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日照日報
2025-03-14 14:36:03
原標題:日照老孫家疙瘩湯記
來源:日照日報
原標題:日照老孫家疙瘩湯記
來源:日照日報
陳占惠
日照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清康熙年間,日照濤雒丁宜曾在《西石梁農圃便覽》中對日照菜肴飲食制作有詳盡記述,尤其對百姓尋常饌哺多有描述。
疙瘩湯是老日照傳統佳肴,因其形狀似金銀疙瘩被稱為疙瘩湯,因其制作工藝面粉灑水以筷子撥拉成粒又稱“撥拉湯”,因其烹飪發出的沸騰聲音亦稱“面咕吱”。疙瘩湯食材較為廣泛,可五谷配伍,可六畜及魚鮮任佐,可五蔬任添,可棗栗等五果任加,是飯、菜、湯三合一的營養美味佳肴。疙瘩湯真正體現了《黃帝內經》中,“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蔬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飲食營養要求,做到了飲食多樣性和平衡性,展現了先民的烹飪和營養智慧。
老日照的疙瘩湯分為“東湯”和“西湯”,“東湯”分布在東部沿海一線,主要佐之以蝦貝魚鮮;“西湯”分布在西部地區,主要佐之以肉蛋,老孫家疙瘩湯屬“東湯”系。民國初年老日照濤雒城東門有一條石板路,俗稱魚鹽道。路道上有一疙瘩湯店,為南來北往販夫騶卒、東進西行肩挑貿易提供飲食方便。疙瘩湯店進門廳堂正中柜臺上方,有副對聯欠工整但參透世事,分別取自《太行路·借夫婦以諷君臣之不終也》和《醒世恒言》,上聯是“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下聯是“謀生易,有飯吃,有衣穿,人心知足方不苦”,意在勸化諫醒世人。對聯中間有一塊匾,上書“老孫家疙瘩湯,路路通保安康”,是一鹽商所贈。傳為一西行鹽商,在喝了老孫家疙瘩湯后,感其味美,遂以瓦罐盛之布帛裹之奉母。在西行山埡口為匪所截,匪感其孝德厚重,遂放之。因此,老孫家疙瘩湯也就有了“順遂”“安康”“孝湯”的吉祥符號。同時還有“疙瘩湯解疙瘩”之說,傳有兄弟因瑣事生芥蒂而經年不睦,一日在疙瘩湯店,彼桌有人贊湯“臻鮮”,這桌有客也情不自禁贊曰“是臻鮮”,彼時對視一笑乃兄弟倆也。遂在一湯一笑中怨惱煙消云散手足之情如初。至今日照坊間勸人打開心胸把煩惱放下時,還有“莫大不了的事,喝碗疙瘩湯就解了”的說辭。
老孫家曾孫輩傳勝涉世即涉足餐飲,且對烹飪好之樂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即果敢辭去公職進入餐飲業,決心重新擦亮打造老孫家疙瘩湯這一百年品牌。秉承“突出本味,中和五味,鹽提味,少作料”的孫家菜特點,輔之“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調以滑甘”之養生理念,所開孫家店相繼在老城新城次第花開。凡四十年春華秋實,在業界風生水起,而今從業界翹楚到一枝獨秀,特別是老孫家疙瘩湯已成為傳承百年的魯菜經典菜品。
做菜如做人,2023年中央電視臺CCTV-10頻道欄目組在采訪魯菜百年經典老孫家疙瘩湯時,孫傳勝把“以炒面提香,以蝦頭油佐鮮,以老骨湯助養”百年秘方,和盤托出公布于世,讓更多的人喝上美味疙瘩湯,讓更多的人喝上老孫家疙瘩湯路路通保安康,希望更多的人今后的日子路通暢、身安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