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1-07-31 06:36:07
原標題:新時期東西部協作的必要性及其完善路徑
來源:農民日報
伴隨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地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縮小貧富差距,推動區域協同發展,促進社會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將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長期性任務。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減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西部協作在新時期具有怎樣的實踐意義,如何根據形勢任務變化做出相應調整,是一個需要從理論上進行思考和回應的重要問題。
東西部協作的發展歷程
東西部協作工作孕育并形成于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調整和完善。
1994年,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初步提出“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廣東、江蘇、浙江、山東、遼寧、福建等沿海較為發達的省,都要對口幫助西部的一兩個貧困省、區發展經濟”。199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組織經濟較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扶貧協作的報告》,明確提出了扶貧協作要求和任務,確定了對口幫扶關系:北京幫內蒙古;天津幫甘肅;上海幫云南;廣東幫廣西;江蘇幫陜西;浙江幫四川;山東幫新疆;遼寧幫青海;福建幫寧夏;深圳、青島、大連、寧波等四個計劃單列市幫貴州。
進入21世紀,國務院先后三次對其進行了調整。第一次是在2002年,由珠海市、廈門市對口幫扶新成立的直轄市——重慶市。第二次是在2010年,由北京市幫內蒙古自治區;天津市幫甘肅省(另有廈門市幫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遼寧省幫青海省;上海市幫云南省;江蘇省幫陜西省;浙江省幫四川省(另有珠海市幫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福建省幫寧夏回族自治區;山東省幫重慶市;廣東省幫廣西壯族自治區;大連、青島、深圳、寧波等四城市幫貴州省。
第三次是在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原有結對關系進行適當調整,在完善省際結對關系的同時,實現對民族自治州和西部貧困程度深的市州全覆蓋,落實北京市、天津市與河北省扶貧協作任務。與此同時,還從“開展產業合作、組織勞務協作、加強人才支援、加大資金支持、動員社會參與”等五個方面,明確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主要任務,提升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制度的規范化水平。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時期,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向“東西部協作”的轉變,繼續堅持和完善東西部協作工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繼續堅持東西部協作的必要性
東西部協作是黨中央著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東西部協作雙方調整優化產業布局的內在要求,必須長期堅持下去。
堅持東西部協作,有利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脫貧地區脫貧農戶擺脫了絕對貧困,但發展基礎較弱,仍處于社會發展的“鍋底”。一些群眾可能因為脫貧時間晚、自身發展水平低,在面臨重大疾病、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等風險事件時,如若缺乏必要干預措施,極易掉入貧困陷阱。通過業已建構的以“政府援助、企業合作、社會幫扶、人才支持”為主要內容的工作體系,東西部協作能夠整合相關的各類幫扶資源,因地制宜、因戶因人施策,進而實現同低收入人口發展需求的精準對接,成為建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
堅持東西部協作,有利于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西部地區雖然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由于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等原因,制約西部地區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東西部之間的發展差距依然明顯。作為一種體現我國獨特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行政安排,東西部協作通過讓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對所幫扶的西部省區提供經濟、技術、服務、人力資本等方面的支持,能夠加快西部地區振興和發展的進程,進一步縮小東西部之間的發展差距,是實現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
堅持東西部協作,有利于調整優化產業布局。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但支撐其40多年快速發展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成本上漲、需求萎縮、國際競爭加劇的三重擠壓。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東部地區,但具有資源豐富、勞動力便宜、消費市場潛力大等后發優勢。開展東西部協作,既有利于拓展東西地區產業資本投資的空間,促進東西地區形成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雙輪驅動的格局,又有利于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和勞動力利用,提高西部地區收入水平和購買力,實現地區間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完善東西部協作的路徑選擇
東西部協作要適應形勢任務變化,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以下四個方面做出調整和完善。
調整優化結對幫扶關系。在保持現有結對關系基本穩定和加強現有經濟聯系的基礎上,將現行一對多、多對一的幫扶辦法,調整為原則上一個東部地區省份幫扶一個西部地區省份的長期固定結對幫扶關系。省際要做好幫扶關系的銜接,防止出現工作斷檔、力量弱化。中部地區不再實施省際結對幫扶。
優化協作幫扶方式。在繼續給予資金支持、援建項目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推進產業梯度轉移,鼓勵東西部共建產業園區,優先幫助有意愿的脫貧人口外出務工。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科技等行業對口支援原則上納入新的東西部協作結對關系,深化市、縣、鄉、村,以及學校、醫院的結對幫扶,因地制宜制定個性化的幫扶計劃,實施方案細化到每個項目,引導各類資源向結對鄉鎮和行政村輻射。更加注重發揮市場作用,強化以企業合作為載體的幫扶協作,動員東部企業遵循市場規律、發揮自身優勢,到西部地區投資興業,開拓市場,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和結構轉型。
完善考核評估機制。發揮東西部協作考核“指揮棒”作用,加強東西部協作考核力度,用嚴格的制度來要求和監督,確保東西部扶貧協作取得成效。完善東西部協作考核指標體系,突出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不僅要看出了多少錢、派了多少人、給了多少支持,更要看幫扶的實際成效。嚴格東西部協作的考核流程,明確考核內容、考核程序、考核標準和考核結果的運用,定期對東西部協作幫扶成效進行考核評價。
加強民間人文交流。現階段完善和推進東西部協作,需要在繼續用好現有資源平臺的基礎上,突破政府主導的單一模式,推動協作雙方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民間人文交流,包括幫扶雙方制定旅游優惠政策、拓展新聞媒體交流合作、文化交流年等活動。鼓勵和支持東部地區退休教師、醫生和其他有志于投身減貧事業的社會人士,到西部農村地區開展志愿服務,引導廣大民眾成為支持協作雙方開展合作交流的重要力量,實現政治認同與社會整合。
(作者單位:楊永偉,山東大學生活質量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法學院(威海);于婷,山東省行政管理科學研究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