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5-03-24 19:11:03
原標題:煙臺攜手大連共同探索農業全產業鏈人才培養模式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煙臺攜手大連共同探索農業全產業鏈人才培養模式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煙連“雙城記”,再添新動能。
19日,煙臺市2025年高素質農民師資能力提升培訓班順利結班。本次培訓班首次引進大連市向日葵農場的“新農思維會客廳——重塑農業觀”創新培訓模式,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全產業鏈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這也是煙臺市農研中心(農廣校)和大連市農廣校的首次“雙校聯動”。未來,兩校將在多領域、多層次建立更緊密的聯動,共同唱響煙臺-大連高素質農民培育“雙城記”。
從“我講你聽”到“個性激發”
“農民培訓班,為啥要演情景劇?”17日下午的培訓班上,一場別開生面的即興戲劇拉開序幕,讓參賽學員們既興奮又有些緊張。
在中央農廣校思政課講師、新農思維會客廳發起人之一的胡志剛的引導下,學員們輪流抽簽選擇自己的角色。戲劇沒有劇本、沒有道具,完全依靠學員的即興表演。
可讓老師都感到意外的是,學員們憑借現場應變能力及相互間的默契、信任和溝通,將各自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贏得了陣陣掌聲和歡呼。
“這場即興戲劇的目的,就是培養學員在面對不確定環境時,快速高效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胡志剛認為,培訓不僅是學習知識的過程,更是激發創意、碰撞思想的舞臺。所以鼓勵學員相互學習、共同策劃,通過團隊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索農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從“記筆記”到“造工具”,從“聽案例”到“編劇本”,傳統的單向知識傳遞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沉浸式推演、場景化建構,學員在虛擬場景中激發自我,每個參與者都能定義自己的成長。
在為期三天的培訓中,學員最大的感受就是從以前的“我講你聽”變成了“個性激發”。這也是本次培訓班的目的,即扎實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走深走實,革新教學模式,增強培訓質效,讓教學過程從“單項灌輸”轉向“參與式互動”,從“課堂理論”延伸至“現場實訓”,幫助學員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促進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這種培訓模式,打破了傳統農業培訓的框架,讓學習過程更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引領學員擺脫固有思維,多角度看待農業發展與項目實施,充分提高了學員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海陽市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服務中心農民培訓科科長朱小晨說。
這也給了她不少工作上的啟發:在下一步的教育培訓中,將突出學員主體地位,激發學員參與感、提升培訓吸引力。
把錢花在刀刃上
自2012年開始,煙臺市就持續開展了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去年以來,煙臺市農研中心(農廣校)堅持學用結合、以用為主、重在實效的理念,拓展培育目標,拓寬培育內容,創新培育方式,大力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比如,在培訓資金使用上,煙臺市農研中心(農廣校)將100萬元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資金獎勵,變平均分配為統籌使用,聚焦抓“頭雁”、抓新質生產力和抓聯農帶農機制構建為培訓方向,開辦CEO能力提升、農村電商、“千社帶萬戶”三個培訓班,將資金用在刀刃上、花出效果來,集中破解農民培育工作的痛點難點。
在培訓對象的組織上,改變以往逐級組織選送的方式,采取遴選擇優選拔新機制,通過科學評估和精準篩選,確保參訓學員具備較強的學習意愿、實踐能力和發展潛力,從而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重點培育農業領域的“探索者”、電商技能的“佼佼者”、產業發展的“帶頭人”。
課程內容由套餐式變為精英式。不同于以往大班制套餐式教學,因地制宜,構建“分層分類+模塊定制”的精英化課程架構,建立“需求導向—能力診斷—課程匹配”的三維課程開發機制,創新優化培訓課程設計。
培訓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千社帶萬戶”培訓采取“集中授課+實地觀摩”的模式,帶領學員前往2個區市4個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參觀學習。電商班采取集中授課、實操練習、經驗交流、座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帶領學員模擬直播實戰,到實訓基地進行實景拍攝+剪輯,讓每名學員都能“張開嘴直播、動動手剪輯”,不斷探索建立“理論講授+場景實訓+案例研討”三維互動教學體系。
培訓效果也開始顯現出來。CEO能力提升班學員將河北省梨果林下赤松茸種植技術引入煙臺,建成18個試驗田,拓展試驗蘋果、櫻桃、葡萄等林下菌菇種植。電商班結業后,參訓學員自發組建常態化學習社群,形成知識共享、案例研討、資源對接的協同發展平臺,通過策劃“山歌響起·農民年貨節”特色IP,實現實訓成果向市場價值的有效轉化,形成“以學促創、以創帶產”的良性循環。“千社帶萬戶”培訓班將利用五年時間,培養1000名專業知識過硬、經營模式理念先進的產業發展帶頭人,帶動至少1萬戶農民增收致富,進一步推動我市農業規模化發展、產業化提升。
共同追求讓雙方越走越近
在農業產業上,煙臺與大連既有相似性,又通過差異化定位形成互補,這種特殊的競合關系成為農業方面“雙城聯動”的天然機緣。
與農業產業相似,兩城的高素質農民培訓也各有所長:大連以“小而精”著稱,在小班制和互動式教學方面有獨到經驗;而煙臺以“大而全”見長,完善的培訓體系覆蓋了從師資隊伍到基地建設、課程安排的全部環節。
“雙方完全可以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相互學習借鑒,加強溝通交流,定期開展技術研討和案例剖析,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高素質農民學用貫通培育路徑。”大連市農廣校副校長韓志斌說。
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通訊員 宋秀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