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8日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古樹名木保護條例》,進一步提升全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水平,2025年3月27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山東省林業局)舉辦專題培訓班,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新閣出席并講話。本次培訓班由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山東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辦,山東省林草種質資源中心、山東省林學會古樹名木專業委員會承辦,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各市縣古樹名木主管部門負責人、業務骨干及縣(市、區)代表共200余人參加培訓。
培訓班特邀中國林學會原副秘書長、教授級高工劉合勝對《條例》進行權威解讀。劉合勝從立法背景、核心條款及實施要點三個方面展開,重點闡釋了“保護”“管理”等關鍵詞的法律意義,為參訓人員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指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二級教授趙忠結合山東省古樹名木資源特點,通過典型案例剖析了健康監測、復壯技術等實操方法,為科學管護提供了技術支持。
山東省林草種質資源中心主任田文俠?圍繞林草種質資源保護與古樹名木管理的協同機制進行發言,提出要依托種質資源庫建設,推動古樹基因保存與數字化建檔。下一步山東省要加快推動古樹名木保護與種質資源庫建設的深度融合,協同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入開展古樹基因保存和生態文化研究,為“綠色國寶”提供全生命周期保護。
培訓期間,各市古樹名木主管部門負責人圍繞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進行了深入探討,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做法和創新舉措。濟南市長清區和濰坊市高密市作為典型代表,分別介紹了在古樹名木保護和科普宣傳方面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地區的相關工作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借鑒。
李新閣強調,《條例》的施行標志著我國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制度上升到法規層面,具有里程碑意義,各級古樹名木主管部門要以《條例》施行為契機,全面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同時講好古樹故事,挖掘古樹名木的歷史、文化、生態、人文價值,用法治手段呵護百姓的“綠色鄉愁”,守護齊魯大地的“綠色國寶”。
此次培訓班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提高了全省對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明確了下一步工作方向,為全面提升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