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06-13 09:12:06
原標題:“我要盡最大可能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奮斗者正青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黑框眼鏡,個頭不高,聲音爽朗干脆,剛休完產假,山東淄博沂源縣東里鎮福祿坪小學老師任紀蘭重返講臺,干勁十足。
今年30歲的任紀蘭生長在沂蒙山區,自幼家境貧寒。很難想象,她瘦小的身軀里蘊含著多大能量:父母病重、妹妹年幼,她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刻苦求學、走出大山,學成之后,又立志回到鄉村當教師。
“必須做好應該做的事”
18年前,沂源縣張家坡鎮陳家溝村,一名鄉鎮工作人員一路打聽,踏進一戶人家。原來,任紀蘭已經輟學在家1年,鎮里專門派人來了解情況,幫助她恢復學業。
從任紀蘭記事起,父母長年患病,妹妹年幼,一家人日子過得很緊巴。因為家里困難,任紀蘭9歲才入學。她學習十分用功,但讀到四年級被迫輟學。
忽然到訪的鄉鎮工作人員讓任紀蘭重燃希望。很快,學校給她辦理了特困生補助,任紀蘭如愿重返校園。任紀蘭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每天除了料理家務,幫忙干農活,得空便一頭鉆進書本里。
2013年,任紀蘭讀完高中,考取曲阜師范大學師范生。沒成想,錄取通知書還沒焐熱,父親患癌的診斷書如一記重擊劈頭而來。
“父親病倒了,我必須做好應該做的事。這是一道必選題,堅強是唯一的答案。”任紀蘭說。父親身體每況愈下,任紀蘭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整個家庭的重擔:既要照顧住院的父親,又要照顧家里的母親,還得帶著年幼的妹妹。
父親去世后,母親病情隨之加重,任紀蘭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
她在學校旁租了兩間小屋,每天忙得像個陀螺,摸黑起床給母親做飯、喂飯,除了上課,都在打印店、餐館打工賺房租和生活費。
“我終于成了和您一樣的人民教師”
2013年任紀蘭考上大學時,她一度猶豫過:為給父親治病已經借了不少錢,大學學費是這個家庭難以負擔之重。她動了放棄的念頭。
在近乎輟學的邊緣,一位身著舊布鞋、灰色上衣的老人將學費送到任紀蘭手中:“孩子,好好讀書,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原來,老人是時任沂源縣實驗中學校長、全國勞動模范李振華。1953年,17歲的李振華主動要求支教,從南京師范大學來到沂蒙山區。從那時起,他每月固定捐資助學。截至2020年,李振華累計捐款136萬元,資助了2300多個學生,任紀蘭就是其中之一。得知李振華的事跡,任紀蘭深受感動,心中有顆種子悄悄生根發芽。
畢業后,任紀蘭選擇回到家鄉,成為一名鄉村教師。“我是農民的孩子,因為有社會資助才得以完成學業,現在終于有機會回報鄉梓了。”任紀蘭說,“農村孩子渴望知識,如今我有能力了,我想他們更需要我。”
“好啊!孩子,你一定能行。”得知此事,李振華激動不已。新教師招聘當天,耄耋老人拎著馬扎,守在考場門口。
“李爺爺,我考上了!我終于成了和您一樣的人民教師!”當場公布成績后,任紀蘭沖出考場報喜,李振華連連點頭。
2017年,她正式入職東里鎮福祿坪小學,成為一名語文老師,并擔任班主任,接過了鄉村教師這個接力棒。
“說得再多都不如做出成績有說服力”
走上教師崗位,信心滿滿的任紀蘭卻遇到了挑戰:因身材瘦小、學生氣重,有學生家長對她產生了質疑。
“說得再多都不如做出成績有說服力。”任紀蘭告訴自己,唯有奮斗才能不負青春。她吃住在學校,備課、批改作業、編寫教案,挑燈夜戰。學校里留守兒童多,任紀蘭經常與孩子們聊天、定期進行家訪,成了他們的“知心姐姐”。
任紀蘭說:“沒有大家的幫助就沒有現在的我,所以我會盡全力教育好、愛護好每一個孩子。”不久后,任紀蘭就受到了普遍認可。
工作伊始,她就從自己并不高的工資里拿出一部分,資助兩名學生。“想到社會上幫助自己的那些好心人,想到李爺爺,我沒有理由不努力,我要盡最大可能發揮自己的光和熱!”任紀蘭說。
艱難困苦 玉汝于成(記者手記)
成長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任紀蘭的成長經歷尤甚,艱辛坎坷,布滿荊棘。小小年紀,也許畏懼過、彷徨過,但她總是咬牙扛過難關,始終踏實做好每一件小事,從挫折中奮起,從不氣餒。她知恩圖報,放棄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回到鄉村當教師,令人欽佩。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新時代青年肩負歷史使命,更要不斷提升自我,敢于挑起重擔。奮斗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要善于從挫折中不斷奮起,學會從挫折中磨礪意志,在挫折中成長成才。只有德才兼備、腳踏實地,才能經受大風大浪,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時代重任,書寫精彩青春華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