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5日訊 今天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關于促進山東省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并回答記者提問。
“山東是中藥材生產大省,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385萬畝,其中,多年生品種在地面積達到180萬畝,今年的春播面積預計165萬畝,夏播面積40萬畝;種植品種超過110個,其中萬畝以上種植規模品種23個,千畝以上不足萬畝規模品種29個,農業總產值約200億元。”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楊武杰介紹。
優化區域布局,加快品種選育和推廣
目前山東形成了魯西南、魯中、黃河三角洲、魯東半島四大藥材生產種植區,以及東平湖、南四湖水生藥材養殖區。在重點生產區域內,因地制宜地發展丹參、金銀花、麥冬、丹皮、芍藥、西洋參等品種。下一步,將以丹參、西洋參、金銀花等區域性優勢大品種為重點,建立種子種苗繁育推廣體系,加大新品種推廣力度,加快建設區域化、專業化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
加大科技支撐,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
山東成功構建省中藥材綠色生態栽培技術體系,如丹參大壟雙行覆膜高效栽培技術、中藥材綠色專用菌渣肥替代化肥技術、林藥、糧藥間作綠色生態栽培模式、金銀花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減藥增效技術模式。累計遴選發布中藥材省級農業主推技術10項,組織制定省級地方標準44項,發布綠色生產技術規程42項。接下來,山東將會因地制宜推廣綠色生態種植模式,擴大示范栽培面積,加快中藥材專用綠色肥料研究與推廣,嚴格農藥化肥使用管理。
強化技術指導,推動生產基地建設
山東在關鍵的生產時間節點,統籌安排省、市、縣三級農技推廣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現場技術指導。下一步,將統籌規劃山東省內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加快建設一批基礎設施完備,通行便利,土質肥沃、能排能灌的高標準道地藥材生產基地。
閃電新聞記者 柴慧娟 董國徽 新泰臺 李君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