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2-09-26 10:00:09
原標題:服務民族復興 促進人類進步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服務民族復興 促進人類進步
來源:農民日報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在對外工作上進行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中國外交牢牢把握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這條主線,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在世界大變局中開創新局、在世界亂局中化危為機,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
為人類前途命運指引方向
2015年9月,紐約聯合國總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
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鮮明指出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從2013年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到2017年在日內瓦萬國宮,再到2019年在北京舉行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習近平主席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場合深入闡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高票通過!2021年11月,“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第76屆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決議。這是聯大決議連續5年寫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從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載入中國共產黨章程和國家憲法,到多次寫入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重要文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新時代中國對外工作的總目標,得到國際社會日益廣泛的認同與支持。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2022年9月,中亞,習近平主席對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
其間,習近平主席分別同兩國元首就在雙邊層面啟動踐行命運共同體理念達成重要共識。
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到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再到柬埔寨、老撾……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同中國構建命運共同體,中國倡議的世界意義和實踐偉力日益彰顯。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世界和人類作出的貢獻,不僅在于創造了多少物質,還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希臘前總統帕夫洛普洛斯如是評價。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
走出一條國與國交往新路徑
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這是習近平主席為“國際關系向何處去”給出的中國答案。
新時代,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進和完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
在運籌大國關系方面,中國致力于推進大國協調與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推進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明確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中美關系三點原則,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
在周邊外交方面,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穩定周邊戰略依托,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
在同發展中國家交往方面,從非洲到中東,從拉美到太平洋島國,眾多發展中國家都流傳著習近平主席同大家平等交往、共謀發展的佳話。中國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整體合作機制實現全覆蓋。
這些年,習近平主席先后40多次出訪,足跡遍及世界五大洲,在國內外主持和出席一系列重大多邊外交活動,接待訪華國際政要數百位,同各國社會各界保持廣泛接觸,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開創新局面。
如今,中國已同181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同1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譜寫開放合作的時代篇章
2022年1月,全球疫情延宕反復、世界經濟復蘇不確定性加劇之時,習近平主席出席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發表演講強調:“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大江奔騰向海,總會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擋不了大江東去。”
以開放促合作、以合作謀發展,中國致力于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為迷茫困頓的世界注入強大信心與動力。
2013年金秋,習近平主席在出訪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
“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框架內,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這是我提出這一倡議的初衷,也是希望通過這一倡議實現的最高目標。”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
2021年12月3日,老撾全國上下洋溢著節日般的喜慶。當天,中老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中老鐵路北起中國昆明,南至老撾萬象,全長1035公里。作為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這條鐵路的開通,讓老撾由“陸鎖國”變為“陸聯國”的夢想終于成真。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
9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雅萬高鐵、瓜達爾港等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扎實推進,“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因為“一帶一路”,馬爾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白俄羅斯有了自己的轎車制造業,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重現輝煌……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同14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
貢獻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隨著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動治理體系變革成為大勢所趨。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全球事務由各國人民商量著辦,中國積極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
這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主動作為——
從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份額和投票權躍居第三位,到發起成立亞投行、新開發銀行,設立絲路基金,再到人民幣正式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國已從全球金融體系的普通參與者,轉變為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和變革的“發動機”。
這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和胸襟——
中國在《巴黎協定》達成、生效、落實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支持《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多邊議程;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多次提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的國際主張,提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
2016年9月,錢塘江畔,大潮涌動。
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全面闡釋中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發展,在此次峰會上第一次被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突出位置。
從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北京會議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從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到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從博鰲亞洲論壇到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北京世園會,從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到《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一場場主場外交,記錄著中國推動完善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凡歷程。
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到共建“一帶一路”;從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到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從深化國際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到支持世界抗疫、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一項項倡議主張,一個個實際行動,彰顯中國作為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的作為和擔當。
登高望遠天地闊,縱橫捭闔自從容。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必將不斷開創新局面、開辟新境界,為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