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1-11-10 15:05:11
11月10日出版的《光明日報》頭版頭條以《動能轉換讓齊魯大地煥發勃勃生機——山東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地區答卷”綜述》為題,聚焦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文中指出“如果說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的一場大考,那么,新舊動能轉換無疑是山東考場的‘必答題’”,以下為文章全文:
動能轉換讓齊魯大地煥發勃勃生機——山東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地區答卷”綜述
【年末,我們交出這樣的答卷(1)】
開欄的話
2021年,從歷史深處奔涌而來,向民族復興澎湃而去。這一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站在2021年的歲尾回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掌舵領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舉世矚目,中華大地發生的歷史性變革舉世震撼。
今日起,本報開設《年末,我們交出這樣的答卷》專欄,集中展示一年來各地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有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交出的精彩答卷。
如果說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的一場大考,那么,新舊動能轉換無疑是山東考場的“必答題”。
山東省委書記李干杰介紹,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山東確立了綜合實力、發展質效、科技創新、改革開放、生態建設、治理效能、民生改善“七個走在前列”,科教強省、文化強省、健康強省、現代農業強省、先進制造業強省、海洋強省、數字強省、新能源新材料強省、交通強省“九個強省突破”目標任務。實現這些奮斗目標,總抓手是新舊動能轉換,主戰場是“十強”產業,基本路徑是“三個堅決”。
從泰山之巔到黃海之濱,從鄒魯故地到現代城鄉,從企業車間到科研院所……記者在山東采訪時感受到,齊魯大地處處生機勃勃、熱潮涌動,始終澎湃著高質量發展的活力。
牽住新舊動能轉換“牛鼻子”
在中國地圖上,齊魯大地宛如一只雄鷹,振翅欲飛。但產業層次低、質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的資源型、重化型產業結構,一直制約著山東的高質量發展。如何破解這一“心頭之痛”,使這只“齊魯雄鷹”沖向更為廣闊的天空?
因勢而謀,應勢而動。2018年年初,在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由此,一場傳統經濟大省的產業結構重塑就此展開。
前不久,位于濱州鄒平的山東廣富集團兩座焦爐被拆除。眼下,在騰空的場地上,企業正規劃建設一個新項目:年產20萬噸的高端裝備綠色智能制造項目。山東廣富集團焦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向海說:“該項目的特點就是緊緊圍繞著節能、降耗,能夠更好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利用率。”
為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山東要求淘汰焦爐炭化室高度在4.3米及以下設備,廣富集團兩座總產能60萬噸的高爐名列其中。為了實現超低排放,此前企業投資7000多萬元上了環保設施,運行不到一年就停下來,這些錢相當于全部打了水漂,這讓企業一時難以接受。
“壯士斷腕”方能革弊前行。在山東省決策者看來,只有痛下決心,先做好“去”的文章,徹底甩掉低端產能的“壇壇罐罐”,把“籠子”騰出來,讓優質資源向高端產業和項目集中,才能邁開高質量發展的大步子。
破解煤炭能源結構偏重的發展瓶頸,山東把淘汰落后產能作為新舊動轉換的“先手棋”。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原有8座焦爐,雖然每年焦炭缺口超過一百萬噸,但省里還是明確要求企業關停2座。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運營管理部部長李家波說:“3、4號焦爐拆除之后,我們的焦炭產量每年要減少62萬噸,按照當時的價差來看,我們自產焦炭和外購焦炭成本每噸在1000元以上,這就意味著每年我們要多付出6億多元的成本。”
2018年,山東有焦化企業55家,焦化產能6106萬噸。按照計劃,到今年年底,將要淘汰1686萬噸,涉及24家企業。淘汰標尺不打折扣,促使各地能耗結構持續優化。今年上半年,從全國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完成情況看,經濟總量排名全國前八的省份中,山東是唯一指標均為綠色等級的省份。
落后產能的淘汰出清,為新興產業發展騰出了空間,裕龍島煉化一體化、兩大先進鋼鐵制造基地、世界鋁谷、一批智慧化工園區等重大項目落地實施。
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
山東省省長周乃翔坦言,高質量發展既要“減重瘦身”,又要“塑形增肌”,更要“強身健體”。在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的基礎上,山東一邊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邊培育壯大新動能。
走進山東浩然特塑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智能化的數控注塑機正井然有序地工作著,不同規格、不同材料的注塑產品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打包發往全國各地。
浩然特塑是專業從事聚砜、聚醚醚酮類特種工程塑料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建有“山東省聚砜類特種工程塑料工程實驗室”,被評為山東省瞪羚企業、山東省中小企業“隱形冠軍”。從2017年開始,該企業實現了聚苯砜單一產品產能和銷量國內第一,銷售過億元,并保持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
聚砜系列樹脂是繼通用塑料、工程塑料之后發展起來的第三代塑料——特種工程塑料,被譽為塑料工業的“金字塔尖”。浩然特塑成立之前,聚砜樹脂制造業技術被德國和美國企業壟斷,國內需求基本依賴進口,無規模化生產廠家。
“創新研發,是我們打破國外壟斷的關鍵,也是我們能夠保持持久競爭力的秘訣。”公司副總經理黨國棟一語道破“玄機”,“我們擁有專利21項、參與制定了《聚苯砜(PPSU)樹脂》企業標準,先后承擔國家級項目1個、省級項目3個。”
無獨有偶。在魯南制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向科技創新要生產力”早成共識。在這兒,只有95人的新車間年可創造產值30億元——通過“產、學、研、用”的協同創新,員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專注于智力創造及產品質量精益求精,魯南制藥悄然實現了從制造到“智造”的蝶變。
窺一域而知全局,魯南制藥和浩然特塑的經驗表明,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科技創新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力引擎,山東集中力量實施創新驅動、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全力構建全域創新體系,以更大力度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3年多來,山東打好創新發展“組合拳”:整合120億元省級科創發展資金,實施省級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布局首批5家省實驗室;重點打造“1+30+N”創新創業共同體系;高等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設立運營;吸引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等國家戰略創新力量落戶山東……
數據顯示,在國家創新創效評選中,山東獲4大類11個獎項,居全國第一。去年底高新技術企業超1.4萬家,比2018年翻了一番多,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5.1%。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在山東,不乏“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做大一個產業”的生動案例。
鄒城種植食用菌的歷史悠久,但一直以來生產規模小、品牌影響弱、生產方式粗放,帶動農民致富能力不強。為推進食用菌產業進一步發展,鄒城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心積極與吉林農業大學開展人才及項目合作,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前來指導食用菌產業發展。
在李玉的帶領下,鄒城不但實現了“食用菌新品種選育、配套豐產技術研制(研發)及產業化創新體系建設”“北方食用菌高產、高效栽培新模式”等多項重大關鍵技術落地并轉化實施,還吸引了一大批食用菌產業的專家來鄒城創新創業。原山東省農科院資環所所長、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宮志遠,吉林農業大學食用菌方向教授王琦、李長田,吉林農業大學食用菌專業優秀碩士畢業生李曉博等一大批食用菌方向的高層次人才陸續來到鄒城。在人才力量的帶動下,“鄒城蘑菇”成功入選國家知名農產品品牌目錄,成為助力當地鄉村振興的一張閃亮名片。
投身“十強”產業主戰場
海洋牧場、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在山東,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相嶄露頭角。以在南海成功試采可燃冰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藍鯨1號”“藍鯨2號”為代表,“山東造”大國重器不斷向國際海洋工程領域最高科技水平邁進。
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山東規劃了“十強”產業,分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綠色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游、現代金融。作為山東“十強”產業之一,現代海洋產業已經成為全省新動能、新產業增長最快的領域。
山東全力投身“十強”產業主戰場,呈現出了各產業崢嶸競秀、氣象萬千的態勢:高端裝備挺起全省工業“脊梁”、新能源新材料塑造產業新優勢、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全面崛起、醫養健康產業護航高品質生活……
位于聊城市東昌府區鄭家鎮的山東金帝精密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軸承保持器產業龍頭企業。該公司參與了4項國家標準的制定和修改,申報國家專利133項,建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科研機構,被工信部評為“專精特新小巨人”優選企業。
高質量的創新往往具有高度的集群特征,產業也是如此。東昌府區積極做好產業規劃,啟動中國軸承保持器產業振興基地建設,依靠金帝公司的高端產品優勢,引進高端軸承企業,形成“保持器搭臺、軸承唱戲,引外來企業、發展本地產業”的經濟和產業發展格局。
金帝精密機械的實踐,凸顯了近年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鮮明特色:培育領航型企業、集聚協同配套的中小企業,營造“既有參天大樹,又有森林;既有灌木,又有小草”的優良產業生態,打造產業集群。
以高端裝備產業為例,目前全省各地崛起一批層次高、體量大、有特色的產業集群:濟南形成數控機床、新能源汽車等多個產業集群,青島擁有軌道交通、智能家電裝備等多個產業基地,還有煙臺的海工裝備、濰坊的動力裝備、東營的石油裝備、棗莊的中小機床、威海的打印設備等特色產業集群,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正帶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區域競爭力呈現新優勢。
山東著力構建創新活力足、特色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深入實施“領航型”企業培育工程,集中培育73個雁陣形產業集群、規模突破4.7萬億元,7個集群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首位。同時統籌推進“強鏈、建鏈、補鏈、保鏈”工程,全面推廣“鏈長制”,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介紹,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戰略以來,山東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從質量結構,到體制機制,到發展環境,正發生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全省發展呈現出由“量”到“質”、由“形”到“勢”根本性轉變。
當前,齊魯兒女信心堅定,豪情滿懷,正向著“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目標進發。“在推進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征程上,要始終聚力高質量發展,著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攻克一批創新技術,搭建一批創新平臺,壯大一批創新企業,引育一批創新人才;要著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狠抓落后產能壓減淘汰,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狠抓新興產業突破發展,狠抓數字經濟賦能應用,狠抓海洋經濟壯大提升,狠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推進;要著力深化改革創新,在營商環境改革、國資國企改革、財稅改革、資源要素改革上奮力攻堅。”李干杰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