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1-03-01 09:22:03
原標題:三跨四結合 鋪就小學卓越教師成長路
來源:中國教育報
聊城大學坐落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聊城市,有著悠久的師范教育歷史,被季羨林先生譽為“桃李遍魯西,文風滿山左,流風余韻普及神州”。國家級別一流專業建設點聊城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在濃厚的師范教育傳統氤氳之下,以培養卓越教師為目標,以學分制改革為契機,探索實施“三跨四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即,修讀課程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學院、跨學校,制定培養方案注重社會發展需求與學生成長規律相結合,教學方式注重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專業實踐注重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專任教師與行業名師相結合,為新時代小學卓越教師培養提供了一個“聊大樣板”。
實施學分制,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學院、跨學校選課
2015年,聊城大學頒布實施了《聊城大學學分制改革實施方案》《聊城大學學分制選課管理辦法》等學分制改革文件,為學生自主選課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學生為中心是當代高等教育改革大勢,實施學分制改革正是體現學生中心理念的有效途徑。”聊城大學副校長趙長林表示,“聊城大學作為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學科設置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2大門類,設有25個學院,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學院、跨學校選課,有利于盤活學科資源優勢,有利于激發師生內在活力,有利于促進學生高質量發展。”
小學教育專業根據學分制改革精神,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學院、跨學校選課,有學生因癡迷國學而去文學院修讀“唐詩宋詞鑒賞”“漢字與文化”等課程,有學生因醉心于歷史而去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修讀“中國考古學”“歐洲發展史”,有學生因酷愛自然而去環境規劃學院修讀“文化地理學”“人文地理學”。“這種選課方式給我們打開了很多扇看世界的窗戶,學生們的視野開闊多了,非常懷念大學期間的選課學習時光。”攻讀南京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碩士學位的2015級學生陳穎動情地說。經過近3年統計,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跨學科、跨學院、跨學校選課達950門次,知識面普遍寬廣,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社會發展需求與學生成長規律相結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結合社會發展需求,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上接天、下接地”。為增強人才培養社會適應性,小學教育專業實施四年一周期的培養方案修訂制度,通過“上接天、下接地”,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的有效對接。所謂“上接天”,指把國家對人才培養新要求落實到培養方案各領域;所謂“下接地”,指把區域小學對人才培養的好建議吸納到培養方案各環節。為更好實現“上接天”,自2017年起,小學教育專業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系統學習領會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為培養方案制定提供了政策依據。為更好實現“下接地”,先后邀請了山東省知名小學校長、部分優秀畢業生參與到培養方案修訂中。“聊城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的師資是小學教育戰線上的生力軍,有力推動了我市小學教育教學改革,有效提高了我市小學教育教學質量。”聊城市教育體育部門督學王秋云如是說。
結合學生成長規律,人才培養方案按“需”設課。聊城大學教務處副處長王桂清教授認為,“學生成長具有興趣多樣性、個體多元性和發展漸進性等特點,只有遵循成長規律,制定培養方案才會更科學”。為增強課程設置的針對性,小學教育專業把同一類課程細分為若干課程組,學生根據自己的發展需求選課上課。從2014年開始,小學教育專業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專業導論課,增加學生的專業認知,大學二年級至大學四年級上學期,學生根據個人志趣選修不同的課程組,大學四年級下學期,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開展畢業論文設計及撰寫工作。2016級學生黃笛飛對漢字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習了“漢字文化教育與課程體系開發”“小學識字教學方法研究”等課程后,其編撰的“統編小學語文教材識字方法手冊”獲得小學語文教師的一致認可。
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推動課堂教學革命
更新教學設施,為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創造條件。2017年,聊城大學提出“教學環境智慧化、教學設施智能化、教學平臺集約化”的教學改革戰略,更新教學設施,改善教學條件。小學教育專業以此為契機,建設了小學語文智能化實訓室、智慧書法教室等20余間教室,購置了交互智能平板、觸摸屏電子白板等100余臺套智能化教學設備,為教學信息化改革創造了條件。
優化教學資源,為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奠定基礎。2016年,聊城大學啟動實施《聊城大學“十三五”課程建設規劃》,從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引進“中華傳統思想——對話先秦哲學”“從‘愚昧’到‘科學’——科學技術簡史”等通識教育課程,與深圳大學等地方高校聯合成立UOOC聯盟,與山東大學等省內高校聯合成立了山東高校優質課程聯盟。小學教育專業依托學校搭建的課程平臺,把“班主任工作”“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等線上優質教學資源整合到已有課程中,為線上線下教學改革奠定了基礎。
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實現線上線下教學交互促進。小學教育專業秉持學生中心教學理念,探索實施翻轉課堂、案例式教學、小班化教學等教學模式,通過課程資源整合—線下自主—學情反饋—線上講析—總結提升等環節,實現學生知識掌握、技能提高、素養提升等培養目標的有效達成。“借助雨課堂、云課堂等新型課堂模式,師生互動明顯增多了,學生真正成了課堂學習的主人。”小學教育系主任李玉峰博士深有感觸地說。
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豐富完善實踐教學環節
按照校內強基礎、校外練功夫的思路,小學教育專業通過強化校內教師教育基本技能訓練、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等,構建了實習前校內培訓基本技能、實習中校外提高專業素養、實習后校內提升綜合素養的“三階遞進”式教育實習模式,學生專業實踐能力顯著提升。
多措并舉,校內夯基筑能。2016年,學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了“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的實踐教學體系。根據學校教學改革精神,小學教育專業借助微格教學實訓室訓練學生的說課能力、教學設計能力、班級管理能力;借助網絡學習資源庫培養學生的課件制作能力、網絡教學資源應用能力;借助學生社團活動培養學生的演講能力、書畫能力、創作能力。2015年以來,學生獲山東省高校師范類從業技能大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12項,獲“簡筆畫大賽”“剪紙大賽”等校級以上其他各類比賽一等獎15項、二等獎69項。高超的專業能力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多方聯動,校外拓展提升。為加強校地協同合作育人力度,2020年初,聊城大學與聊城市政府部門簽署城校融合發展框架協議書,通過實施基礎教育示范工程、基層培訓與學歷提升工程等“十大工程”,全面撬動聊城崛起。根據協議精神,教育科學學院與各縣市教育體育部門聯合成立教育實習指導小組,小學教育專業專任教師與地方小學骨干教師聯合組成指導教師團隊,多方聯動確保教育實習質量。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通過教學觀摩、課堂實習、班級管理、班級文化建設等教學實踐活動,職業素養水平得到全方位提高。
校內專任教師與校外名師相結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強基固本,著力提升校內專任教師教育教學能力。2016年起,教育科學學院實施“筑峰計劃”,培養高水平教學研究帶頭人,培育高水平教學改革團隊;實施“青年教師能力提升計劃”,鼓勵青年教師國內外訪學活動,拓寬學術視野;實施“基礎教育扎根計劃”,鼓勵專任教師與小學一線教師共同申報課題、共同培育優秀教學成果等。近5年來,培育高水平教學改革團隊5個,青年教師國內外訪學5人,與小學教師共同申報課題16項,獲批國家級別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3項,校內專任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借助“外腦”,有效發揮校外名師資源優勢。2013年,聊城大學獲批教育部門“小學語文學科骨干教師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小學語文優秀青年教師成長助力研修項目”等4項“國培計劃”項目。出于參訓學員是全國各地小學骨干教師的考慮,小學教育專業順“勢”而為,在培訓這些學員的同時,又讓學員為在校生上教學示范課、交流教書育人心得。借助舉辦“山東省小學名校長培訓”“聊城市小學骨干教師培訓”的機會,又與學員建立了“聊城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卓越教師培養共同體”,為小學教育專業發展儲備了充足的校外優秀人才資源。此外,還通過設立“名師工作坊”、舉辦“名師講堂”等活動,邀請齊魯名師、水城名師來校指導學生學習,參與小學教育專業各項建設工作。近五年,校外一線優秀教師為學生舉辦講座72次、指導學生500余人次,學生職業能力提升成效顯著。
經過多年探索,聊城大學“三跨四結合”小學教育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結出累累碩果。2016 年,小學教育專業獲批為“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核心專業”,獲得山東省首批小學教育公費師范生培養資格。2018年成為山東省首批師范類專業認證試點專業之一,2019年獲批國家級別一流專業建設點,2020年通過師范類專業二級專業認證。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也因教育情懷深厚、專業基礎扎實、專業能力過硬而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邵懷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