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2-08-30 09:00:08
原標題:“鄉村振興助力巾幗項目”助彝族姑娘追夢圓夢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姚建
□ 王丹青
彝族女孩爾古阿衣從小就有一個夢想,“我不想一輩子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長什么樣子。上學的時候跟同學聊天,我說我長大后想去北京,她們都笑我是‘做夢’呢。”
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梭梭拉達村地處大涼山腹地,曾是個與貧困為伴的山村。對于從小生活在這里的孩子來說,北京,是個遙遠的地方。
2021年4月,在中國婦女報社(全國婦聯網絡信息傳播中心)與農家女雜志社的牽線下,20歲的女孩爾古阿衣離開了梭梭拉達村,前往北京工作。
如今的爾古阿衣是莎蔓莉莎集團的一名美容技師,一個月有1萬元左右的收入。“我現在的生活很充實,很少做夢,白天工作太忙了,晚上回到宿舍倒頭就睡。”爾古阿衣說,“我很滿足。”
大山里的繡娘看見外面的世界
2021年2月27日,中國婦女報社(全國婦聯網絡信息傳播中心)和莎蔓莉莎集團聯合發起的“中國婦女報·莎蔓莉莎鄉村振興助力巾幗項目”,第一站在梭梭拉達村落地。
雖然生活在大山里,但這并不妨礙彝族女性對美的向往。苦于沒有學習化妝知識的合適渠道,她們靠口耳相傳購買來的化妝品往往并不適合自己的皮膚,“有時候走在村里,能看見年輕的彝族姑娘把臉涂得白白的。”武警四川總隊涼山支隊某大隊政治教導員、梭梭拉達村駐村扶貧干部布哈笑著說,那個場景讓他印象深刻。
在梭梭拉達村駐村4年來,布哈幫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對接川內龍頭企業新建礦泉水廠、引進知名大型企業發展烏金豬產業,又推動發展彝繡產業。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全國婦聯、四川省在涼山州開展婦女兒童關愛提升三年行動,四川省在涼山州開展了“樹新風助脫貧”巾幗行動,彝族刺繡成了當地婦聯推動婦女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涼山州婦聯副主席賈莉說,脫貧攻堅中,在四川省婦聯的幫助下,昭覺縣共對2384名繡娘開展培訓,其中1261名繡娘成了一級繡娘。在布哈的推動下,梭梭拉達村百余名繡娘加入了彝繡隊伍,連73歲的老阿媽惹伍甲莫都加入進來,彝繡產業讓全村貧困群眾每年穩定增收2000元以上。
“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后,自然就產生了對美的需求。‘中國婦女報·莎蔓莉莎鄉村振興助力巾幗項目’來到村里,婦女們很激動,都搶著報名。”布哈告訴記者,“活動現場的婦女大多是我們彝族刺繡的繡娘,她們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希望能讓彝族刺繡走上更大的舞臺,幫助更多彝族婦女實現居家就業、脫貧致富。”
活動結束不到半個月時間,梭梭拉達村繡娘們的作品就出現在了千里之外的山東濟南。“集團購買了不少彝族刺繡作品,作為伴手禮等送給客戶、朋友,我們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這項非遺文化,知道在大涼山還有這樣一群女人,她們用自己的雙手繡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莎蔓莉莎集團創始人、總裁莊玲告訴記者,“莎蔓莉莎也將創造機會,帶繡娘們走出大山,到更多地方展示她們的產品、技藝,展示涼山彝族人的精神風貌。”
爾古阿衣,也借此有了走出大涼山看世界的機會。
“我想去北京,這不是夢”
記者了解到,早在2020年8月,爾古阿衣就曾因一次采訪活動中與中國婦女報社(全國婦聯網絡信息傳播中心)結緣。“爾古阿衣是個情況比較特殊的孩子,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家庭條件比較困難。”從2006年到現在,布哈資助了100多個家庭困難的孩子,爾古阿衣就是其中一個。初中畢業后,爾古阿衣沒能考上高中,暫時在村里的西紅柿大棚工作,一天能有50元的收入。
蔬菜大棚里的活算不上累,對20歲的女孩來說,一天很長。爾古阿衣每天早上9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她還剩很多時間去做那個關于北京的夢,直到中國婦女報社(全國婦聯網絡信息傳播中心)、農家女雜志社帶著“中國婦女報·莎蔓莉莎鄉村振興助力巾幗項目”再次來到梭梭拉達村,爾古阿衣與曾經采訪過自己的記者聊起北京。
“你想去北京嗎?”
面對這個問題,爾古阿衣想都沒想,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從沒去過外地的山村女孩,就這樣來到了北京。“我從來沒有跟這么多人一起工作過,除了要學習工作上的內容,還要學習漢語、學習待人接物、學習與人相處、學習團隊合作。”北京的時鐘似乎比梭梭拉達村轉得更快,累的時候,爾古阿衣偶爾也會想起過去在村里那些無憂無慮的時光。
“后悔出來嗎?”面對記者的問題,爾古阿衣笑了。“我知道村里正在變得更好,有了幼兒園,建了工廠,蓋了一間間磚房,婦女們可以在家做彝繡賺錢,肯定比我在這過得輕松。但我想在更大的世界得到鍛煉,我更喜歡現在的自己。”
15個月轉瞬即逝,爾古阿衣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美容技師。“過去這一年,我忙著工作,也沒什么時間出去轉轉。現在工作也熟悉了,以后我會擠出更多時間自學高中知識,就算不考文憑,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在北京有了穩定的工作后,爾古阿衣還承擔起了照顧妹妹的責任。妹妹正在讀高二,生活費和學費都是爾古阿衣來付。“我沒考上高中,妹妹考上了,我希望她能好好讀書,一直讀下去。”
說起妹妹,這個才21歲的女孩儼然成了一位家長,“讀書是山村女孩改變命運的最好出路,我會一直供妹妹讀書,這是我的責任。”
“生活是不幸的,但我是幸運的”
與爾古阿衣的妹妹相比,梭梭拉達村女孩馬日渣的求學之路多了一絲坎坷。
布哈告訴記者,自去年以來,莊玲已連續兩年出資幫扶村里的30名女學生讀書。而馬日渣,是最讓他和莊玲掛念的一個孩子。
“過去,彝族家庭很少會送女孩讀書,她們很小的時候被訂‘娃娃親’,到了年紀就出嫁。”布哈回憶說,駐村工作開始后,他常常在村里走訪,關注孩子們尤其是女孩的上學問題。而家訪的結果,令人喜憂參半。
“好的一面是,村里幾乎沒有不讓孩子上學的情況,但因為家庭貧困,好多孩子想上學卻沒有機會。”馬日渣一家共有兄弟姐妹4人,父親去世后,母親又患病,家里欠了一屁股債。但讓布哈感到欣慰的是,馬日渣家的4個孩子里,除了老大初中畢業后就開始打工賺錢養家外,另外3個孩子都在堅持讀書。
“我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恰逢莊玲提出想要資助村里的孩子們上學,布哈了解到,此前莎蔓莉莎就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從捐資助學到消費扶貧,從關愛兒童到捐助災區,累計向社會捐款總額超過1000萬元。“我整理了30名女學生的資料,她們中有小學生、初中生,也有高中生、大學生,馬日渣也在其中。”布哈堅持每個學期向學生本人及其所在學校了解她們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整理出一份詳細的報告,定期發給莊玲。
“今年孩子們都很爭氣。2名大學生畢業、1名大專生專升本成功,3名高中生考入理想的大學,2名初中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理想的高中,2名小學生考入理想的初中。”布哈翻著資料,言談間頗為驕傲。但說起今年畢業的馬日渣,他不免又擔心起來,“馬日渣的母親前幾年去世了,哥哥姐姐雖然能幫忙,但孩子正在求職階段,不知道生活費夠不夠用。”記者了解到,大學畢業的學生本不在幫扶范圍內,但布哈希望能為馬日渣提供幾千元的生活費,讓孩子沒有后顧之憂,全力準備教師編制考試。
“感恩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了您和布哈這樣心系我們這些大涼山貧困地區孩子的人,我要向您學習,努力工作,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把愛傳遞下去,把故事講給未來的學生聽,激勵他們也做個有愛的人。”馬日渣在寄給莊玲和布哈的感謝信里寫道,“家庭的變故,曾讓我不再開朗,我把自己埋進書里,除了讀書不知道該做些什么。幸好有您和布哈這樣的好心人幫助,想到這,我覺得自己不幸的人生又有一絲幸運。”
“幸運”,爾古阿衣也這樣形容自己。“上學的時候,有布哈哥哥和好心人的幫助,畢業了,又有中國婦女報和農家女雜志的老師們幫我找到工作,讓我能夠賺錢養家、照顧妹妹。”因為工作的原因,爾古阿衣與家鄉的朋友們聯系漸少,但她一直記掛著這些同齡人,“希望她們和我一樣幸運,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過上很好的生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