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1-10-25 03:09:10
原標題:黃河三角洲: 遍地可見的檉柳如今有了新用途
來源:科技日報
據新華社消息,習近平總書記10月20日在山東省東營市考察黃河入海口。當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河入海口碼頭、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地察看黃河河道水情和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環境,了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山東省農科院種質資源研究所“泰山學者”王興軍注意到,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展現的畫面中,一種特殊的樹種引人注目——檉柳。
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德璽研究員是檉柳領域的專家,他表示:“檉柳能在離海水幾米處和含鹽量1%以上的重度鹽堿地上正常生長,可以在零下35攝氏度地區安全越冬,還具有強大的泌鹽能力和發達的根系,能有效改良土質;將檉柳作為‘先鋒樹種’造林3年后,原地還可種植其他樹種。”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黃河三角洲鹽堿地上生長著大面積的檉柳,約占該地區天然植被的21%。調查結果表明,黃河三角洲地區含鹽量1.5%以上區域,檉柳以優勢植物出現,含鹽量1.5%以下的區域,植物物種與群落類型相對豐富,檉柳以優勢植物或伴生植物出現。
劉德璽認為:檉柳不僅能在重鹽堿地、沿海灘涂存活,在零下35攝氏度地區無凍害,耐水濕性強,耐干旱,耐貧瘠,在我國西北荒漠、半荒漠極為貧瘠干旱的地區也能旺盛生長,對國家荒漠地區的生態環境恢復同樣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態價值。
不過,很多專家也認為,檉柳難以成才,除其在鹽堿地生態維護方面的作用及高鹽堿地區的綠化以外,經濟價值不大。如何利用好檉柳?科學家們想了一個好辦法——利用檉柳生產中藥材。
科技日報記者見到王興軍的時候,他還在黃河三角洲鹽堿地里忙活。這位山東省農科院種質資源研究所“泰山學者”正在推動的工作是利用當地隨處可見的檉柳生產“管花肉蓯蓉”。
管花肉蓯蓉是一味名貴中藥材,原產新疆、內蒙古等地,素有“沙漠人參”之稱,具有益精血壯腎陽、提高記憶力、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管花肉蓯蓉是一種寄生植物,其寄主就是檉柳。
王興軍告訴記者,鹽堿地檉柳單側接種肉蓯蓉,畝產鮮品可達500公斤以上。這使得黃河三角洲的檉柳在發揮綠化生態作用的同時,也能生產出高附加值的中藥材,對當地鹽堿地高效利用和改良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了解到,該團隊還在肉蓯蓉新產品開發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目前,他們已開發出保健酒、肉蓯蓉飲片、有效成分提取物膠囊等多項新產品。
8年來,利用高科技、新品種改造耐鹽堿植物,這支團隊一直在努力,并試圖取得生態效益、經濟價值“雙豐收”。在此考慮下,另一個耐鹽堿植物“變身”中藥材,乃至成為優質飼料的嘗試也取得了成功。
“四翅濱藜”是一種抗旱、抗鹽堿能力強的植物,具有較好的飼料價值。近年來,專家們研究發現四翅濱藜是“荒漠肉蓯蓉”的寄主。
與上文提到的“管花肉蓯蓉”不同,荒漠肉蓯蓉是一種藥食同源的植物。
眼下,該團隊已經成功將四翅濱藜引種到黃河三角洲地區,并成功接種荒漠肉蓯蓉。王興軍認為,這一嘗試也是鹽堿地利用的一個良好模式,除能生產高品質的荒漠肉蓯蓉以外,還能為黃河三角洲的養殖業提供優質飼料。
王興軍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利用這些抗鹽能力強、且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和開發潛力的植物,通過建立科學高效的生態種植模式,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突破鹽堿地利用的瓶頸,創建鹽堿地的高效和可持續利用模式,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