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早報
2024-12-19 09:07:12
原標題:在青島,和大海撞個滿懷
來源:青島早報
原標題:在青島,和大海撞個滿懷
來源:青島早報
●徐筱榕
在青島,應該體驗趕海。一般的趕海,其實就是去海邊玩,到沙灘上去走走,去礁石上轉轉。只要鞋子沒問題就好,如果鞋子有孔洞或者鞋幫比較矮,沙子就容易進去磨腳。在沙灘上閑逛,除了能夠找到漂亮的貝殼或者晶瑩的石頭,不太容易見到別的稀罕物。
三十年前,我爺爺去石老人閑逛,在沙灘上看到曬得半死的幾個海星,有的一邊橙黃一邊紫色、腿部細長;有的一邊墨綠一邊暗藍色、腿部粗短。他非常奇怪,就用袋子裝了向前走。走了很遠,遇到一位漁民,得到了答案:此處有扇貝養殖場,海星是軟體貝殼類動物的克星,它的觸手會握住貝類,掰開后把里面的肉吃干凈。我問爺爺“養殖扇貝的人為什么不把海星切碎呢?”爺爺笑了:“真巧,我也是這么問的。你猜怎么著?海星的再生能力很強,切成多少塊,后面就是多少條新的海星好漢。所以,養殖扇貝的人就把海星扔到沙灘上,曬死它們。”
到礁石上轉,要穿鞋底不打滑的鞋子。到這里了,應該放飛一下自我,找找童年的感覺,誰的內心沒有住著一個小孩?礁石的縫隙里經常有很多海水,里面藏著小小的海洋生物:細小的魚比池塘里的同類敏捷得多;小海螺附著在礁石內側或者石塊底下,拔起它們基本不用費勁;野生海蠣子只有指甲的一半大,當地人鄙夷地稱為“鴨嘴食”,不過口感很鮮,帶著海水和海風的咸味;“干住屋”很常見,學名寄居蟹。這種小生靈看好哪個螺殼就住進去,背著“房子”四處溜達。等到身體長大了,再換個更大的螺殼住進去,如此循環往復。爸爸說,他見過兩個“干住屋”打架,估計是同類之間打劫。他聽說海洋中的海螺在減少,以螺殼容身的“干住屋”也在減少,還聽說它們有時不得已用海洋垃圾里的塑料瓶當“住房”。聽到這里,我心里酸酸的;礁石之間的小東西,小螃蟹最能跑動,它們在海水中游動時腿好像挺有勁,鉗子是舉著的。在礁石上則是快速奔跑,要抓捕這種“海陸兩棲”的小東西,需要有勇有謀。這種趕海,怎么也要一兩個小時。女生要做點防曬準備,男生則要備著小桶、小鏟之類的工具。
這只是日常的“趕海”,真刀真槍地干一場,才算得地道的“趕海”。嶗山會場村的海灘是挖蛤蜊的勝地之一。挖蛤蜊需要細心觀察沙面上的小孔,有時候一鏟子下去是包滿泥的蛤蜊殼,有時只能挖到幾個小蛤蜊,偶爾也會遇到蛤蜊的聚集地,一鏟子下去能挖出十幾個。海域不同,蛤蜊的品種也不同,膠州灣雜色蛤是蛤中上品。
釣蟶子,得帶著毛筆和鹽。對準沙灘上的“蟶子眼”撒一點鹽,把毛筆放在上方,蟶子沖出來夾住毛筆,輕輕一提就能收獲一個。也有高手不帶毛筆,蟶子沖出來就下手,一樣可以滿載而歸。
在城陽和膠州海域可以捕到章魚,青島人叫“八帶蛸”或者“八帶”。捕章魚需要技巧。需要使用章魚鉤,還可以用籠子誘捕。在西海岸靈山灣海域可以期待蝦虎。當海水退卻露出滿是蝦虎的沙灘,人們即刻撒網,收網就能看到爭相跳躍的蝦虎。
趕夜海需要帶著燈。在嶗山會場海灘,夜幕降臨后石夾紅螃蟹活躍起來。打開頭燈,用小鏟子探進礁石縫隙或者挖掘沙地,發現螃蟹就用手指捏住。這些螃蟹肉質鮮美,是青島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趕海,是青島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不趕海,你的青島體驗就不算完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