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4-05-29 08:51:05
原標題:抵達菏澤的“秘密通道”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抵達菏澤的“秘密通道”
來源:齊魯晚報
□黃體軍
故鄉,有回得去的故鄉,也有回不去的故鄉。
對于離開家鄉的游子來說,回到地理的故鄉,并不難,難的是回到心靈的故鄉。而回歸心靈的故鄉,往往需要一條獨特的秘密通道。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明月,秋風,花語,雁鳴,美酒,云山……這些皆是回鄉通道的暗號。
美食更是如此。
在我的地理故鄉菏澤,就有一份屬于我的私密食譜,可以幫我潛入歲月的深處,安全抵達心靈的故鄉。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老家菏澤巨野讀中學時,常羨慕同學總能帶回母親為他們準備的各種下飯小菜:腌韭菜花子,炒過的雪菜,煮熟的咸雞蛋、咸鴨蛋等等。我從未有過這樣的口福,為此不止一次暗中埋怨過母親的“不作為”。但看到裹著小腳的母親,一天到晚忙碌不停,也從不敢將此埋怨說出口。
其實母親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在針線活上是一把好手,村里大姑娘小媳婦常到家里向她請教織布、縫衣、納鞋訣竅。但在做飯方面,母親似乎總是處于下風,這當然有家庭困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但我很長時間內覺得母親缺少這方面的天賦,至少心思不夠,從而把她認定為“把飯做到鍋里已經很了不起了”的一類母親。
這個結論一旦形成,我很少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從小到大,難道母親沒有為我們做過哪怕一道值得稱道的美味嗎?
2007年冬天,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據說,他最后幾年最喜歡喝母親做的羊肉湯。那時,我們兄弟三人都已大學畢業,在城里參加了工作,兩個姐姐也已成家,手頭寬裕起來的老兩口,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買一塊羊肉,用當地的土辦法燉一鍋羊湯改善生活。
有時我們節日或周末回老家,發現正有一大鍋熱氣騰騰的羊湯在等著我們。看到我們喝得滿頭大汗、心滿意足的樣子,母親仍然不放心地問:“好喝嗎?”“好喝!”“那就多喝碗。”聽到我們肯定的回答,她臉上終于露出久違的很有成就感的笑容,好像對于小時候缺吃少穿的我們作了一次很大的補償似的。
在她的監督下,不喝兩碗以上是不會過關的。她一邊監督,一邊還不忘向我們傳授她熬羊湯的秘訣:買羊肉,千萬不要注水的,越鮮越好,羊要咱們當地的魯西南青山羊,地鍋,大火,白菜,粉條,蔥,姜,鹽,花椒,佐料不要過多……到了暮年,母親居然成了做羊湯的“高手”,讓我刮目相看。
但天有不測風云,2014年一次意外事故,讓我們再也喝不到母親做的羊湯了。
這年春天,母親在老家意外跌倒,致右腿骨折,醫生給她換了人造股骨頭。出院后,母親再也沒有回老家。我們在城里租了房子,由二姐貼身守護母親。
2016年,我從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菏澤調到濟南工作。與此同時,由于行動不便,母親與外界接觸大為減少,后來便漸漸地表現出阿爾茨海默病癥狀。我回菏澤探親,母親有時能認出我,有時一問三不知。
但是,二姐說,無論母親多么糊涂,只要提出下面兩個問題,她總能第一時間對答如流:“娘,你還疼我們嗎?”“疼。”“你還記得,我們小時候你給我們做的涼拌地瓜葉嗎?每次我們都搶著吃個精光。”“記得。咋會不記得呢。”
只要想讓過去那個熟悉的母親回到眼前,二姐總會搬出這兩個問題,而且屢試不爽。我也按照二姐的提示試過,果然見效。
我有些納悶:母親為何單單對她做過的這道涼拌地瓜葉記得如此清晰呢?在她記憶中這是一道很了不起的美味嗎?
如今,母親已離世兩年多,我似乎越來越明白:所謂美味,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境況,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五十年前,一個白饃,無需任何菜肴,可能就是最好的食物。在無任何青菜可吃,連咸菜也短缺的年代,能讓幾個饑腸轆轆的孩子吃上一頓拌上鹽和醬油的地瓜葉菜,看到他們狼吞虎咽,風卷殘云般吃個精光,一個做母親的人自然會心生欣慰和成就感。是啊,母親做過的這道風味獨特的涼拌地瓜葉菜,可是我兒時記憶中最深刻的美食。
如此想來,母親曾做過不少好吃的東西:熱氣騰騰剛出鍋的地瓜干窩窩,一扯半尺長,我們稱尼龍窩窩,蘸上辣椒醬,一頓三四個仍吃不夠,這叫“地瓜窩窩蘸辣椒,越吃越上膘”;每次家里來親戚,母親總會把最珍貴的白菜拿出來,做一道醋熘白菜,當時想如果能天天吃上醋熘白菜,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有時地里能挖到野馬蜂菜,母親用它蒸馬蜂菜窩窩,配蒜泥醋,至今仍是我味蕾的一大享受;有一年春天,母親到菏澤幫我照顧幼小的女兒,院子里有一棵香椿樹,母親采下香椿芽,做出的香噴噴的香椿芽炒雞蛋,真好吃。
原來,母親在艱難歲月中做的這些食物,都是歲月深處我最安心的故鄉記憶。
菏澤地方名吃眾多,吊爐燒餅、生炒羊羔肉、菏澤羊湯、油門燒雞、曹縣燒牛肉、鄆城糊粥、巨野罐子湯、定陶燒雞……但在當地人心目中,菏澤羊湯地位特殊。
菏澤人普遍有早晨喝羊湯的習慣,尤其是冬天,各家羊湯館人頭攢動,生意興隆,那叫真正的煙火人間。鮮美爽口的羊湯配上松軟可口的烙餅,簡直是絕配。我特別喜歡喝羊湯的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可以不限次數地免費添湯。
菏澤羊湯最出名的是單縣羊湯,歷史最悠久,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即被收入中國名菜譜。它的湯多呈白色乳狀,當地人稱白湯,鮮美濃郁。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單縣羊湯并不是菏澤羊湯的唯一代表,也有很多人喜歡喝一種清湯羊湯。在菏澤生活多年,我原來既喝白湯,也喝清湯,但后來漸漸更偏愛清湯。
在我老家巨野,清湯羊湯又分新城羊湯、太平羊湯、昌邑羊湯等,共同特點都是用當天早起現宰的魯西南青山羊下鍋,湯面上一般撒蔥花而非香菜。
2016年到濟南生活后,為了尋找家鄉的味道,我曾逛過多家羊湯館,其中有不少打著菏澤羊湯的招牌,但總感覺喝不習慣。單從供餐時間上講,菏澤的羊湯館是早中兩頓供餐,晚上封鍋,而在濟南早晨是很難喝到羊湯的,因為濟南的羊湯館是中晚兩頓供餐。濟南羊湯館配的多是燒餅,遠不如菏澤的烙餅松軟可口。從味道上,也很難喝出記憶中的菏澤羊湯的味道。這也許是習慣造成的偏見使然吧。
今年五一期間回菏澤,好像為了尋求某種補償似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去當地一家羊湯館,美美地吃了一碗羊湯,一口口喝著,記憶中熟悉的家鄉就慢慢回來了。
人與故鄉之間,往往只隔著一碗羊湯的距離。有了味蕾的牽引,你便會沿著一條秘密通道安全抵達故鄉。這故鄉,是地理的,更是心靈的。
(本文作者為媒體人,文章來源公眾號一食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