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新聞聯播
2025-03-28 19:51:03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8日訊 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是中國500強企業之一,在新能源沖擊傳統煉化市場大背景下,企業堅持科技創新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以烯烴為突破方向,發展高端化工,積極謀求從“煉油型”向“化工型”轉變。
在菏澤市山東東明石化集團年產5000噸EPOE中試項目車間,第一批中試成品正被成功制備出來。這些細小透明的EPOE顆粒脫胎于黑色原油。它的成功生產,將推動聚烯烴類材料實現國產化。
山東高端化工研究院名譽院長達建告訴記者,EPOE又叫乙烯基聚烯烴彈性體,是一種高端化工新材料,可用于光伏、汽車、航空航天、電線電纜、生物醫藥等領域。技術是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和此前國外壟斷的聚烯烴彈性體材料相比,在力學、抗紫外、低溫韌性和耐老化等方面表現優異,應用范圍更加廣泛。
東明石化集團目前是山東乃至中國最大的地煉企業,每年加工原油約1050萬噸,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然而,隨著近年來新能源的開發普及,全國成品油市場整體產能過剩,傳統煉油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轉型是必然之選。但是,一滴原油可以衍生出烯烴和芳烴兩大門類的上千種化工原料和產品。要做高端化工,發力點在哪?東明石化手握的一項技術,能把原油直接轉化為乙烯、丙烯,這讓企業看到了方向。
對此,山東東明石化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繆振起說,結合市場需求和行業競爭,以及自身在上游原料儲備和乙烯丙烯類產品等各方面的優勢,經過論證選擇烯烴類作為發展方向。這樣在技術和下游產品上,與以芳烴為技術路線生產紡織品的石化企業形成錯位競爭。
為此,東明石化投入資金、設備與技術人員,與中國科技大學技術授權的中科科樂公司合作,用不到十個月時間,建成了世界首套年產5000噸EPOE的中試裝置。
山東中科科樂新材料公司技術總監成玉文告訴記者,EPOE工藝,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僅以乙烯為單一原料,這一創新極大地簡化了生產流程。與國外技術相比,不必使用高成本的進口高碳α烯烴作為主要原料,也不用新建配套裝置,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和裝置運行風險。
近幾年,我國聚烯烴進口量年增長率超25%。東明石化年產5000噸EPOE中試項目成功工業化轉化,既實現對國外聚烯烴原料的進口替代,也為企業打造出“原油—乙烯—EPOE高端聚烯烴”全產業鏈。目前,企業年產30萬噸的EPOE項目正在開工建設,明年投產后,可滿足國內30%的市場需求,預計每年為我國減少外匯支出約45億元。
山東東明石化集團副總裁丁書兵表示,“怎么樣能夠把現在的市場需求變成我們的市場,這時候就需要用創新來突破卡脖子技術,補齊國內的市場空白,同時去提升我們的產品質量,降低我們的生產成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占領市場。”
閃電新聞記者 孫偉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