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4-12-18 09:47:12
原標題:水網建設為齊魯大地注入強勁“水動能”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水網建設為齊魯大地注入強勁“水動能”
來源:大眾日報
治水興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寒冬時節,齊魯大地,泰山巍巍,黃河滔滔,江河湖泊碧波蕩漾,現代水網扮靚沃野。
山東治水歷史綿延悠久,水利工程星羅棋布。“運河之心”戴村壩飽經600載風雨仍巋然不動;古代水利樞紐工程堽城壩歷經千年,幾易壩基,至今仍發揮著攔水、泄洪等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幾千座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興利除害,無不見證著齊魯兒女治水興水的智慧和汗水。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水利工作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認真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落實國家節水行動、建設節水型社會,全面建立河湖長制、推動河湖保護治理,加快建設現代水網,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優化水資源配置……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接續開展,持續推動山東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2年8月,水利部正式確定山東為第一批省級水網先導區。覆蓋全國七大江河流域中三大流域的山東,成為黃河流域首個省級水網先導區。如今,山東正搶抓機遇、篤行實干,以水為媒、以網為脈,錨定“四水統籌”總體目標,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加快打造“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暢通、調控有序”的現代水網體系,構建“一軸三環、七縱九橫、兩湖多庫”的總體格局,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注入強勁“水動能”。
夯實水網主骨架
水安全保障全面躍升
清泉奔流,南北情長。今年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建成通水10周年,10年來,南來之水不舍晝夜,奔涌北上,潤澤齊魯大地。“截至目前,山東段工程已累計調水超98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4000萬人,成為齊魯大地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干線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姜延國說。
作為一項世紀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建設東、中、西3條線路,是世界上建設規模最大、供水規模最大、調水距離最長、受益人口最多的調水工程。它既是國家水網之“綱”,也是山東水網主骨架的重要骨干工程。
今年是山東建設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的關鍵之年。根據規劃,山東現代水網建設通過“綱、目、結”并舉,加快構建形成“一軸三環、七縱九橫、兩湖多庫”的省級水網總體格局。“一軸三環”是指以黃河為主軸的引黃供水體系,依托南水北調、引黃濟青等重大引調水工程,在淮河流域片、海河流域片、膠東半島片形成3個環形調水格局,是全省水資源優化配置的主骨架;“七縱九橫”是指沂河等7條縱向骨干河道,小清河等9條橫向骨干河道,是全省水網的主動脈;“兩湖多庫”是指南四湖、東平湖以及大型水庫,是全省雨洪資源調配、水生態保護的主節點。
南水北調工程累計調水超98億立方米、引黃濟青工程累計調水超132億立方米、黃水東調工程累計調水5.9億立方米……黨的十八大以來,聚力建設水網主骨架、打通大動脈,山東省相繼建成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山東段工程、黃水東調、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以及大中型灌區等調水工程113項,總長度達7351公里,實現長江水、黃河水、當地水優化配置和聯合調度,全省累計調引長江水、黃河水877億立方米,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夯實現代水網主骨架,不僅筑牢全省供水保障安全網,還進一步提升了水災害防御和水生態保護等能力。
“2022年主汛期,小清河流域出現了強降雨過程,干流發生1967年以來最大洪水,水利部門實施大中型水庫、攔河閘壩的水工程聯合調度,通過精準測報、精準調度,成功防御了洪水。”回憶起兩年前的大洪水過程,山東省淮河海河小清河流域管理中心小清河調度運行部副部長孫中峰印象深刻,當時雖是創歷史極值的洪峰流量,但小清河干流整體水位并不高,在沒有啟用分洪道的情況下未出現險情。而就在2018年“溫比亞”、2019年“利奇馬”臺風過境時,暴雨洪水還曾造成險情頻頻告急。
小清河是魯中地區重要的排水河道,兼顧兩岸農田灌溉、海河聯運等多種功能。流域水系復雜,支流眾多且多是山洪型河道,比降上陡下緩,一旦下雨,來水特別急。同時,小清河又是一條平原河道,洪水往下演進相對較慢,匯入后極易致使干流水位快速上漲,造成較大防洪壓力。
為確保防洪安全,2019年小清河全流域洪澇災害后,山東省把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列為全省頭號水利工程,堅持上下游、干支流全流域統籌規劃、系統治理,推進小清河流域防洪綜合治理工程,全面提升小清河水旱災害防御能力。
“今年汛期,小清河歷經7輪強降雨始終平穩運行,全省已連續5年確保大中型水庫、骨干河道、重要湖泊無一出險。”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御處處長于靜介紹。
如今的小清河,不僅兼具防洪、除澇、航運等多種功能,今年還規劃建設小清河生態廊道,229公里小清河將打造成為集水系濕地、休閑游憩、水陸交通、文化傳承等多要素、多功能于一體的生態廊道,保障水安全、保護水生態、發展水經濟、改善水民生。
位于泰安市東平縣的東平湖風景秀麗,如同齊魯大地的一顆明珠。在這里,黃河西來、汶水東至、長江北調,是山東乃至整個黃河流域的防汛重點,也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和京杭大運河復航的重要樞紐,兼具水資源優化配置、內河航運關鍵節點作用。如今它將迎來新的蝶變。
8月31日,2024年秋季山東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在京杭運河濟寧至東平段航道“三改二”(柳長河段)工程與東平湖老湖區洪水相機南排工程項目,首次設置了重大水利工程分會場。該項目總投資19.85億元,建成后東平湖老湖區洪水相機南排能力將由21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450立方米每秒,新湖區啟用幾率將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京杭運河山東段黃河以南將全線達到二級航道通航條件,顯著提升東平湖調蓄黃河洪水、大汶河來水能力,提高京杭運河山東段黃河以南通航能力,充分發揮防洪、供水、航運綜合效益,實現水利與交通融合發展,更好地保障民生福祉。
聯網補網強鏈
現代水網建設提速提質
眼下,齊魯大地進入冬修水利黃金季。筑堤壩、修水庫、建灌區、暢渠系……夯實水網主骨架的同時,山東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加快打造現代水網體系,水網循環更加暢通,綜合效益日益凸顯。
位于青島的官路水庫建設施工現場,挖掘機振臂揮舞,工程車不停穿梭。這座正在建設的省內近年來興利庫容最大的水庫工程,正不斷刷新建設速度。
“今年主要開展圍壩工程、引黃濟青連接線工程和泵站工程建設施工。”青島市官路水庫工程建設指揮部現場管理組負責人龔凱介紹,工程總投資91.5億元,建設工期3年,建成后將極大提升青島乃至膠東半島水資源統籌調配、供水保障和戰略儲備能力。在保障發展用水方面,規劃年調蓄水量5.8億立方米,使青島擁有120天以上的戰略水源儲備能力。在保障水安全方面,將從根本上改變引黃濟青、棘洪灘水庫“單渠單庫”供水和超負荷運行的不安全局面。在保障水生態方面,可以調配更多的水,保障糧食生產和生態環境,改變城鎮用水擠占農業和生態用水的局面。
建設現代水網不僅要打造現代化的防洪供水體系,更要統籌推動水網建設融合發展。山東省創新實施“水網+”行動,將水網建設與文化旅游、交通運輸、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加快構筑水安全保障網、水民生服務網、水生態保護網,建設水美鄉村示范帶、內河航運示范帶、文旅融合示范帶、綠色發展示范帶,推動形成“三網四帶”總體格局。
今年7月,德州入選第二批國家市級水網先導區,以此為契機,德州市級水網建設進一步提速提質。
“在省級水網大動脈基礎上,我們著力打造‘三通六帶’市級特色現代水網,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水系連通和數字孿生水利建設,實現精準聯調聯控,把水串起來,把雨洪水蓄起來,把防洪能力提上來,把水的綜合效益發揮出來。”德州市水利局局長李守學說。聚力實施“水網+”行動,德州正依托黃河、運河核心文化品牌,實施“兩河牽手”工程,推進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水系貫通工程,打通縱貫南北130公里的通水線路,沿線同步建設文化生態廊道。還原運河文化景觀,編制大運河德州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投資220億元打造“一廊六片”運河文化景觀帶,占地200畝的德之韻運河博物館群加速建設。打造黃河生態水鄉,推進黃河國際生態城建設,集群布局總投資超千億元的重大文旅康養項目21個,建成國家A級旅游景區9家,構建“博物館群+文化研學+生態休閑”功能集聚的省會城市群重要文旅節點。
作為全國首批市級水網示范區,煙臺把水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考量,更加注重從管理創新、融合增效上下功夫,做好做優“水文章”,培育壯大“水經濟”。實施“水魅文旅”工程,充分發掘歷史、文化、生態等資源,打造“一河一湖一特色”高層次水旅產業體系。加快提升改造大沽夾河生態景觀帶,逐步形成約50公里城市發展新軸線。探索多元化河湖水生態價值轉換路徑,去年打造昆崳山區漢河、招遠市龍王湖2條效益河湖,推動河湖治理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
省市骨干水網加快建設的同時,山東還在暢通水網微循環上下功夫,打通水網建設的“最后一公里”。
走進榮成夏莊鎮甲夼曲家村,水清岸綠,白墻黛瓦,仿佛一幅山水田園畫映入眼簾。“以前這里就是個小水溝,垃圾遍野、蟲蠅橫飛。這幾年通過河道拓寬、兩岸綠化,不僅治理了這個村的河道,還與上下游實現水系連通,保障河內四季有水,風景如畫。”榮成市水利局黨組成員王銀嶺介紹,甲夼曲家村位于崖頭河的上游,自2022年啟動崖頭河水美鄉村試點項目建設以來,通過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生態護岸、新建改建生產橋等,為沿線7個村莊帶來了生態蝶變。
如今,包括崖頭河在內,榮成市已實施超過52公里的河道綜合整治工程,輻射帶動沿岸51個村居探索發展集休閑旅游、特色種植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打造了“一鎮一河一風情”“一村一品一產業”的北方特樣板水域。
數據是最好的見證。自啟動現代水網建設以來,山東堅持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制度化保障,通過投資拉動,全力推進規劃項目落地實施。在2022年完成水利建設投資550億元的基礎上,2023年完成投資682億元,投資總量和增幅均創歷史新高,完成投資、落實資金、投資增幅均居全國第2位。今年,山東聚力實施“水網+”行動,高質量推進重點項目建設,計劃完成水利建設投資700億元以上,將再創歷史新高。
數字孿生賦能
水網運行盡顯智慧效能
現代水網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水網,著力構建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暢通、調控有序的山東現代水網體系,數字水利是關鍵一環。
智能控制終端精確精準執行調度指令;結合無人機自動巡檢,實現自動預警告警;針對不同工況,構建水力模擬預案庫,為可能出現的應急事件提供預案……如今,已建成運行35周年的引黃濟青工程因數字孿生技術的加持,正在煥發新的生機。
“水量調度運行是調水工程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作,以往多依靠人工計算和經驗。”山東省調水工程運行維護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谷峪介紹,中心搶抓入選水利部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項目機遇,依托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首次提出“中心智慧調度、現地智能控制”的“云邊端”協同智慧調度運行模式,開展1套數字孿生平臺和全局水量調配、明渠梯級閘泵運行控制、泵站智慧運維、水庫調度運維、管道泵閥應急調控等5個典型應用試點建設。目前,水量調配應用針對膠東調水工程多水源、多目標調度特點,可以一鍵編制多尺度調度方案,預演“引—調—供”全過程,智能推薦分鐘級、厘米級調控預案,實現全局水量精準配置。在今年3月份的一個調水控制過程中,依托全局水量調配系統,工程全線僅6小時就完成原本需要24小時才能完成的工況切換,水位最大偏差3厘米,流量最大偏差0.12立方米/秒,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運行成本。
近年來,山東堅持把數字水網建設與物理水網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運行,著力構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數字孿生水利體系。省水利廳副廳長崔培學介紹,圍繞物理水網總體格局,山東省制定了“1+3+4”數字孿生水網整體框架,即1個省級平臺+3個調水環網+4大孿生流域片,實現“四預”功能全覆蓋,水工程、供水、防汛、水生態安全態勢全掌握,賦能現代水網。在具體應用方面,山東省已開展涉水工程、流域等不同類型數字孿生項目30余項,其中12項被水利部列為先行先試試點。
位于聊城的位山灌區是山東最大灌區,也是黃河第二大灌區,承擔著聊城市65%耕地面積的農業灌溉用水。如今,乘著數字孿生的翅膀,該灌區管水配水經驗在全國廣泛推廣。
去年10月,全國數字孿生灌區建設現場會在聊城舉行,來自水利部和全國各省份水利部門相關負責人,現場觀摩數字孿生位山灌區建設成效。“通過灌區數字孿生平臺,不僅可以實時監控各渠系、閘站的水位、流量等數據,還能對灌區干渠系統輸配水過程進行場景化動態模擬,精準查看預演水流的時間、流量等數據,系統還能通過衛星遙感分析驗證灌溉進度和面積,及時修正模型參數,提高水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水平。”位山灌區管理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江崇海介紹。
數字孿生流域建設進一步支撐了流域防洪調度管理。位于威海的黃壘河流域是水利部數字孿生流域的先行先試試點。2022年,針對流域洪水突發性強、多水源調配情況復雜等問題,重點開發了防洪“四預”、水資源管理調配、地下水庫管理及河湖動態監管“2+2”智能業務應用,創建了地表地下水聯合調配技術,為流域水資源管理提供了智能大腦;充分利用“三道防線”監測數據,建立一二維耦合的水動力學模型,洪水預報精度提升了8%,有效預見期可延長24小時以上、報汛時段縮短至1小時,實現暴雨、洪水、演進、淹沒全過程自動預報預警。
今年汛期,山東省多個流域數字孿生技術在實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小清河數字孿生流域通過對時空數據、基礎數據和業務數據的融合,構建工程虛實對照關系體系,將洪水預報時長控制在“分鐘級”。大汶河數字孿生流域建設“1+5”軟件平臺,實現流域聯合調度、人口轉移、應急處置等方案的可視化分析,達到流域整體和局部聯動、水利工程和救援物資協同的“全流域一盤棋”協同聯動指揮防御效果。
除此之外,山東省加快推進大中型水庫智慧化管理。位于棗莊的莊里水庫已基本形成“2+N”的數字孿生應用體系,可對水庫各項參數予以實時監控、預測及管理,進而實現“一圖盡覽全庫”“一腦助力決策”“一網聯動萬物”“一臺貫通上下”“一套系統統管全庫”的目標。陽谷縣陳集水庫運用物聯網感知、視頻AI智能算法、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搭建智慧水庫管理系統,能實時接收與分析來自水庫的雨水情和安全監測數據,通過PC端、手機、大屏等多個終端進行展示和實時告警,提升水庫的安全監管能力,防范安全事故發生。煙臺市水利局攜手山東聯通,為水庫量身打造了基于物聯網靜態專線業務的雨水情測報與大壩滲壓檢測系統,可通過通信技術實時上報測繪數據。
崔培學表示,預計到2025年,山東將實現重要河湖水文測站覆蓋率、水庫雨水情自動監測覆蓋率、大中型水庫安全監測覆蓋率達100%,初步建成天空地一體化水利物聯感知體系、全省一體化水利應用平臺,水網智慧化調度水平顯著提高。
水潤齊魯,澤被萬物。如今,日臻完善的山東現代水網正默默守護河湖安瀾,惠及上億百姓。省水利廳廳長黃紅光表示,全省水利系統將錨定“四水統籌”總體目標,全面落實“六水共治”發展思路,高標準實施“三個十”攻堅行動,扭住關鍵抓主業,聚力攻堅抓突破,事爭一流抓創新,推動治水興水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安全保障和支撐。(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