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5-04-21 08:54:04
原標題:電影記憶的“最后一站”!電影文化博物館里的“鎮館之寶”是什么?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電影記憶的“最后一站”!電影文化博物館里的“鎮館之寶”是什么?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30余年藏品沉淀城市記憶,電影文化博物館闡釋“電影與人”
電影收藏,切入文化疊層
“標簽貼錯了,這是井岡山105型,35毫米。”宋蕾走到一架老式放映機前,更換了機器標簽。在近600平方米的宋蕾電影文化博物館展廳內數以十萬計的展品里,她能第一時間發現藏品展陳的細節紕漏。
從2018年3月注冊首個個人電影收藏館,到2020年新建一座大面積藏館,宋蕾和她的電影收藏不斷充盈,將30余年的積淀以系統化、主題化、類型化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4月上旬,青島媒體集體參觀了宋蕾電影文化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位于東方影都正對面,館內藏品起自1932年,收納了近百年來的電影文化藏品,與代表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科技化的東方影都相映成趣。
一個電影人與城市電影之間的關聯,在宋蕾身上得到了多層面印證。她和丈夫喬偉創立的西海岸電影城發展至8家連鎖影院,是青島影院產業的重要力量,她撰寫的《拷貝》等系列電影書籍總結了電影文化的方方面面。一座電影博物館以實物展現中國電影工業發展脈絡,同時梳理了青島與電影的獨特淵源,將城市歷史與電影史交織,凸顯青島作為電影取景地與產業重鎮的地位,助力青島從“電影取景地”升級為“電影文化輸出地”。
藏品如山,連綴成史
在宋蕾電影文化博物館,大部分電影記憶能在這里找到“最后一站”:老拷貝如今已經被硬盤取代,老放映機承載著放映員時代的榮光,老海報、老臺本、老票根、老照片……琳瑯滿目的藏品展示了電影的多個側面,也留存了電影產業不同階段的實物載體。隨著城市電影文化的發展,宋蕾的收藏頻頻以各種主題展的形式與影迷見面,呈現中國電影產業“來時路”與“身后身”。
宋蕾電影文化博物館一角。王雷 攝
“我實在記不清到底收藏了多少藏品。”宋蕾說。
走進宋蕾電影文化博物館,觀眾頗有“一廳一洞天”的感覺:老放映機展廳、老海報展廳、電影文創展品區、老拷貝藏品區……對此,宋蕾表示,藏品的收集其實是無心之舉,從學生時代收藏電影海報到1993年承包第一家影院,從2000年開始有意識地收集電影文創到2015年開始各地淘選藏品,每個階段積累的藏品不同,最終形成了一個如同寶藏般的博物館。其中,最老的藏品來自網友分享,是1932年的上海電影刊物創刊號系列。最新的藏品是一件郭帆導演與書法家岳佐泉合作的《流浪地球》書法作品。
宋蕾電影文化博物館里的“鎮館之寶”當屬由175張青島攝制電影主題海報組成的系列收藏展品。該系列起自《風云兒女》(1935年),截至《蛟龍行動》(2025年),包含《海鷹》《古剎鐘聲》《喜盈門》《苦惱人的笑》等絕版海報,90年間的眾多海報構成一部青島電影史。青島攝制電影持續上映,該系列的收藏仍在動態增加中。
4月下旬,宋蕾即將推出的青島攝制電影主題海報展、戲曲電影海報展、紅色主旋律電影海報展等展覽,將把博物館收藏以體系化的形式展現給全國影迷。
老放映機收藏是宋蕾電影文化博物館的重要板塊。“我從2015年開始去各地開院線會議,在北京、廣州等地的舊貨市場淘選電影老物件。這個16毫米的電影放映機是我在膠南發現的。當時,一位老人在擺地攤,他說自己還有片盤等老物件。我們一起到他家里收集了很多藏品。”宋蕾說。
在宋蕾電影文化博物館里,宋蕾向記者介紹在青島取景拍攝的電影。王雷 攝
這家博物館的藏品還包括山東大戲院(現中國電影院)老照片、電影原版連環畫、老影院票根等。百年影史落實到一件件藏品上,電影文化的疊層在這里得到了鮮活展現。
影人交流,凝固時光
從1993年打造自己的第一個影院開始,宋蕾見證了西海岸新區30多年的電影發展史。宋蕾電影文化博物館濃縮了百年影史,兼具收藏、交流、學術放映和公眾放映等多種功能,得到了業界廣泛認可。2016年,電影表演藝術家秦怡為宋蕾的收藏題寫“西海岸宋蕾電影資料收藏室”。宋蕾解釋,秦怡原本擬用“收藏館”作為名稱,但因當時藏品存放于地下室,故調整為“收藏室”。2020年,新館落成,宋蕾又請電影表演藝術家謝芳題寫了館名。博物館開館次日,電視劇《西游記》中“小白龍”扮演者王伯昭與夫人到訪。在中國電影展廳觀看上世紀70年代展陳時,王伯昭觸景生情,連線曾合作《筆中情》的女主角趙靜,共同回憶拍攝往事。鮮為人知的是,王伯昭曾出演過一部在青島取景拍攝的電影《愛與恨》。他見到該片的手繪海報時非常驚喜,分享了拍攝期間居住在匯泉灣賓館、業余時間去洗海澡的經歷。
“由于時代原因,部分老電影并未推出正式海報,有些老海報連演員都沒見過,博物館的藏品屢屢讓演員們喜出望外。”宋蕾介紹,影院業界對博物館非常支持,一座博物館把這么多年的電影發行記憶和行業發展歷程展現出來,頗有史料意義。各地的電影愛好者紛紛發來藏品,為電影人共筑一個“精神家園”。
如此豐富的藏品也讓宋蕾在展陳策劃方面游刃有余。按照規劃,博物館的功能與影院密切結合,根據不同題材的影片策劃展陳,比如做戲曲片主題活動時,電影廳里播放戲曲電影,周圍陳列戲曲片資料和海報;在夏雨主演的《電影往事》上映期間,宋蕾根據片中露天電影的劇情策劃了露天電影體驗區,讓資深影迷重溫當年“銀幕前后都能看電影”的樂趣。2022年,青島東方影都推出電影研學活動,青島攝制電影系列海報在影棚里集中呈現,為電影研究、研學增添了精彩內容。
4月下旬,宋蕾計劃用膠片放映機放映以前的經典影片拷貝,以原汁原味的老片重映激發觀眾對電影的熱愛,吸引更多人關注青島電影。
虔信篤行,堅守電影
在青島電影人中,宋蕾以對電影的虔信著稱。自1993年創辦首家影院至今,宋蕾和她的西海岸電影城穿越行業周期,歷經30余年電影產業起伏,連鎖影城成為西海岸新區電影消費的核心載體,結合電影收藏塑造了“商業體+文化空間”的行業創新樣本。
宋蕾也是一位著述豐富的作家,她的《拷貝》系列將個人電影記憶與產業觀察相結合,以多元視角記錄中國電影文化生態:《拷貝之怦然星動》記錄她的個人電影從業經歷,以“實踐者著史”為電影研究提供了鮮活的視角;《拷貝之西海岸光影十二年》梳理青島影視產業與城市發展的共生關系,充實本土電影文獻。即將出版的《拷貝之銀幕上的青島》通過考據數百部影片的拍攝過程構建城市空間與影像敘事的關聯,《拷貝之完成臺本》則從技術檔案視角還原電影工業化進程,成為研究中國電影史的一手資料。
一位熱愛電影的青島創業者有著如此的耐心堅守能獲得什么回報?宋蕾給出了完整示范:以影城為支點培育電影市場,以書籍為媒介傳播電影知識,通過電影文化博物館整理文化留存,形成“商業—傳播—館藏”的鏈條。電影創業者強化了青島“電影之都”的品牌認知,將藝術收藏轉化為公共文化資產。博物館“慢拍”式堅守,在流量時代顯得尤為珍貴。而電影人穿越周期的韌性也是青島電影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內核。(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