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法院報
2022-09-17 14:23:09
原標題:一份讓夢想起舞的報紙
來源:人民法院報
原標題:一份讓夢想起舞的報紙
來源:人民法院報
圖為陳宜森(右)為做好法庭宣傳工作,正在向商河法院玉皇廟人民法庭庭長鄭元東了解法庭情況。
照片由作者提供
時間如流水,悄無聲息在指尖淌過。不知不覺間,我們法院人的精神家園《人民法院報》即將迎來她30周歲的生日!這是一件多么值得慶賀的事!感恩遇見,感謝支持,感謝這份報紙與我攜手同行30年!我在人民法院工作30多年,這份報紙讓我得以與新聞為伴,與散文同行,幫我實現(xiàn)了一位鄉(xiāng)村法官夢寐以求的作家夢!
1988年3月,我開始在山東省商河縣人民法院殷巷人民法庭工作。異常簡陋的辦公室里,刊物極少,文化生活極度匱乏。那時我就想,如果手頭有一份法院人自己的報紙,那該有多好!沒想到,4年后的國慶節(jié),《人民法院報》創(chuàng)刊了!
最初的《人民法院報》是以信封的形式郵寄到各法庭的。當我從信封中抽出第一張散發(fā)著墨香的報紙時,那種如饑似渴全版通讀的狀態(tài),我至今記憶猶新。那個年代,法律報刊相對較少,一份法院人自辦的報紙,就是一份獨有的法律食糧,同時也是我們法院人的精神家園。對于我這個在法庭剛工作4年的鄉(xiāng)村法官來說,這份報紙就成了指導我辦案的“無聲老師”,她讓抽象的法律形象化、具體化。通過認真學習和鉆研,我的辦案能力越來越強,并于1995年1月被縣法院任命為助理審判員。獨立辦案十年間,我處理案件1000余件,上訴無發(fā)改,調(diào)解結(jié)案率為58%,這些都是“無聲老師”幫助的成果。
在基層法庭工作16年之后,我開始負責網(wǎng)上立案。不外出辦案了,有時間和精力了,于是,我沉下心來,根據(jù)《人民法院報》上“法官手記”的寫法,開始著手寫法庭故事。由于有一定的寫作基礎(chǔ),有豐富的法庭工作經(jīng)歷,加之對法庭工作的熱愛和執(zhí)著,凝結(jié)著我法庭心路歷程的處女作《夢飛法庭》發(fā)出后第六天即刊登在2004年6月28日的《人民法院報》“法官園地”欄目。
這篇文章的發(fā)表,在濟南法院系統(tǒng)引起了強烈反響,也更激發(fā)了我的寫作熱情。此后,我一發(fā)不可收,在《人民法院報》發(fā)表的文章越來越多,也不斷推進商河法院的宣傳工作走在全市法院前列。用心挖掘,及時采編,發(fā)稿迅速,在宣傳工作全面開花的同時,我的散文寫作也進入了高峰期。《鄉(xiāng)村法庭十六年》《收獲時節(jié)》等一些高質(zhì)量的新聞和文學作品陸續(xù)刊登在《人民法院報》的一版和其他版面。2004年,我被山東省青年作家協(xié)會吸收為會員,2006年,我成為該協(xié)會理事。2019年,我正式出版《天平追夢》《法庭故事》兩部作品集。
可以說,是《人民法院報》開啟了我夢想的航船。因為我從小就想當一名鄉(xiāng)土作家,弘揚人間正氣,書寫人間悲歡。如果沒有《人民法院報》的引領(lǐng),我哪能有這樣的成就?
我心儀的《人民法院報》,每天都在傳播著法律的種子;每天都在鋪陳著陽光下的正義;每天都是滌蕩陰霾的法治力量,她用豐富的版面內(nèi)容,奏響著法治中國的最強音,是我每天必享的滋養(yǎng)大餐。
30年來,我與《人民法院報》的情緣與日俱增,由一名普通的讀者,上升到積極的投稿者,繼而成長為基層法院的一名宣傳骨干,成為市作家協(xié)會的會員、縣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這些角色的變化,都源于《人民法院報》的感召和牽引,所以,我和她的感情也在持續(xù)不斷的交流中恒久固定,此情不改,珍愛終生!
我衷心祝愿《人民法院報》越辦越好、越辦越精彩!
(作者系山東省商河縣人民法院宣傳辦副主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