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2-05-12 09:25:05
原標題:研究益世學問 書寫時代華章
來源:光明日報
【思想茶座】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講話。4月2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國家“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第一部國家層面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也是我國“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認識新時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使命?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中重要力量的高等院校,應當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揮怎樣的作用?時值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六周年之際,光明智庫邀請五位專家學者,就發展繁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進行交流。
本期嘉賓
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沈壯海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劉元春
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 麻國慶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文史哲》雜志主編 王學典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劉軍
守正創新,內生動力更強勁
光明智庫: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就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作出新的重要部署。這讓我們想到,六年前的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以下簡稱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形勢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地位更加重要、任務更加繁重”,并提出五個“迫切需要”。六年來,就您的感受而言,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情況如何?
沈壯海: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舉旗定向、系統擘畫,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鄭重宣言,是面向全黨全社會、面向哲學社會科學界發出的戰略動員,有力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邁上了新征程、展現出新氣象。
作為一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我明顯感受到,這些年來哲學社會科學受重視的程度更高了、主旋律更鮮明了、主體性更強勁了。這些新氣象,表明一種良好的學術生態正在生成、強化,表明有利于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哲學社會科學的良好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正在進一步優化,哲學社會科學守正創新的思想自覺、內生動力更加強勁。
王學典:座談會后,我感受到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大的變化就是從“以現代化(西方化)為綱”的學術范式向“以本土化(中國化)為綱”的學術范式轉型,其實質是從根本上擺脫對西方化學科體系和理論體系的依賴,著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彰顯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這將重塑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品格,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開拓新的發展路徑。
劉元春:六年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界全面闡釋和深入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底蘊、豐富內涵、實踐基礎,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不斷鞏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指導地位。
以經濟學領域為例,通過提出“新常態”“三期疊加”等觀點,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等,不僅科學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更重要的是從發展模式、動力、路徑及重大戰略規劃等方面切實回答了“我們怎么辦”,即“中國如何應對”。
麻國慶: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快完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其中就有民族學學科。進入新時代,民族學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學科引領,不斷完善自身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聚焦社會治理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使得民族學學科越來越有時代性和實踐性。正因為民族學學科堅持將理論研究與我國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與時代發展同步,才呈現出今日欣欣向榮的氣象。
增強主體性原創性成為深層自覺
光明智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就您所在的學科來看,這方面取得了怎樣的進展?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性、原創性,還需做好哪些工作?
王學典: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性、原創性,關鍵是更好地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成長發展的深厚基礎。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須對其進行社會科學化“冶煉”,即按照現代社會科學的方法,將傳統文化重新理論化、概念化、體系化,賦予其全新的現代學術屬性。如此,既可讓傳統文化煥發勃勃生機,也有利于構建基于中國傳統和歷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沈壯海:彰顯主體性、增進原創性,越來越成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從總體上看,這些年來,堅持以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研究中國、觀察世界,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鑄精品力作、發真知灼見,學界在這方面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探討和建設不斷深化,原創性的標志性成果不斷推出。
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性、原創性,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要切實處理好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關系。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高質量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歸根到底是交融一體的。真正高質量的基礎研究,絕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不顧世上冷暖的;而應用研究,如果不能高質量地發揮作用,或者為基礎研究積累素材和經驗,也就失去了其意義。切實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有力構建起中國自主的、具有廣泛影響力引領性的知識體系。
劉元春:經濟學學科對于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做了以下嘗試和突破:全面豐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可以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全面深化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科學地指出“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互補性,超越傳統“小政府”“守夜人”等理論教條;打破傳統“增長”與“波動”的二分法界限,認為跨周期調節與逆周期調節同樣重要,資源配置的動態平衡效率與靜態平衡效率一樣重要;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制度分析框架,闡釋清楚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的制度根源,等等。
把學術智慧融入民族復興時代洪流中
光明智庫: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恒主題。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如何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
劉軍:時代課題是理論創新的驅動力。中國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為理論創新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土壤,這里既有對過去40余年改革開放的總結和回顧,又有邁向新征程、進一步推進改革發展的探索與追求。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應堅持以服務中國改革發展需要為導向,以更多原創性、時代性、標識性創新成果引領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要加強哲學社會科學跨學科、跨領域的集中攻關,為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大眾化傳播奠定跨學科基礎。要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問題的研究,為如期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可靠理論支撐和管用對策建議。
劉元春:把實踐上升到理論、理論上升到新的學術范式、新的學術范式上升到新的學科體系,必須遵循學術體系的一般發展規律。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要避免無實踐的理論構建,防止在空洞的理論猜想中嚴重脫離實踐;一方面要避免束縛于實踐的經驗主義,使理論的思考嚴重滯后于實踐的發展。
王學典:原創是學術生產的靈魂,只有緊緊扭住原創性這個牛鼻子,才能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提煉出具有標識性的新概念,提煉出中國學派的特色和優勢,形成布局合理的學科體系、植根中國的學術體系、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
從較長時段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各門類的生命力和根本出路,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對中國經驗和中國問題的探討上,并向全世界提供這種探討的結果。只有依靠原創性,我們才能贏得國際學術界的尊重、參與國際學術話語權的競爭,才能在世界學術大格局中牢牢守住陣地。
沈壯海:問題是時代的口號。如何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在我看來就是“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要拿出時代需要的、經得起時代檢驗的作品來。哲學社會科學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就是要把我們的學術眼光聚焦當代中國的火熱實踐、把我們的學術志趣融入黨和國家發展的歷史進程,探索和求解我們面對的“真問題”“大問題”“新問題”,把學術智慧融入實現民族復興的時代洪流之中。這就要求我們提高學術“回應時代、解答現實”的能力,既要練就扎實的學術內功,也要把握好學術與現實的關系,增進關注和求解重大現實問題的學術自覺。
切實發揮馬克思主義引領作用
光明智庫: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結合《規劃》看,如何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
王學典:馬克思主義是我們永恒的理論法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與馬克思主義的許多重大觀點具有天然的、內在的契合性,是中國人民接受并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深厚文化基礎和心理基礎。做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篇大文章,就是要以學術創新支撐和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規律研究,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研究,深化中華文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系研究。
沈壯海: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了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意義,強調“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是以馬克思主義進入我國為起點的”“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并系統闡述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方法論原則。這些年來,馬克思主義學科群的建設不斷加強,無論就規模還是就內涵而言,都取得了長足進展;學界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貫穿于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之中的自覺性不斷增強。
麻國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核心是要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為什么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民族學在我國現代歷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很早提出了“邁向人民”的追求,實際上“邁向人民”就回答了“為什么人”的問題。民族學以社會服務為學科追求,參與承擔多民族國家建設、邊疆發展、西部大開發和民族地區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課題,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
劉軍: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擔負起時代和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不斷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
肩負起培根鑄魂的使命擔當
光明智庫: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怎樣才能通過選擇研究主題、轉化研究成果等方式發揮作用,增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民族精神,從而為實現中國夢凝聚起偉力?
劉元春: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為當代中國的偉大實踐提供學理和學術支撐,同時也要為人類廓清迷思、走出困局提供出路。為此,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精神指引。我們應該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做到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沈壯海:學術研究是探索真理的事業,也是影響人心的事業,具有培根鑄魂的重要作用。對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說,要時刻提醒自己澄明為學初心,將學術志趣與學術責任、學者與學術的社會責任結合起來思考,將以“文”化人與行為世范結合起來,研益世之學,著益世之文。
王學典:今天,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真正深入村社、企業、田野,了解基層干部群眾,了解各行各業勞動者,把源于百姓生命體驗的真知灼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圣賢哲思結合起來,做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華智慧的“說書人”。更要身體力行、善施教化,推動仁愛、誠信、和諧、互助的理念在社會傳播,使之成為人民群眾的生活信念和價值追求。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學術。新時代學人的使命,是要把自己的學術理想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福祉緊密結合在一起,真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篤定前行!
(本報記者 張勝 王斯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