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4日訊 傳統產業是山東的家底和財富,在邁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至關重要。山東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持續推動“萬項技改、萬企轉型”,激活發展新動能。
一塊煤炭,在恒信集團能變成50多種產品。這瓶工業乙醇,就是企業利用煤炭生產中的工業尾氣、甲醇合成的。目前,企業年產50萬噸乙醇項目建設已進入最后的攻堅階段,整體工程已完成95%,預計6月底可投產。
乙醇是重要的基礎化學品,工業生產中應用廣泛。但由于傳統的“陳糧發酵”生產法存在“與民爭糧”的問題,不適合大范圍推廣,國內供應一直存在缺口。經過多年攻關,中科院研發出煤炭制乙醇的工業化生產技術,這讓恒信看到了新前景。
山東恒信集團工程技術部部長霍保芝說:“可以作為基礎原料廣泛應用到鋰電池電解液等新能源新材料領域,而還可以繼續向下游延伸,合成乙苯、苯乙烯等高端產品,能開辟出更大空間。”
技術從實驗室拿到工廠,恒信發現,現有水煤氣的碳氫比例無法滿足乙醇生產的需要,如果像其他企業一樣對其進行轉化,成本、能耗都會被抬高。經過反復試驗,技術人員找到了更綠色的解決方案。
山東恒信集團工程技術部副部長張金剛介紹:“用另一股高含氫量的焦爐煤氣去摻混我們現有煤氣里面,通過物理過程去替代了原來的這個化學轉化的過程,就進一步降低了能耗,降低了乙醇的生產成本。”
技術路線打通了,恒信決定投資30多億元上馬這個項目。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山東首個大規模煤炭制乙醇生產基地,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60億元、利稅13.5億元,形成一條新的產業鏈。
去年,全省實施省級企業技術創新項目3202項,帶動產生新技術1929項、新產品2113項、新工藝1730項。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508個,技改投資增長9.4%,超額完成任務目標。這其中,一系列數字技術的應用,讓傳統生產方式悄然改變。
德州圣祥是一家金屬焊材生產企業,隨著國際訂單激增,產能無法滿足需求。去年,企業將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的舊設備全部淘汰,投資2000多萬元,新上了12條智能化產線。
德州圣祥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經理張永振說:“每天的產量在150噸左右,單臺設備增加產能20%左右,像高速鍍銅經過改造以后,由原來的10米每秒,現在到20米每秒。”
不但生產效率大幅提高,企業的智能工廠還實現了設備之間的連接,生產數據的采集、分析和可追溯,為產品質量提供了保障。
德州圣祥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玉峰說:“通過后臺可以查到這一件成品,從原材料進車間,到中間的所有的操作者是誰,哪臺機臺操作的,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控制,出了問題有據可查。”
今年,山東出臺工業技改提級、重點行業轉調等十大行動,聚焦冶金、化工等六大傳統優勢產業,“一業一策”全面提升改造水平。1-2月技改投資增長5.9%,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4619個。根據計劃,今年山東力爭推動4000家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設備更新改造,帶動工業技改投入900億元左右,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萬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