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m极度另类视频,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全部

一所鄉村學校的育人模式變革——北京市密云區不老屯中學變革紀實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俞水 任赫 陳經宇

2021-12-07 09:27:12

原標題:一所鄉村學校的育人模式變革

來源:中國教育報

雨聰是不老屯中學初二年級學生。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所地道的鄉村學校。的確,這所中學地處北京市密云區,從天安門出發,得驅車140多公里才能到達。雖然地處北京,但因位于密云水庫附近這一特殊區域,當地限制發展產業,經濟發展落后。就像雨聰所說,“不怎么起眼”。

不過,這學期,雨聰卻覺得自己的學校特別帶勁。“現在,我最喜歡來的地方就是學校!”新學期開始后,這所鄉村學校里的每名學生都實現了一人一課表,沒有行政班,開始選課走班。“有那么多課程可以讓我選,學習變得有趣了!”“觀星、攝影、民宿設計、魔方、影視編輯……這么多社團選哪個好呢?問問導師的建議吧!導師可是發自內心地關心我,無論我成績好不好。”

大半年前的雨聰,卻是另一番模樣:父母外出務工的她,每天還在垂頭喪氣地“假裝學習”,“吆喝孩子去上學”是讓奶奶最頭疼的事。不老屯中學校長李子臣說:“但凡有點門路的父母,都把孩子接到城里去了,只有走不了的才留在這里。”

是什么讓一所發展乏力的鄉村學校在短短半年多時間里煥發出了蓬勃生命力?這里,究竟發生了什么?

鄉村學校高質量發展難題怎么破?

“要變革,就做育人模式變革”

今年3月4日,密云區區長馬新明一行走進了北京十一學校,促成兩校之間結成聯盟關系。

聯盟帶來的第一個福利就是不老屯中學的48名教師,分批來到北京十一學校、北京十一學校一分校和北京十一實驗中學參觀學習,打開了鄉村教師的教育視野。在不老屯中學教師王洪艷的印象中,“全校出動”的參觀學習已經很久都沒有過了。教師們意識到,李子臣提到的變革真的要來了。

這場變革實際上是李子臣“要”來的。作為北京市名校長工作室的學員,李子臣跟著導師李希貴學習了3年。在此過程中,隨著對北京十一學校的了解越來越深入,李子臣的危機感也越來越強。

建校已60多年的不老屯中學,曾是一所有著輝煌歷史的完中,但因學校地理位置偏遠特殊,人口流失,生源減少,2004年撤銷了高中部,現在共有165名學生,其中158名寄宿生。

因為學校所處區域緊鄰密云水庫,是首都飲用水源地,出于保障北京水源安全的考慮,當地只有基礎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落后。村民大量外出打工,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單親或離異重組的家庭占70%。即使留在孩子身邊的家長,陪伴和養育孩子也是短板,父母學歷多為初中畢業,孩子的教育主要靠學校。

“條件不好,苦學來補。”學生們的作息時間表是這樣的:6:00起床,7:30晨讀,12:00午餐,13:00預備,18:05晚飯……3節晚自習后,21:50就寢,10分鐘后熄燈。從起床到熄燈,在校生每天16小時的時間里,滿滿當當安排著26個條目。學生們眼神黯淡,面無生氣。

教師們的付出不比學生少。教師們大都住在密云城區,山路蜿蜒曲折,每天通勤往返近3個小時。各種事務性工作不能落下,教育教學也很“用力”:帶著學生不斷鞏固基礎和重復刷題。全校教師平均年齡47歲,教育教學方式主要是“拎著脖領子讓學生學”。

令李子臣苦惱的是,即便教師已經很努力了,但近幾年,不老屯中學的成績還是有下滑趨勢。

李子臣意識到,鄉村學校再靠原來的刷題模式走下去,行不通了。再不進行變革,對不住這些本就條件不利的鄉村孩子。“我們鄉村學校能不能像十一學校一樣,進行選課走班的課程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激發老師和學生的活力?”李子臣多次提出,希望能夠在導師李希貴的指導下進行變革。

2020年冬天,李希貴帶領工作室成員來到不老屯中學開現場會。站在學校校園里,面對神色黯然的學生和滿臉無奈的教師,他理解了李子臣的擔憂。

作為北京十一學校鄉村扶貧項目組負責人,李希貴發現,這所學校雖然地處北京,但因地理位置特殊,產業發展受限,老百姓思想閉塞、觀念陳舊,是一所典型的不利處境辦學的“庫區學校”,具有與很多偏遠鄉村學校相似的境況:在國家政策傾斜下,雖然硬件和教師待遇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教師隊伍年齡偏大、結構性短缺,內驅力不足,教育教學質量難以得到質的提升,教師沒有價值感,專業能力也難以提升。因為家長外出打工,學生缺乏家庭關愛,只能被教師“看著”學,在學校也不快樂。

這讓李希貴看到了不老屯中學變革的普適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鄉村振興,教育不能缺席;

2035教育現代化,鄉村不能缺席。

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如何探索出一條鄉村學校改革突圍之路?

不老屯中學現場會結束的那個傍晚,令李子臣難以忘懷。李希貴拍著李子臣的肩膀說:“不能僅僅搞教學或者課程改革,要做就做一場育人模式變革,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

什么是育人模式變革?李希貴描述得很清晰,它由3個體系支撐起來,一個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治理體系,確保激活每一位教師的內生動力;一個是以成長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給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裝上發動機;還有一個是以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戰略管理體系,讓學校擁有持續優質的能力。在育人模式上發力,進行系統性變革,不僅是為了讓不老屯學生擁有幸福的學習生活,也是為具有同樣典型處境的鄉村學校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對于學校這樣的變革意義和目標,正在參觀的不老屯中學教師還并不知曉,但他們已經被這3所學校教師的激情澎湃和學生的投入狀態所感染,心生向往。

夜幕降臨,登上巴士,從十一學校校園走出的時候,王洪艷心想:“我們一所農村學校,未來也可以煥發出這樣的活力嗎?”他們回到學校才知道,就在參觀的這兩天,不老屯中學已通過申報,成為“密云區綜合改革試驗校”。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老屯中學育人模式變革承載起密云區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探索重任。

以教育教學一線為中心的治理體系如何建立?

“能用結構解決的,就不用制度”

“什么?讓我參加項目組?項目組是干什么的?”3月初,接到通知的不老屯中學教師姜萍萍有點發蒙。

“商討制定改革方案。”李子臣解釋。

根據30多所十一學校盟校的改革經驗,育人模式變革是有一整套科學方案可以遵循的——戰略與核心價值觀、組織結構和治理體系、薪酬榮譽與福利體系、人事制度和聘任機制、課程體系和資源配置、學生成長動力體系、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策略,這7個方面構成了變革全局,缺一不可,互相作用。

為了制定這7個方面的改革方案,7個項目組成立了。和人們慣常認為的方案產生過程不同,項目組中有20位不老屯中學的教師,包括校領導、中層、行政人員和來自不同年級、學科的教師,還有北京市名校長領航班的48位校長,他們把兩年多來學習到的學校治理理論和工具,應用于不老屯中學的變革。每個項目組8—9人,混合編隊、研討碰撞。這種方式對領航班學員來說,是一次學以致用;對不老屯中學的教師來說,是多了一個幫助支持他們的外部“大腦”。

成立項目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碰撞中逐步達成變革共識。

姜萍萍參與的是組織結構和治理體系項目組。

組織結構的調整,是育人模式變革中的“牛鼻子”,是為學校裝上動力系統的關鍵。

“能用結構解決的,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決的,就不用開會。”這句領航班校長們總是掛在嘴邊的名言,一開始,姜萍萍感到難以理解。

在領航班學員的建議下,她第一次認真審視工作了20年的學校有著什么樣的組織結構:一名校長,一名副校長,還有教務處、德育處、總務處、辦公室等職能處室。這種傳統科層制的組織結構,層級多、交叉多、重復管理、效率低下,帶來的結果是學校內矛盾叢生,教職工互相不信任,干群關系緊張。校長感覺累,因為教師遇到任何問題,走了一圈都沒法解決,只有找校長。教師們也覺得累,不僅教育教學任務重,而且會多、雜事多,每個“官”都能“發號施令”,無法把足夠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學上……

領航班學員幫助不老屯中學教師分析:“科層組織向上負責得更多,使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難以落地。”

那么,如何進行組織變革,才能讓所有資源都流向教育教學一線,激發教師活力?

吸取了十一學校的經驗,項目組拿出方案:第一,減少管理層級,讓組織扁平化;第二,以年級為教育教學一線的核心,使其成為學校的價值中心,即師生相處最頻繁的地方,形成以教育教學一線為中心的治理結構。

李子臣解釋道:“具體而言,不老屯中學設初中3個年級和教導處、校務處兩個處室。副校長兼任年級主任,年級主任以校務委員的身份參加校務會,使其成為整個年級人財物以及教育教學的管理者,‘讓聽見炮聲的人指揮戰斗’;原來的辦公室與總務處合并成校務處,原本的德育處、教導處合并成教務處,管理職能轉變為服務職能,接受年級教師的評價。”

同時,方案也明確了學校的治理體系:由黨支部、校務委員會、教代會、學術委員會、學生會、家長委員會等組成學校的戰略高層,分別對學校各類重大事項作出決策。

對于組織變革的核心目標,李子臣解釋說:“讓所有資源流向教師,學校竭盡全力為教師服務,教師才能竭盡全力為學生服務。”

通過參與項目組的討論,姜萍萍對此的理解逐漸深入。在一次研討的階段性總結發言中,她向大家描述了這樣的感受:“啟動改革后,我發現在食堂吃飯全部免費了,飯菜種類也變多了,每個月,菜譜還會根據老師的意見進行調整。全體教職工享受了一次額外的專業體檢,環境溫馨、項目齊全。學校還組織我們到同處農村地區的懷柔九渡河小學參觀,讓我們看到農村學校發展可能的樣子。最讓我們欣喜的是,班車的發車時間變成了兩種——‘彈性上下班’,老師們終于有時間輪替著陪陪孩子了。”

“能感受到學校真的在乎老師了,老師幸福了,就要把更多的幸福感傳遞給學生。”姜萍萍說。

組織結構與治理體系項目組方案出爐的同時,其他項目組的方案也紛紛浮出水面。例如,人事制度和聘任機制項目組的方案中提出,學校根據新的組織結構,每學年結束后,在7月進行雙向聘任,由校長聘任年級主任、部門負責人、學科組長,年級主任、部門負責人聘任教師。最牽動全校教師目光的薪酬組,則拿出了以“按勞分配、按崗取酬、績優酬高、薪隨崗變”為導向的分配方案,與學校新的年級運行模式相匹配。

變革,即將駛入下一站。

動了教職工的“利益”,變革如何順利走下去?

驚心動魄的全體教職工大會

6月16日,是變革啟動以來第一次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的日子。按照變革流程,經過兩個多月研討出的戰略價值觀方案、聘任方案與薪酬方案,將在這次大會上正式亮相,供全校教師討論。

“覺得方案成熟,可以公布了的,請舉手!”16日上午,領航班的校長們做了最后一次模擬演練。齊刷刷舉起的手下面,每一雙眼睛都激動得發光。“薪酬方案都改20多稿了,完美!”校長朱則光得意地說。

然而,現實情況卻出乎意料。

下午4點剛過,李子臣來到禮堂,選了第一排最靠邊的座位,教師陸續進來,坐到了后面遠離他的另一角。

“有請李子臣同志解讀咱們學校的戰略價值觀方案!”副校長董漢良激情澎湃。稀稀拉拉的掌聲中,李子臣打開了演示文稿——《凝心聚力 共謀發展》。

“嘩啦嘩啦”,有教師在臺下批卷子,把卷子翻得很響。

當服務保障中心主任高金成解讀薪酬方案時,更多的教師才抬起頭,開始竊竊私語。有人皺著眉頭,撇了撇嘴:“這肯定不行!”

到了分組討論的時間,教師們一下子爆發了:疑惑、不解、懷疑、抗拒……像連珠炮般發射出來。

“我算過了,按這個分法,我得多干這么多工作才能掙回現在的錢,憑什么?”一位教師把計算器按得啪啪響,得出結果后,“啪”一聲把計算器丟到桌子上。

“差距拉那么大!前面的拿那么多?后面的老師們也辛苦,你讓我們怎么辦!”有些教師還用手指不停地戳著紙質版的薪酬改革方案,旁邊的教師紛紛點頭,“就是!我活兒也沒少干啊!”

“還有10分鐘班車發車啊!”走廊里傳來的聲音教師們仿佛沒聽見,沒有一個人起身離開。“我不回去!我一定要弄清楚!”一位教師擺擺手,轉頭和高金成繼續理論,“這年級主任權力太大了,拿錢多,還不干活,不公平!”

令李子臣感到壓抑的是,教職工甚至對“校長信任度投票”的通過比例都有不小的反對聲音。“必須提高!60%的信任比例也太低了。”

事到半途仿佛要失敗,改革似乎一頭撞進了至暗時刻。

李子臣疑惑了,這樣“出力不討好”的變革還要繼續嗎?怎樣繼續?

“反對的聲音來自個別人、有些人,還是所有人?是情緒還是問題?”這時,領航班這個外部大腦發揮了作用。大家建議李子臣不要在腦子里假想,而是要使用工具量表,對不同的聲音進行分析與管理。分析后,李子臣發現,多數人反對的方案內容,其實沒有幾條。厘清這一點后,李子臣的信心回來了一點。

“反映問題,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參與。”領航班學員趙鳳華對“抗拒”的解讀,讓李子臣有了新的認識:暴露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若希望改革能真正推下去,就不該屏蔽反對聲。當教師能安全地懷疑“校長的信任度指標是否再高點”?這本身就說明他們已經參與到變革中,甚至開始期待變革了。

這么一分析,李子臣信心又回來了。他坦然地拉長了討論過程,讓教師充分表達意見,甚至還進行了不同的分組,本周同質分組,下周異質分組,盡可能地從不同角度收集問題,充分了解每一位教師的想法與顧慮。

收集很重要,但及時反饋,更是緩解情緒、共同走出變革低谷的關鍵。

每周,項目組會根據教師提出的意見作出相應的改進和反饋。比如,針對許多教師“怕自己聘不上”的擔憂,項目組將新方案與之前的聘任方案作了對接,再由不老屯中學的教師楊紅糧把修改部分逐句解釋給大家聽。甚至,針對許多教師提出的“校長信任度投票比例過低”,李子臣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把比例提高到80%。這意味著在以后每年的教職工大會上,只要有10位教師對李子臣投出不信任票,他就將面臨向上級黨委提出辭職的局面——這個比例比北京十一學校章程中的規定還要高20個百分點。

在這個過程中,密云區領導多次到學校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也會關心一下李子臣在變革中是否遇到了阻力。

但李子臣心里有譜,因為導師李希貴早就告訴過他,凡是變革都會按照拒絕、對抗、探索,最后到投入的軌跡走下來,這在管理學中稱為“微笑曲線”,說明只有經歷過這4個階段,才能看到成功的微笑。反過來說,想繞開任何一個階段,都不可能獲得變革的成功。

李子臣對這4個階段的感觸是特別深刻的,當他積極面對各種意見一個多月之后,李子臣發現,夾槍帶棒的言語真的變少了,風向悄悄產生了變化:

“噢!原來方案是這個意思,我還以為和以前似的。”

“方案好像挺好的,當時我沒仔細看。”

“我也不是怕辛苦,就怕自己能力不行。”

這些言語傳遞出的信號讓他放心了,教師們已經表現出投入變革的意愿,同時他還收獲了另一個驚喜——仿佛又重新認識了一次大家。“反對得越激烈的教師,往往對學校感情越深,對改革的期望越大。”李子臣說,“我們學校的教師真是挺可愛的。”

7月22日下午,不老屯中學又一次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會上要對一個多月以來反復討論的《北京市密云區不老屯中學行動戰略方案》和《北京市密云區不老屯中學教職工薪酬方案》進行最后的投票,以此決定新的學期是否開始執行新的方案。

“贊成”“贊成”“反對”……禮堂里,教師們將自己的選擇認真寫好,折疊,靜靜投入票箱。

學校戰略通過得比較順利:贊成率87%。薪酬方案則有點“驚心動魄”,“1張、2張、3張……10張”,經統計,36票贊成、10票反對、2票棄權。關于那10張反對票,李子臣伸出手想去翻看辨認一下字跡,但又忍住收了回去。“要允許每個人上車的速度不同”。

最終,薪酬方案以75%的贊成率獲得通過,不老屯中學正式選擇將命運駛入變革的軌道。

董漢良坐在下面,悄悄抹了一把眼淚。

如果沒有通過怎么辦?后來,李子臣在領航班的研討會上提出過這個問題。最后大家一致認為:“沒關系,那就繼續再討論,如果變革方案沒有通過,并不是失敗,而是還沒有成功。只有把這個階段的碰撞做得足夠充分,那么未來的路就好走了,因為矛盾都已經化解在了過程之中。”

鄉村學校變革,最需要什么樣的幫助?

外腦的力量:爆破思想盲區,爆破難點問題

一所山區薄弱校能迅速走到這個局面,除了全體教職工的付出,背后離不開另一股力量的支持。

以往,十一盟校的變革會由總校派出一個“本土培育”的校長來領導,而不老屯中學是第一次校長、教師均保持原班人馬的變革。“原地起飛”談何容易?況且,學校地處山區,教職工的思想轉變并非易事。為了讓變革少走彎路,來自十一盟校的6位校長聯手組成的“爆破小組”出馬了。

“爆破小組”的校長們之前都在自己的學校走過了變革全過程,清楚知道哪里可能有變革盲區。“我們的工作重點是通過對關鍵人物進行盲點爆破,幫關鍵人物‘看’到變革后的前景,提振信心,讓關鍵人物盡快登上改革的戰車。”于振麗謙虛地說。

首先,要幫助關鍵人物梳理現象,找到真正的問題。

變革初期,李子臣認為很多問題都是下面的干部和教師不給力、抱怨多導致的,然而,“爆破小組”看到的是,各層級崗位職責不明晰、校長有時會越級指揮,年級組長、副校長和校長思路不一致,教師糾結到底聽誰的。“真正的問題是治理結構,而這問題的根源或許就是你自己。”“爆破小組”的校長們不掩鋒芒。

當變革陷入膠著,“領導者”產生猶疑,“爆破小組”又成了強心劑。

“老師們關心的還是錢!”“因為有鄉村教師補助,工資已經很高了。”在教師為薪酬方案吵得不可開交時,李子臣見到領航班校長汪正貴就大吐苦水。

“是因為老師們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被抑制了,所以只好在錢上計算得失。”汪正貴幫李子臣分析,“老師獲得不了學生的認可,沒有價值感,即使工資翻倍也不會真正快樂。改革就是要激發老師更高層次的需求。”

在山東青島兩所十一盟校工作的校長汪正貴、高仁輝,今年有一沓往返于青島和北京的機票。他們經常是安排好學校的工作,利用周末甚至周中飛來北京,在李子臣的辦公室一坐就是4個小時,從早上8點聊到中午12點,再馬不停蹄趕回青島。

察覺問題,做好溝通,也讓不老屯中學的更多教師理解了變革。

從方案解讀到個人發展,從課堂學生到家庭孩子,“爆破小組”的校長們幾乎和不老屯中學的每一位教師都聊過了。從“你們自己學校很閑嗎”,到“您來啦,快坐快坐”,不老屯中學的教師越來越感佩“爆破小組”的推心置腹。“啥也別說了,干吧!”教師李小敏說。

這樣的溝通打開了一扇窗,涌進清冽甘甜的風,開闊了這些鄉村教師的視野,治愈了他們的心靈,讓越來越多的教師放下包袱,積極迎接變革的挑戰。

變革帶來了什么?

課程豐富了,教師有干勁兒了,學生有動力了

2021年暑假,學校大變樣。

講臺撤了。黑板的高度降低了一些,為師生平等交流創造了條件。

辦公室沒了。每一間學科教室既是課堂,也是教師辦公室,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地方,這樣師生交往的頻次就增加了。

禮堂的階梯座椅也沒了。騰挪出更多的空間讓原本單一開會的地方變成了可以因需求而變的多功能空間。“下學期會開戲劇選修課,孩子們排練需要更大的空間。我們把燈光也換成更亮的,這里正好還可以當戲劇教室!”李子臣說。

教師的教研更是熱火朝天。在教學樓的機房里,各個學科的教師在集中研發新學期的學習指南。十一學校送來了剛研發好的最新版課程資料以及貼心的指導和幫助。楊紅糧現在是物理學科組長,在組織教師們編寫本校課程資料時,他特別強調:“十一學校的資料很好,但還是要根據學校的實際來使用,咱不能照搬,學生基礎不同,最了解不老屯中學學生的還是咱自己。”

8月30日,不老屯中學的新學期來到了。

“摩爾曼斯克港”“Dream English Garden(夢想英語花園)”“九章書屋”……不老屯中學現在每一間學科教室都有了一個獨特的名字,這里既是教室又是教師的辦公室,部分教室下午會變身社團活動室,晚上是學生們的學科自習室。學科教室的墻上貼著一張近兩米高的全年級課程表,每一個時段的格子里,都有密密麻麻六七種選項。

“你下節課教室在‘九章書屋’,走到頭那間。”一到課間,新任初一年級主任李小敏就會走到一樓樓道里,在來來往往的學生中做“交通指揮”。

學生們從一個學科教室各自前往下一個,宛如一條海中的魚,自如平滑地游過走廊,在群體中成長,又有著自己的方向。

這學期,為適應學生的多樣發展,不老屯中學立足本地特色,借鑒北京十一學校的課程體系,初步構建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豐富、多樣、可選擇課程體系。

“我們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對差異比較明顯的學科,比如數學、物理等進行了分層設計。”董漢良介紹,“關鍵在于形成能夠支持因材施教的課程。分層教學其實在各地流行過一陣,但基本上課程都沒變,只是按照分數的高低,把學生放到不同的層次里。分層課程的本質是要針對一類學生,從目標到內容到教學方式到評價方式的系統設計,這樣的課程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不是僅僅為了提高分數。”

現在,不老屯中學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指南、不同的教學方式、不同的作業設計。對學什么、怎么學、在哪里學進行了整體設計,之前課上“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自由選擇空間變多了,學生們的興趣起來了,但導師得為學生的自由“保駕護航”。“自習我最適合選哪位老師?”“我這么選課行不行?”“怎么合理安排社團時間?”學生們向導師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導師和學生們一起分析,幫他們找準自己的特點。學生還可以在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學后,根據自己的學科需求和特點“約見”不同學科的教師進行個性化輔導

“老師,我覺得去數學1不好意思,數學2又怕跟不上……”新學期分層走班讓蘇蘇有些糾結。針對她數學基礎薄弱的特點,導師耐心地和她溝通,并告訴她,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特長,也許在數學里你是1,但是在英語或者歷史、地理課程中你就是高層了。蘇蘇理解,原來選課走班就是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成為自己。她放下疑慮走進屬于自己的課堂,她驚喜地發現老師的授課節奏比之前“滿堂漫灌”更適合自己,老師還會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我今天舉手搶答問題了!”課堂跟得上了,蘇蘇越學越起勁。

“木蘭的劍應該是這樣子的。”正在排練音樂劇《花木蘭》的學生們興致勃勃地討論著道具。如今不老屯中學的體育課不再只是操場上跑步,音樂課也不局限于唱歌,獨輪車、足球、籃球、飛盤、啦啦操、音樂劇、合唱、書法、中國畫、服裝設計與制作……各學科選修課琳瑯滿目。

“如何找準潛在客戶?”“如何形成民宿的特色和競爭力?”“如何形成良性的經營模式?”勞動技術課上,學生們正為“民宿招標”討論得熱火朝天。密云區作為北京的生態涵養區,風景優美,旅游業是不老屯村的主流產業,不少學生家里就開著“農家樂”餐館。但受到多種因素限制,村里的民宿水平目前仍有提升空間。不老屯中學的師生看準這個契機,將設計改造民宿作為本學期勞動技術課程的學習任務。結合當地產業發展需要,學生們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立項申請書、民宿設計方案和宣傳運營方案。

“學習終于變成學生自己的事情了!”李子臣笑著說。從鄉村特色出發設計學習任務,在真實的挑戰性任務中,數學、語文、測繪、藝術、建筑、設計、商業、媒介素養不再是停留在書本上的字,而是在遷移運用中全方位鍛煉著學生的能力。從做題到做事,從解題到解決問題,跨學科綜合學習成為常態,核心素養的落地水到渠成。

教師們也變得干勁兒十足。

在李小敏和崔麗莉的地理學科教室,墻壁上貼著學生們用糧食拼成的中國地圖、用吸管制作的降水量表、漂亮的主題手抄報……崔麗莉總覺得教室的布置還有改進的空間。看到李子臣便迫不及待地問:“這么布置行不行啊,校長?”“這是你的地盤兒,聽你安排。”李子臣笑著走了過去。

“分層教學后是比之前工作量大了一些,但學生們眼里有光了!他們現在會圍著我說好多舉一反三的思考,嘰嘰喳喳,積極性特別高!”初三數學教師呂英芹笑著告訴記者,“看著學生們學通了,感覺真沒白干!可能這就是當老師的幸福吧。”

被聘任為教務處主任的姜萍萍,抱著一沓表格:“現在我就是一線教師的‘服務員’。”教務、德育、學籍、防疫、印刷、報表、社團……大大小小10余項任務改革后都劃歸了教務處,確實壓力很大,“不過,一邊學一邊做唄,還有好幾位兼職的教師幫我呢”。

8月31日,開學典禮舉行。

沒有校長講話、沒有領導致辭、沒有口號目標。不老屯中學建校時的老校長和第一批老教師被請來了,講述了他們青春不老的奮斗故事。學生主持人落落大方,教師們真情流露,家長們殷切寄語。

在夢想銀行啟動儀式上,屏幕上飛快轉動著全校學生的名字,臺下的學生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停!”隨著主持學生的一聲指令,結果出爐,在掌聲和歡呼中,3名隨機選出的學生大聲念出了自己的“夢想存折”——

“我的理想是當一名鄉村老師,用知識帶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我的理想是當一名攝影師,親眼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我的理想是一年后的中考取得好成績,然后努力學習當一名醫生,治病救人。”

“每個鄉村孩子的未來都是珍貴的。”那一天,李子臣在心里,把這句話默念了無數次。

他又回憶起項目組一起制定戰略、使命、核心價值觀的場景:

“學校竭盡全力提升教師的幸福感,以利于教師竭盡全力成就學生的幸福感。”

“從差異中發現潛能,為多元發展不斷創造機會。”

“培養有底氣披荊斬棘、有勇氣笑對人生的學生。”

他對這場改革的決心更加堅定了:不是為了把學校做成“京城名校”,而是要幫助堅守在鄉村教書的教師成長,幫助留下來讀書的每一個孩子成才。

那一天,李子臣站在辦公室的窗前,看著孩子們在校園里嘰嘰喳喳,陽光灑滿了窗格,臉上出現了難得的舒展的笑。

他轉過身對記者說:“其實變革永遠在路上,只要是為了學生成長好,我有什么可怕的呢?對吧!”

(所有學生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楊凡、何煜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在對外宣傳工作中立體講好青島故事

今年以來,青島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城市對外宣傳與慶祝建黨100周年宣傳有機結合,構建全媒一體、聯動呼應的對外宣傳傳播矩陣,城市...[詳細]
青島市委宣傳部 2021-12-07

人民日報點贊山東商河:生活補短板 提升幸福感

12月7日出版的人民日報13版以《山東商河不斷優化鄉村公共服務 生活補短板 提升幸福感》為題刊文,點贊商河縣大力推進土地流轉,由村黨支部...[詳細]
人民日報 2021-12-07

平凡崗位亦是創新舞臺

[詳細]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1-12-07

山東青島:東西協作“隴”起山“海”情深

“促進共同富裕”不是口號,更不是說說而已,關鍵是落實在以實在舉措推動東西協作的新時代實踐之中。作為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切實...[詳細]
中國日報網 2021-12-06

各大培訓機構上線寒假班 家長搶著報“鉆空子”班

臨近歲末各大培訓機構上線寒假班家長搶著報“鉆空子”班。市面上,唱主角的不再是學科類課程,而是五花八門的素質類課程。“有硬筆也有軟筆...[詳細]
北京晚報 2021-12-06

臨沭縣創新機關黨建聯盟運作模式助力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臨沂12月3日電日前,臨沭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等6家單位組成的黨建聯盟來到鎮北社區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志愿者們有的宣講政策...[詳細]
人民網 2021-12-06

山東啟動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審計

原標題 山東啟動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審計。山東省審計廳日前對濟南、東營、煙臺、濰坊、聊城、濱州、菏澤等7市啟動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審...[詳細]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2021-12-06

“沂源紅”,為什么這么“紅”?

原標題 “沂源紅”,為什么這么“紅”。記者跟隨“沂源紅”宣講團進村宣講。如今,“沂源紅”已不僅僅是蘋果的代名詞,也是深受群眾歡迎的...[詳細]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2021-12-0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legend id="avguq"></legend>
  • <th id="avguq"></th><sup id="avguq"></sup>
    1. <del id="avguq"></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