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煙臺日報
2024-04-28 09:54:04
原標題:煙臺工會“鑄匠記”
來源:煙臺日報
原標題:煙臺工會“鑄匠記”
來源:煙臺日報
YMG全媒體記者 鐘嘉琳
越是創新,越需要匠心。
如何增強職工創新創造本領、完善工會服務鏈條,為這座城市鑄就更多能工巧匠?
煙臺市總工會聯合11個部門共同實施“種子孵化、墩苗夯基、拔節成長、孕穗優選、青藍傳承”行動,形成一線產業工人從“工”到“匠”全周期“五位一體”培育體系,既保持工匠人才培育的連續性,又大大縮短工匠人才成長周期,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能人才支撐。
一貫制種子孵化
讓創新創效一路生花
“噼啪……”在山東核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結構模塊車間,齊魯工匠劉偉正在對一件模塊進行焊接。
與傳統焊接方式不同,只見一臺靈巧的“霹靂鼠”機器人鉆進截面寬度、高度分別只有200毫米的焊體之中,瞬間發出耀眼的弧光。劉偉站在三米之外的操作臺前,手指輕觸電控箱上的按鈕,控制機器人的操作方向。
焊接,在常人眼中是苦活累活,在劉偉眼中,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新智慧。他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劉偉的創新理念,源于一種強大的創新生態。他所在的焊接生產團隊,鼓勵每一位職工擁抱創新、推動技藝發展。不僅劉偉自己會創新,班組的每一名成員都能創新、敢創新。
徐穎慧師從劉偉,積極參與車間工藝改進和技術創新,由一名年輕的電焊學徒工迅速成長為獲得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的“女焊匠”。
“在師傅的鼓勵下,創新就像一把鑰匙,不斷幫助我解開難題。”徐穎慧說,“有一次公司承接了一批特殊產品,需要焊槍進入8公分的超窄空間進行焊接。每天看著停滯的產品進度,心里沉甸甸的,吃飯、睡覺前都在想辦法、搞創新,最終做出了一把適合狹長空間使用的焊槍,突破了狹窄間隙無法焊接的難題,產品成功交付。”
在煙臺生產一線,無數像劉偉一樣的勞模工匠通過“一帶一”“一帶多”“多帶一”等方式,幫助新入職“種子工匠”規劃最佳職業發展路徑、在創新攻關中走向成才之路。
市總工會創新“入學+入職+入崗”一貫制孵化培育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煙臺工匠學院”和“工匠孵化聯盟”,先后在職業院校和大企業掛牌成立30家“工匠孵化基地”,實現“職業院校學生”向“產業工人”轉換的無縫銜接;職工入職后,市總工會組織勞模工匠簽訂師帶徒協議,每年組織1000場工匠人才進廠礦車間、進工地現場、進班組一線,帶頭開展技術技能培訓交流、聯合技術攻關、生產一線難題會診等活動。
“根據《煙臺市工匠人才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我們計劃依托企業培訓中心、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載體和平臺,多渠道、多形式培育職業院校學生和新入職的一線工人,力爭每年新孵化‘種子工匠’2000名。”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海濤表示。
各級工會按照一貫制孵化模式,每年在所屬區域、行業和企業層層開展工匠選樹活動,“仙境工匠”“金都工匠”等區市級工匠人才輩出,“煙港工匠”“煙建工匠”等企業工匠群星閃耀,煙臺涌現出全國行業大工匠6名,連續6年共培養出7名“齊魯大工匠”, 人數居全省首位。
定向化孕穗優選
向產業發展輸送關鍵人才
一粒好種子想要長成參天大樹,還需要找到一片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
聚焦“9+N”制造業集聚培育工程、16條重點培育產業鏈、重點倍增培育企業以及新職業、新產業、新經濟、新業態等領域,煙臺工會堅持“定向選才、定向育才、定向用才”,摸排掌握產業人才需求,精心繪制“產業地圖”和“人才供需地圖”,尤其注重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中高精尖缺工匠型人才的選樹培育。
去年6月,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濰柴集團正式簽署協議成立“濰柴產業學院”,為濰柴(煙臺)新動力產業園項目發展提供了定向產業人才支持。“校企雙方攜手,有利于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必定能夠培養出更多符合企業需要的技能人才。”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劉程江表示。
通過訂單班、學徒制培養、崗位實習等方式,學院已累計向煙臺杰瑞集團輸送200多名優秀畢業生,10人拿到杰瑞“金鑰匙獎”,20余人成長為企業中層管理干部;通過聯合招生招工、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學院與煙臺正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廣泛的現代學徒制合作,連續6屆的“正海班”學徒為正海科技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新質生產力需要以高水平人才為支撐。緊跟全市產業發展急需人才,市總工會聯合職能部門和大型骨干企業,組建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等6個產教聯盟,聯合職業院校成立“萬華產業學院”“施耐德電氣學院”等24個產業學院,共建實訓基地、開發教學項目,為產業發展量身打造育才方案,真正實現靶向育才。
各級工會結合實際產業布局,創新推出特色舉措,萊州市按照“一年突破一個產業”的目標,創新啟動深化黃金和機械制造產業專項行動。萊陽市制定印發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綠色食品行業產改工作方案,定向儲備、優選技能人才。目前,煙臺(大)工匠已覆蓋16條產業鏈,7名齊魯大工匠均來自海工裝備、化工、葡萄酒等主導產業。
全域式組織競賽
讓工匠人才拔節成長
與時間賽跑、向目標沖刺。此次競賽聚焦省市重點工程項目、16條主導產業鏈和產業園區,組織廣大職工立足崗位、比學趕超,踴躍參加崗位賽、班組賽、對標賽等,在比中干、在賽中練,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
“我們把實用技術、關鍵技術和解決‘卡脖子’難題等作為勞動和技能競賽的主要內容,激勵一線工匠人才在競賽中拔節成長、脫穎而出。”陳海濤表示。
市總工會堅持“全域式”競賽,搭建生產一線“練兵場”,把競賽現場設置在車間一線,納入職工成長日常操作中,建立技能操作履歷表,在車間現場記錄日常操作、日常成長情況,職工技能提升的每一天都看得見、摸得著。
市區層面——深入開展“百萬職工大閱兵·十萬精英大比武”活動,堅持條塊結合、橫縱覆蓋,以市級產業工會為“條”,將技能競賽延伸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市區兩級工會為“塊”,每年組織不少于100個工種的職業技能大賽,帶動基層工會開展各類技術比武萬余場次。近兩年來,煙臺市先后圓滿承辦數控機床、發動機裝調、智能制造等國家級大賽6場,煙臺職工連續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產業園區層面——鼓勵各園區按照“總分總”流程開展技能競賽,由各園區制定年度總體競賽方案,細化到每一分公司、車間,年終由各園區統一表揚。山東長征火箭有限公司、九天行歌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航空航天企業累計開展各類競賽100多場,1000余名產業工人技能得到提升。
企業層面——指導企業分工種、分班組開展競賽。煙臺港集團專門出臺《職業技能大賽管理辦法》,建立四級技能比武機制,每年設立競賽項目40多個,5000余名職工在崗位上練技能、比技術,300多名職工獲得市級以上技術能手。
“今年我們還將聚焦高成長型企業,啟動開展‘智創新賽道 鍛造新優勢’職工創新創效競賽,深入實施職工全員創新工程,層層開展創新成果競賽活動。”陳海濤介紹,年內市總工會計劃選樹各級“創新企業”100家、“創新班組”1000個,讓敢創新、能創造的“創新之星”遍布港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