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5日訊 “現在這個陽光照射相當厲害,溝這么窄那么淺都有這么大的蟹子,這是個奇跡,奇跡來源于什么?來源于獨特的山形地勢和地理位置,再加上有新水慢慢的滲透過去,這就提供了2個必要保障條件...”
東營酉陽李溪鎮稻蟹養殖基地田間,養殖戶們正圍坐在東營支農專家苑春亭周邊,爭先聽取著基地大閘蟹長勢、養殖技術難題分析。
科技幫扶是東西部協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自2018年東營市開展人才幫扶以來,59名支農專家鋪下身子,深入一線,酉陽的田間地頭、田坎溝渠、梯田水塘,處處留下了他們忙碌的身影,一批批支農人才埋頭苦干在酉陽廣大山間溝壑中,面朝大山、背對青天,為酉陽農業發展注入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
組團進駐,匯聚整體協作合力
7月21日,對于第四批東營支農專家來說,這是一個尤其值得難忘的日子。當日凌晨天還未明,他們就背起行囊,帶著領導的信任、同事朋友的鼓勵、家人的不舍和囑托,毅然決然踏上了為期3個月的“援酉”支農之路。
“此次援酉支農隊伍一共14人,專業涉及農業技術、林果種植、畜牧獸醫、水產養殖等8大門類,到酉后分別到14個鄉鎮開展支農工作”。第四批東營支農隊伍領隊張新明介紹說。
視頻:東蟹西引 東營攜手酉陽探索稻蟹結合現代化產業新模式
來源:山東新聞聯播
2022年以來,為加強對酉陽農業產業的幫扶力度,東營市堅持把農業產業帶動作為東西部協作的主要抓手,不斷深化兩地農業專技人才交流,依據酉陽專業技術、援建農業項目需求,分別從市、縣區農業部門優中選優挑選專家組團進駐酉陽,助力推進兩地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同時,堅持以黨建工作為統領,明確一名帶隊黨員,全面引領、協調開展赴酉支農工作。
“到了酉陽后,我們就把自己看作酉陽人,帶著使命、帶著情懷,在前三批支農隊伍優秀成果基礎上全力發揮農技人才的優勢,把東營農業的成功經驗和成熟技術帶去酉陽,留下成果,延續友誼,結出碩果。”張新明隊長信誓旦旦的說。
俯身基層,慧眼挖掘優勢產業
東營支農專家們到達酉陽后,扎根田間地頭,廣泛開展調查,發展了一批符合酉陽實際、有經濟潛力的特色產業,為酉陽農業發展探索出了一條特色發展路徑。
丁市鎮是一個農業鄉鎮,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富余勞動力多,但由于沒有合適項目,群眾空守綠水青山不能發家致富。支農專家陳志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過實地走訪,發現中壩村集中連片的梯田超過千畝,層層疊疊的錯落之美,造就了絕佳視覺效果。同時,梯田所處的經緯度、海拔、氣候、土壤等特點與貢菊盛產地安徽黃山非常相近,附近菊花及衍生產品市場需求量大,不僅能打造千畝花海梯田旅游景點,還能帶來經濟效益。想法有了就要落實,他積極聯系全國菊花生產經營先進地區和企業,組織鎮、村干部和企業到貴州、湖南、安徽等地考察學習,5天時間行程數千公里,最終形成了高質量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積極向上匯報爭取資金,最終得到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促成了丁市鎮中壩村千畝景觀梯田菊花產業園的順利落地。
自2021年以來,東營市積極探索“東產西移”發展路徑,將黃河口中華絨螯蟹技術優勢、良種優勢和酉陽縣的生態優勢、資源優勢有機結合,探索建立了9處東營·酉陽大閘蟹稻田綜合種養示范基地。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東營農業技術專家的辛苦努力,支農專家張漢珍就是其中一位。到任酉陽縣黑水鎮后,他先后走訪5個村莊,與村書記、漁業養殖戶、養殖企業負責人面對面座談交流、現場溝通,基本摸清了鎮域內漁業養殖現狀和群眾所需所盼。同時,與酉陽縣農委水產站了解全縣漁業發展基本情況,充分挖掘黑水鎮在全縣漁業發展中的地位,為東營酉陽稻蟹綜合種養產業園在大涵村的落地做出了突出貢獻。
緊盯現場,全力推進項目進度
“現在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抓緊進場施工,國慶節前爭取完成場地清障、放線、整平等工作,盡最大可能將工期趕上去。”丁市鎮中壩村魯渝協作烘干加工廠項目現場,一片火熱開工狀態,東營支農專家張玉峰正在全力調度項目進展情況。中壩村魯渝協作烘干加工廠項目是千畝菊花梯田基地配套工程,前期因手續辦理等多種原因,立項后推進較為緩慢。張玉峰赴酉掛職丁市鎮后,積極聯系分管項目領導及業務科室,多次溝通項目進展慢的原因,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項目及時進入招投標程序并得以順利推進。
相隔37公里以外的龔灘鎮艾壩村,魔芋精粉加工廠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推進中,支農專家張新明也在現場緊盯項目進展情況。“目前廠房場地整體平整已經結束,集體飲用水管道廠區內整體下埋完畢,廠房地下預埋件已定制,預計5天左右發貨,我們爭取11月底前完成鋼結構主體施工”
同時間,相隔68公里的小河鎮桃坡村、163公里外的酉水河鎮洞口村,稻蟹綜合種養基地中,支農專家蔣萬釗、高洪巖正在指導村民如何投放餌料,并再三囑咐把握好投放標準,將餌料控制在合適范圍內,并加強日夜間巡查。“大閘蟹養殖就看這最后的時間了,我們花費一年的辛苦馬上就要實現了,最后這1個多月一定要加強巡查看護,決不能讓群眾的付出付諸東流!”
第四批東營支農專家來酉后,14名同志將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服務項目推進上,不斷與所在鄉鎮和項目單位、施工企業溝通,及時指導施工中出現的問題,為保障工程質量,加快施工進度提供了堅強保障。
深入鉆研,技術創新化解難題
農業技術對于促進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東營支農專家們創新工作思路,主動深入農業生產一線,廣泛開展“巡農問診”活動,他們考察地形、巡視問題,對群眾提出的產業難題“臨床把脈”,“開良方、施良策”;他們組織專場培訓,手把手傳授農技知識,著力培養村級發展帶頭人隊伍;他們創新關鍵技術,化解學術難題,不斷助力產業提質增效。
“目前,我們正處于7—9月間持續高溫天氣,通過24小時采取稻田水溫發現,表層水溫中午和下午最高,且溫差變化較大。我認為太陽輻射是導致稻田水溫升高的主要原因,氣溫影響次之,這是與平原地區水產養殖明顯不同處。”支農專家苑春亭正在圍繞養殖關鍵節點、水溫控制等方面與養殖戶進行交流指導。高溫會導致大閘蟹攝食量多,引起營養過剩,造成性早熟,生長規格受影響。面對持續高溫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結合養蟹基地實際,苑春亭創新養殖技術,提出“在蟹溝上方建造遮陽網”的理論,從而降低稻田水溫。經過定點試驗,連續三天水溫監測發現,建造遮陽網的稻田水溫比沒建遮陽網的稻田水溫平均要低2—4℃,明顯改善了水溫過高的被動局面。同時,在此基礎上,又提煉總結提出“溝變渠,遠田埂,多蓄水,調光照,降溫防鳥,保大蟹”的高海拔山區稻田養蟹關鍵技術措施,為酉陽稻田養蟹健康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同樣是來自東營市海洋發展研究院的專家劉艷春,在東營酉陽稻蟹綜合種養產業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一再強調的挖深溝、開寬溝的理論,為產業的發展路程減少了很多彎路。2022年4月,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專題到東營酉陽稻田養蟹產業園調研,沿蟹田步道察看蟹苗長勢。劉艷春代表東營技術人員詳細講解了產業發展歷程、取得的關鍵技術及產業未來發展潛力,獲得高度好評。
近三個月的時間,支農團隊累計開展“巡農問診”活動兩場次,現場完成科技咨詢指導1800多人次,開展技術講座22場次,形成創新成果3例,提交調研報告、交流材料18份,對促進當地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東營力量。
植根民眾,傾情傾力無私奉獻
支農專家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時刻關注著當地民生事業的發展,積極參與所在鄉鎮各方面群眾工作,傾其所能幫助當地村民渡過難關。
“帶上你的馬甲,去重慶做志愿者吧”。這是妻子臨行前對張玉峰所說的。從東營隨身攜帶的“志愿紅”來到酉陽后,促成了“丁市大嫂”愛心服務隊的應運而生。這支服務隊主要從全鎮“一老一小”迫切需求出發,從切合實際的服務項目入手,廣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體貼老人,關愛兒童”志愿服務活動,讓更多的弱勢群體感受到包容、關愛、互助的“大嫂文化”。通過“丁市大嫂”愛心服務隊的小活動,撬動起群眾滿意的大幸福,打造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一張閃亮名片。該活動在丁市鎮啟動實施后,獲得了良好社會效果,酉陽縣委書記祁美文專門簽字批示全縣各級各部門學習這一“暖民心”工程。
“這讓我們如何是好,太感謝東營人的幫助啦”板橋鄉井元村7組冉俊福一家發自肺腑的說道。作為支農專家的任志強,在走訪群眾過程中有一個家庭深深揪痛了他的心,所走訪的冉俊福一家情況較為特殊,一家四口中兩位大人因患病幾乎缺乏勞動力,兩個子女中小兒子還在患病,9歲的大女兒在念小學三年級。看到該家庭的狀況后,任志強產生了助學資助學生的想法。在與所在鄉鎮、縣教委對接后,決定自今年開始資助大女兒完成學業,一直到大學畢業為止,盡其微薄之力把魯渝協作精神落實到教育事業中,讓武陵山區的孩子感受到了來自渤海之濱的溫暖,體會到了酉陽-東營兩地的山海情深。
今年我國重慶、四川、貴州、湖南等西南地區遭受了60多年來的高溫干旱天氣,連續3個多月沒有降雨。人民生活用水困難,很多村依靠鎮消防隊員用消防車送水生活,只要有時間,支農專門們都會跟隨應急辦人員一起給百姓送水、一起筑牢防火陣地,保障了所在鄉鎮安全生產形勢平穩有序。
視頻: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強協作 促振興—社會幫扶在行動”活動在重慶黔江舉辦
來源:山東新聞聯播
組團千里傳實技,逐夢山野促振興。截至2022年,59名東營農業協作專家奔赴在酉陽廣闊大地,奮力描繪了“三農”發展新面貌。
千畝菊園,美麗畫卷;風吹桃花香,蟹臥攬星河。一項項產業的發展,一幕幕風景的展開,背后都講述著東營——酉陽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凝聚了跨越千里的親情。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從組團式單向幫扶到找準優勢資源互補,東營市與酉陽縣結下的深厚情誼正在不斷升華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