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04-19 12:06:04
原標題:錨定一流爭朝夕
來源:中國教育報
■總書記關心的教育事
一流大學建設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抓住歷史機遇,緊扣時代脈搏,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更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在清華大學出席師生代表座談會時的講話。
“中國教育是能夠培養出大師來的。我們要有這個自信,開拓視野、兼收并蓄,扎扎實實把中國教育辦好。”
“我國高等教育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國之大者’,把握大勢,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清華大學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和一流大學建設指明前進方向,對廣大教師和青年學生提出殷切期望。
新征程,要筑牢強國崛起的堅實根基。
新征程,要激發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
沿著總書記指明的方向,我國高等教育正攻堅克難,昂揚奮發。
內涵發展夯實高教高質量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對“雙一流”的戰略目標、戰略部署、戰略路徑進行了系統化深刻闡述。
在清華大學出席師生代表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指出:“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需要有一流大學群體的有力支撐,一流大學群體的水平和質量決定了高等教育體系的水平和質量。”
縱觀世界歷史,每一個強國的崛起,根本上都依賴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在強國征程上,我國高校特別是一流大學,必須抓住歷史機遇,緊扣時代脈搏,有謀略、有膽識、有能力下好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先手棋。
2022年年初,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布,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就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作出全面部署。
“進入新發展階段,‘雙一流’建設要更加突出重點,聚焦難點,注重內涵建設、特色建設和高質量建設。”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以“雙一流”全面深入推進為契機,我國高等教育持續深化改革。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重點,高校加快培養一流人才方陣的步伐——
“強基計劃”試點不斷擴充,培養機制持續創新,許多學校通過書院、試驗班、國際班、精尖班等多種形式,量身定制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配備一流師資和學術環境,為拔尖人才成長搭建平臺。
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高校構建一流大學體系的重點日益突出——
隨著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和產業變革,統計、深度學習等數據挖掘的方法越來越多地應用在人文社科專業,這也成為北京大學推進交叉學科建設的重要領域。“以交叉學科為重點,以體制機制為動力”,北大不斷優化學科布局,形成較為完善的交叉學科人才培養體系。
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高校更加注重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2021年,山東大學作為依托單位立項建設3個國家藥監局重點實驗室、1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以及6個山東省基礎科學研究中心,并作為共建單位參與建設兩個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全體科研人員要加強原創性研究工作,提高關鍵核心技術供給能力和水平,搶占未來科技發展制高點。”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為大家鼓勁。
更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越來越多的高校以高品質供給回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
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把克拉瑪依校區建設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優先保證克拉瑪依校區需要,調整校區機構設置、增加干部職數,新的干部從校本部走上校區工作崗位,期滿干部選擇繼續在校區堅守,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西部建設者。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
一系列實踐創新、體制創新、育人創新,展現出高校深層次改革的生機活力。
加快培養急需高層次人才
當今中國,經濟發展不斷向高級形態邁進,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碳達峰碳中和成為我國中長期發展的重要框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關鍵期。
審時度勢,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深刻指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
面對種種難題,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成為最優解。這其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養急需高層次人才是重中之重。
疊葉與高節,俱從毫末生。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特別是拔尖人才培養,事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事關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對基礎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有著長期深入思考。僅這一年間,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在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多次作出重要論述。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的意見》,就相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濃墨重彩地強調基礎研究和基礎學科建設的重要性,抓住我國加快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鼓舞著教育系統加倍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召開科教協同領導小組會議暨高校校長座談會,就“發揮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部署。
教育部制定《高等學校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引導高校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
一批高校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學校內部學科和實驗室、學校外部科研院所和企業間的資源壁壘不斷被打破,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逐漸消除。
教育乃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不斷向高質量發展攀登的中國制造業,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但與此同時,許多產業還面臨工程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工程教育必須答好時代命題,為走好戰略人才自主培養之路作出重要貢獻。
3月24日,一場座談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高校校長和國企負責人暢所欲言,商討加快產教融合、培養新時代卓越工程師的重大問題。
“把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作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全方位深層次大力度推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改革。”座談會上,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正式啟動。
聚焦“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的戰略目標,中國高校的工程教育改革全力推進。
“我們要緊緊瞄準國家產業安全重大急需,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以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的新擔當,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韓杰才說。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
牢記“國之大者”,善謀“黨之大計”,教育系統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努力繪就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的美好圖景。
下大氣力全方位打造一流師資
與著名氣象學家、蘭州大學教授丑紀范的第一次見面,深深印在黃建平的腦海里。
“先生與我長談3個小時,從個人經歷、求學心得,再到寫論文的方法、做學問的技巧,都毫無保留地一一道來。”黃建平說。
深受影響的黃建平,日后也成為蘭大教授,并成長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教書育人的歲月里,他亦將先生的財富代代相傳,無微不至地關懷指導學生,傾心培育棟梁之材,他領銜的團隊獲評“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導師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在學習工作中的經歷和感悟來引導和教育學生,鼓勵學生刻苦學習、獨立思考、鍥而不舍。唯有用心,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總結育人心得,黃建平深有感觸。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指出:“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就很難培養出高水平的創新人才,也很難產生高水平的創新成果。”“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
圍繞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有關部門和各高校以釘釘子精神鍥而不舍,健全制度,創新方法。
教育部黨組印發《關于完善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體制機制的指導意見》,著力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全面構建專業技術職務評價體系、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和人才分類評價體系,突出品德、能力、質量和貢獻導向,華南理工大學將“破五唯”和“立新標”并舉,引導教師回歸使命、服務發展、追求卓越。
沒有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現代化,就沒有教育乃至國家的現代化。“在‘昆侖計劃’‘對口支援計劃’等國家導向性政策保障下,西部高校師資隊伍結構正在不斷優化。”新疆大學副校長王占仁滿懷期待,“西部教育整體水平全面提升,必將培養并留住更多高素質人才。”
青年教師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名師大家的源頭活水,加大對青年人才的傾斜支持,有針對性地加強政治引領、解決實際困難、搭建創業平臺,至關重要。
光榮退休的教師胸前掛上紀念章,接受新進教師代表獻上的鮮花,并將接力棒傳給“青椒”們……華東政法大學將師德傳承儀式制度化,使學校光榮傳統和優良校風薪火相傳。
“我們的經驗就是‘三個大’。”談及如何培養青年人才,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馮丹心得滿滿,“根據計算機系統科研特點,我們特別強調依托大平臺;開展大系統研究需要多人協作,我們就強調老中青結合的大團隊傳幫帶;青年人在大項目的科研驅動下,更能快速成長。”
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將源源不斷的師資優勢轉化為澎湃不竭的育人優勢,高校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駛入快車道。
高擎立德樹人火炬,吹響強國征程號角。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在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征程中,我國高等教育戰線必將不忘初心、勇擔使命,不負黨的重托、無愧偉大時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