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3日訊 今天下午,山東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惠增玉就實現山東確立的“十四五”期間“加快推進食品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目標,提出了相關建議。
“作為食品領域的政協委員和資深‘吃貨’,今天我想跟大家談談‘吃’的話題。”惠增玉說,“沙縣,一個小城因‘吃’名揚天下。目前,沙縣小吃門店8.8萬家,是肯德基中國的5倍、麥當勞的10倍,帶動配料種植基地6萬畝、食品加工企業76家,帶動30萬人致富。廣西螺螄粉去年銷售收入過百億,帶動原材料種植面積50萬畝,20萬人參與種養殖,并從國內賣到國外?!?/p>
惠增玉說,2020年,山東農業總產值成功突破萬億大關、年餐飲消費4000億元,位列全國第一。山東省16市、137個縣(市、區),每地都有如濟南油旋兒、膠東大包、濰坊朝天鍋、單縣羊湯等獨具特色的風味美食,但都是單品發展,沒能走出去規模發展,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價值鏈,形成遍布全國的品牌。
“當前,食品消費進入特色化、個性化時代,線上銷售成為主流,地域限制被打破,只有抓住消費者的味蕾,傳統食品工業才能在海量的產品中勝出。我們山東才能把農業大省的產能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惠增玉說。為實現山東省確立的“十四五”期間“加快推進食品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目標,惠增玉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要培育龍頭企業,打造山東餐飲名牌。龍頭企業能垂直整合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和終端銷售等食品全產業鏈,決定著產品的標準、價格和消費者定位。應發揮龍頭企業在食品產業鏈中的主導作用,在山東省現有的農產品精深加工、餐飲企業、大型食品供應商中,培育龍頭企業,深挖齊魯特色美食,打造獨具特色的“山東味道”網絡爆款和知名品牌。政府通過餐飲文化活動,助推企業形成市場認同和市場吸引力;行業協會通過餐飲比賽、論壇等,幫助企業準確進行市場定位,引導企業塑造品牌;政府到其他省份招商時,同步推介本土餐飲品牌,擴大山東美食美味的影響力,使山東從“原料大省”變成“美食大咖”。
其次是運用數字化賦能,構建產業生態。美味、品質的背后是生產的標準化,打通食品工業上中下游的全產業鏈,讓優質農產品走向餐桌。在這樣一個新的產業生態中,上游打造生態農業,帶動特色農業產業化,助力農民增收致富;中游建設智慧物流、智能中央廚房和共享工廠,促進城市食品流通安全;下游為不同人群提供一站式個性化定制,實現精準營養。通過下游智慧終端采集的數據,倒推中游中央廚房實現菜品標準化,倒推上游農業實現標準化、定制化,保障食品綠色、安全、營養,進而實現對整個食品行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構,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探索“諸城模式”的一種升級版。同時,還能幫助大眾實現“從喜歡吃什么”到“應該吃什么”的提升,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推薦個性化的健康飲食菜單,精準計量營養攝入與熱量等數據,引導人們科學合理膳食。消費端匯聚的數據越大,對整個產業的帶動性、價值與意義就會越大。數字化賦能食品工業的價值,不僅是通過大數據把消費、生產與農業端進行串聯,更重要的是,顛覆了以往農民種什么消費者吃什么的傳統。它是以百姓需求為先,以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先,實現了餐桌需要什么、農民就種什么和農業的全鏈條轉型、全產業升級。
三要支持企業創新,持續增強競爭力。對重點食品龍頭企業,在用地供給、融資、研發機構建設、市場網絡布局上給予充分支持,推動特色美食標準化和農業產業化有機融合。著眼時代發展,研發具有技術引領和高附加值的高蛋白、低脂、低糖、低卡路里的保健食品、休閑零食,滿足目標人群的差異化需求。狠抓人才引進,發揮好高級管理人才、營銷人才在產業鏈升級中的領頭雁作用。
“‘吃’一頭連接著農業農村與農民,一頭連接著城市工商業與市民。我盼望著,山東可以通過做好‘吃’這篇大文章,讓齊魯味道走出去,把兒時記憶留下來,讓產業強起來,物流跑起來,鄉村富起來!”惠增玉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