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2-07-23 13:59:07
原標題:強化法治保障 確保市域社會治理行穩致遠
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蔡長春
“這個做法很好,將依法決策和干部提拔獎勵掛鉤,充分體現了工作的決心和力度。”
“立法切莫貪‘多’好‘遠’,要尋找‘小切口’扎實立法,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良法善治就是既要維護法治的威嚴,又要彰顯法治的溫暖,更好地護航高質量發展,有力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7月18日至19日,為期兩天的第二次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創新研討班在四川宜賓召開。圍繞充分發揮好法治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重要保障作用,與會代表紛紛踴躍發言,先進經驗和精彩觀點頻出,現場討論熱烈。
唯奉法者強,唯明法者進。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法治化道路。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決策部署,著力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闊步前行交出亮眼答卷,眾多試點經驗從“盆景”巧變“風景”,將一粒粒“珍珠”串成美麗“項鏈”,以市域平安助推中國之治再創新奇跡。
弘揚法治理念
——發揮法治重要保障作用
奉法者強,則國強。
法治是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中體現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充分發揮好法治對市域社會治理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能夠為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提供堅強保障。
法治中國乘風破浪,離不開思想燈塔的定向領航。
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揭示了“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的歷史規律,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科學指南,也是提升市域社會治理法治水平的根本遵循。
中央政法委組織各地各部門深入學習領悟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自覺用習近平法治思想統一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提升市域社會治理法治保障能力水平。
今年年初,中央政法委召開第五次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交流會,對進一步發揮法治保障作用,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作出明確的系統部署。
在此基礎上,中央政法委印發《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指引(第二版》,從制度層面對在市域社會治理中發揮法治保障作用明確了具體的任務目標。
各地各部門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探索過程中,認真對照落實中央政法委作出的系統部署和目標要求,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形成了大量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
遠山青黛,竹林吐翠。走在宜賓的城市道路上,市容干凈整潔,社會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
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隨處可見一張張幸福洋溢的笑臉。
近年來,宜賓市聚焦中心大局,建成全國首個地級市現代法務集聚區——宜賓三江中心法務區,開展法治服務,提供法治保障,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發揮好法治對市域社會治理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為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提供了堅強保障。
“法治是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中體現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法治服務。”宜賓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曉衛告訴《法治日報》記者,此次專題研討班為進一步發揮好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作用,縱深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把準了方向、錨定了目標、明確了路徑。
重慶市梁平區通過堅持“增強法治源動力,釋放發展新活力”,讓“山清水秀城美、宜業宜居宜游”逐漸成為梁平區的一張新名片。
梁平區委政法委書記徐勇介紹說,梁平區充分發揮法治在助推全區預制菜重點產業發展、“產城景”融合、區域協同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領域的保障作用,以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設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
在重慶市萬州區委政法委書記劉偉看來,法治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最有力、最有效的方式。
“南京市充分發揮法治保障作用,把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到市域社會治理全過程,有助于增強市域社會治理的定力。”江蘇省南京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鮑陳說,“法治是以規則治理為主要特點的治理模式,具有明確性、公開性、可預期性、穩定性,能夠有效規范各領域的社會生活和秩序。”
浙江省麗水市委政法委副書記翁衛芬告訴記者,麗水市常思法治之路、常行法治之舉,聚焦加快完善法治建設體制機制、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數字法治系統建設、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推進依法治網體系建設、構建規范高效司法監督體系,努力以硬核的法治建設舉措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保駕護航、增光添彩。
機杼萬端,唯法為治。
各地各部門更加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此基礎上統籌發力,創新舉措,激活了市域社會治理“一池春水”。
堅持依法決策
——護航經濟社會更好發展
機動車停車服務費涉及大量群眾和眾多企事業單位的切身利益,牽一發動全身。
2021年,河北省秦皇島市出臺機動車停車服務費收費管理辦法,嚴格落實有關規定,組織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通過評估及時調整決策內容,合力導控停車需求,努力平衡各方利益,防范停車貴、停車難等風險問題,市民紛紛給出滿意評價。
秦皇島市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在重大行政決策中組織專業機構、專業人才深入參與論證,把專家論證擺在重要位置,專門建立了市級決策咨詢論證專家庫,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決策事項,明確必須組織專業機構、專業人才進行高水平、高質量的論證,為依法決策奠定堅實基礎。
依法決策直接影響決策質量、關系法治權威。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堅持用依法決策引領依法治理,充分保障決策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有力防范化解各類矛盾風險隱患,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開門納諫擴“廣度”,增強決策民主性;周密論證保“精度”,增強決策科學性;嚴密審核提“硬度”,增強決策合法性……梁平區強化依法決策意識,遵循依法決策程序,千錘百煉提高決策的“廣度、精度、硬度”,堅決杜絕隨意決策、盲目決策、經驗決策。
嚴格程序,嚴防決策隨意性;規范審查,確保決策合法性;強化問責,倒逼決策實效性……遼寧省本溪市堅持把依法決策作為事關社會治理整體效能的大事,打出一套“組合拳”,以依法決策引領依法治理,城市平安指數和群眾安全感不斷提升。
“江蘇省印發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實施意見,第三方評估機構的管理辦法和專家庫管理辦法,研發上線全省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信息系統,省市縣三級穩定項目全量規范錄入風險評估信息系統,初步形成‘1+2+1+1’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體系。”江蘇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田洪告訴記者。
據田洪介紹,當前,江蘇省市縣三級穩定項目全部納入風險評估信息系統,推動穩評工作規范化,有效發揮了風險源頭預防作用。
“一個決策好不好,關鍵在于效果,最重要的就是看群眾對決策產生的結果是否滿意。”北京市平谷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韓小波在會議發言時談到。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征地拆遷早已成為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一環。而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依法做好征遷工作,考驗著地方黨委、政府的決策能力和水平。
山西省忻州市中心城區累計征收土地3.5萬余畝、征遷各類建筑130萬余平方米,群眾認可度較高,群體性事件“零發生”,秘訣何在?
嚴格程序、依法決策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覷。
忻州市將決策動議、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作為征地拆遷等重大行政決策的必經程序,確保權限合法、實體合法、程序合法,大大提高了征遷行為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已成為必經法定程序的基礎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委政法委建立完善政府法律專家智庫,出臺政府法律顧問聘用辦法等系列制度,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參與政府重大決策已成常態,進一步提升了依法決策質量水平,更好地助力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加強地方立法
——立良法推善治利民惠民
隨著城市化進程發展,市民對公園管理服務有更高的需求,提出很多意見,制定出臺《城市公園管理條例》進行規范化管理;
以往市容環境的臟亂差引發相鄰權問題,對一些垃圾處理味道大太吵鬧等問題,市民不滿意,及時出臺《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黑龍江省雞西市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過程中,堅持民本思想,傾聽群眾呼聲,從群眾急難愁盼出發立法,立良法推善治利民惠民。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各地各部門堅持市域社會治理為人民著想、急人民所急,通過每一次立法,回應人民群眾對社會治理的關注和期待。
制定出臺物業管理若干規定、養犬管理辦法等一批針對性強、務實管用的民生熱點領域法規,有效打通民生“堵點”“難點”;修正老年人權益保障規定、無償獻血條例等,讓社會治理更有溫度……福建省廈門市緊扣群眾關切立法,有效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關注新時代的熱點難點,避免“大而全”,側重“小靈快”。
江西省吉安市圍繞城鎮飲用水、農村人居環境、煙花爆竹燃放事項等專門立法,實現了“小法辦大事”。
山東省泰安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于瑞波介紹說,泰安市注重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法、法治手段抓好泰山石保護,出臺《泰山風景名勝區生態保護條例》,并依法嚴厲打擊,解決了千百年來泰山石亂采、亂挖、亂售頑疾,有力促進了泰山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保護。
多方協同合作,匯聚立法合力。
江蘇省徐州市在組建社會治理專業立法團隊的基礎上,成立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積極探索校地合作共建,并建立起跨區域立法協作機制,從人才、項目、機制等多方面加強區域立法協作,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創新工作方法機制,系統規劃向前邁進。
打磨“廣角鏡”,以民生立法繪就民生底色;打磨“瞄準鏡”,以重點立法推動市域治理;打磨“望遠鏡”,以科學立法構建長效機制……廣東省汕頭市充分運用國家賦予的立法權,創新推出立法“三鏡理念”,著力破解民生、生態、安全等領域突出問題,將立法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
從需求端入手,著力解決“立什么”問題;從供給端突破,著力解決“如何立”問題;從保障端發力,著力解決“立得好”問題……山東省濱州市把地方立法作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先手”,“三端”并舉加快構建科學完備的市域社會治理法治保障體系。
山東省委政法委副書記劉啟超介紹說,山東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以來,制定法治山東建設指標體系,著力增強立法的系統性、針對性、靈活性、主動性和實效性,圍繞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等內容,推動各地市出臺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規規章,有力保障了善治、推動了發展。
規范執法司法
——提升依法辦事能力水平
“民警出警辦案更規范了,辦案效率更高了,我們老百姓也更安心了。”
“全流程網上辦案,更公開,更透明,點贊!”
……
面對如今更加規范公正文明的各類執法司法活動,群眾紛紛給出滿意評價。
執法司法是法治運行的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法治尊嚴和群眾的獲得感。
各地各部門創新建立立體化、全天候的市域法治監督網絡,健全執法司法權力運行制約監督體系,嚴防執法司法腐敗。
麗水市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健全“綜合行政執法+專業部門執法+聯合執法”的執法體系,全面推行省行政處罰辦案系統,系統應用率超98%。
泰安市創新推行聽案常態化、評案專業化、督案精準化、備案規范化、不干預辦案制度化“五案”執法監督機制,實現“被動監督”向“主動監督”、“事后監督”向“事中監督”轉變,推動法治泰安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通過評查案卷、明察暗訪、建立執法聯系點等方式,加強對行政執法活動全過程監督;匯聚監督合力,加強與市紀委監委、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門的聯動配合,構建起行政執法大監督工作格局……河南省駐馬店市以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為抓手,以全要素、立體化制度建設為基礎,完善執法機制,規范執法行為,強化執法監督,成效顯著。
科技賦能,使監督更加精準有力。
各地各部門通過創新應用各類先進科技手段,進一步提高監督智能化、精準化水平。
三庫管理,推動司法行政機關建立律師、法律工作者、法檢離任人員名庫,動態進行行為分析、特殊比對;三色預警,將上述人員中從事法律工作的納入藍色管理,從事司法業務的納入黃色提示,代理案件且勝訴率異常的納入紅色預警;三規倒查,運用“三個規定”智能系統,對紅色預警人員一律開展倒查,防范司法掮客行為——宜賓市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手段,以科技賦能監督,倒逼司法人員樹立正確權力觀。
四川省瀘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峰告訴記者,瀘州市上線運行政法系統跨部門辦案平臺,橫向聯通市級政法網,非涉密刑事案件網上流轉率達100%,單軌流轉率達98.5%,實現執法全程可視、可控、可追溯。
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福志介紹說,濱海新區搭建行政執法監督平臺,實現了對“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收費、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檢查”六類執法行為的多角度、全覆蓋式監督。
……
各地各部門出實招,下實功,求實效,多措并舉進一步規范執法司法,推動市域社會治理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不斷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優化法治服務
——精準高效賦能司法便民
居住在廣東省廣州市某小區的陳阿婆腿腳不便,在加裝電梯前,家住7樓的她上下樓梯十分費時費力。
“現在裝了電梯,每天都能去市場買新鮮的菜了。”陳阿婆高興地說。
舊樓加裝電梯既是民心工程,也是社會治理的痛點難點。
廣東省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孫太平介紹說,廣州市從政策保障、人民調解、行政復議等方面著手,為舊樓加裝電梯“落地難”開出“法治良方”,以全方位法治保障破解舊樓加裝電梯難題,截至2021年年底,已累計完成加裝電梯規劃審批12000余部,惠及逾百萬人。
法治服務是基本公共服務和民心工程。
各地各部門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質量,一系列優質服務更加便民利民,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
北京市昌平區嚴格落實“放管服”政策要求,全面提高服務標準,簡化審批程序,充分利用現代科技,著力提升政法政務服務水平,建立民意感知工作室,堅持“三米微笑、一米問候”接待原則,創新打造“一所(室、庭)一品”便民服務品牌,擦亮了政法政務窗口服務“名片”。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探索以智能化信息技術推動公共法律服務提檔升級,打造全時空全覆蓋的公共法律服務“云超市”網上信息平臺,把優質法律資源在網上“集中上架”,實現“掌上辦”“指尖辦”“隨時辦”,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新需求。
據河北省衡水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姜桂海介紹,深入推進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以提供“想得起”“找得到”“信得過”“靠得住”的公共法律服務,提升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
服務更精準,才會更有效。
天津市西青區針對軍人、婦女兒童、社區矯正對象等不同群體,在駐區部隊、婦聯、區矛盾調解中心和區看守所等單位設立法律服務工作站,提供更為精準的法律服務。
河北雄安新區針對回遷群眾法律需要,組織開展“法暖容東”系列活動10余場,提供精準法律服務,助力幸福回遷、平安回遷。
優質服務提檔升級,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上海市金山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構建了企業和法治部門之間的溝通反饋機制,打造了項目化、組團式、互動型的法治服務模式,有效打通了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最后一公里”。
重慶市永川區牢固樹立“產業經濟發展到哪里法治保障就跟進到哪里”的能動服務理念,積極高效回應市場主體多元化、個性化的法治需求,為經濟發展營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鄉村振興,法治同行。
浙江省寧波市開展“法律服務進村為民工程”,創新推出“整體打包”村級法律服務項目的“法律顧問團”服務模式,全市村(社區)法律顧問覆蓋率100%。
重慶市武隆區推行“一街鎮一法官”“一村(居)一法律顧問”,開設“問哈村長”熱線和“三笑電臺”微信群,解答群眾法律咨詢、提供法律援助,群眾好評不斷。
將各類矛盾糾紛有效化解在基層,把鄰里糾紛及時化解在群眾家門口,群眾更喜樂,地方更和諧。
陜西省咸陽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謝軍介紹說,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創新黨建引領、源頭治理、多元解紛“三三制”工作機制,深化“五鏈共治、法在基層”訴源治理新模式,讓大量矛盾糾紛依法及時就地化解,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由“被動防”向“源頭控”轉變。
北京、廣東、浙江、內蒙古等地不斷深化訴源治理服務,推動建立“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便捷、更經濟、更優質的解紛服務,將更多的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營造出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創新法治宣傳
——有力提升全民法治素養
喝著香氣四溢的茶,聊著通俗易懂的法——這樣的喜人場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重慶市綦江區,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綦江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蔣華江介紹說,綦江區充分利用“茶館”匯聚人氣、談天說地等獨有特點,在老鄉場等人口相對集中、民風淳樸的場所,打造“鄉里茶談”普法陣地,通過以茶會友、以案說法等方式,探索出一條新時代法治宣傳新路子。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創新法治宣傳教育方式,在全社會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市域法治建設的頭等大事。
江蘇、吉林等地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列為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的學習重點,持續開展全戰線、全覆蓋的培訓輪訓,確保學到實處,入腦入心。
憲法、民法典等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密切相關。
江蘇省南京市規范舉行憲法宣誓儀式,每年組織憲法巡回宣講、“我與憲法”微視頻展播等活動,組織民法典紀念郵票首發式、“民法典地鐵專列”等主題活動。
貴州省黔東南州以憲法、民法典等宣傳為核心,全領域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為廣大群眾奉上豐盛的“法治大餐”。
法治宣傳要讓群眾聽得懂、傳得開、用得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是傳統牧業大區,牧民每年游牧轉場上千里。
據阿勒泰地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朱新介紹,針對牧區普法,阿勒泰探索形成了“冬不拉調解室”“馬背宣傳隊”等獨具邊疆特色的法治宣傳品牌,選拔優秀“雙語”普法人才,每3人一組成立地縣兩級“普法輕騎兵”,與“七大普法平臺”有效穿插結合,常年活躍在農村牧區,把黨的政策、法治的聲音傳到“最后一公里、最遠一家人”。
安徽省宣城市瞄準家庭這個社會治理的“最小細胞”,將培育“法治家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進行精心謀劃、認真組織實施,從培養家庭“法治明白人”開始,逐步培育一個個“法治家庭”,由點及面,最終實現全民法治素養的提升。
各地各部門不斷創新普法形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普法活動,有力提高了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并推動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人大監督、政協支持、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人民群眾為主體的法治宣傳教育體制機制,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強化普法責任制落實,真正讓法治宣傳盡細微、入人心。
芳華待灼,砥礪深耕。穩舵揚帆,破浪前行。
下一步工作中,各地各部門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對照中央政法委有關要求部署,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助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