間,也可以開設線上的課程。
李德虎對夜校下一步的發展充滿信心。“我們和很多單位進行了合作,在運營和管理上,我們也在不斷實踐,積累經驗,希望能形成一種可復制和推廣模式。”李德虎表示,“目前,各地都在努力打造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我們也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打造15分鐘的‘夜校服務圈’。”(郭治權)(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