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2-10-14 16:48:10
原標題:青島市南區:讓文化“軟實力”成為老城區復興發展的“硬核”
來源:中國日報網
原標題:青島市南區:讓文化“軟實力”成為老城區復興發展的“硬核”
來源:中國日報網
9月28日,籌備一年多的青島市中山路城市記憶館項目正式向公眾開放,成為了中山路上又一重要的文化地標。
今年以來,博物館、記憶館、展覽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青島市南區西部老城區,這不僅是市南區推動歷史城區保護更新中的重要戰略部署,更是老城區復興發展進程中文化繁興的重要體現。
文化是城市精神的傳承與根脈,硬實力讓城市強大,而軟實力讓城市偉大。市南區在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中,以文化先行,深挖老城文化富礦,厚植城市精神彰顯城市品格,積極打造了“青島上街里”“青島往事”等文化IP品牌,讓文化“軟實力”賦能老城復興,成為發展“硬核”,探索出以文化振興老城區的市南路徑。
重現“青島往事” 彰顯老城魅力
近日,正在施工的黃島路17號平康五里中發現了一個個大“寶貝”,修繕的工人們在厚重的墻面下“摳”出了一塊“鎮海樓”的石材牌匾,針對這一重大發現,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局立即開展了對“鎮海樓”這一歷史線索的調研,李明、徐飛鵬、魯漢等歷史研究學者現場勘察、論證,根據專家的研判和史料的記載說明,最終確認平康五里的前身就是“鎮海樓”,而“鎮海樓”的“復出”,為這個百年里院又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的工作中,像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西部老城區是青島市近現代歷史的發祥地,是城市的“根”和“魂”。為了更好的展現青島獨特歷史文化魅力和城市人文精神,市南區積極啟動“西部老城區革命傳統和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整理”學術研究和成果轉化工程,從歷史學、城市學、社會學、建筑學等方面入手,系統歸納和提煉青島城市文化特質。
截至目前,市南區以中山路老字號、青島里院故事、青島老街故事等主題,建立口述史、文獻資料、音視頻數據庫,編輯印刷《鍍金時代—中山路金融生活史》《縱橫街里》《歷史建筑信息手冊》《市南印跡》等18本研究專輯,《圣心修道院專題文史專報》《寧陽路歷史建筑專報》《圣功女子中學專報》等六篇文史專報,近90萬字研究成果。緊密圍繞修繕項目進展,挖掘150余處歷史建筑,57卷圖紙資料,4817份歷史圖紙資料等文史檔案。
但這一切還都只是第一步,如何讓這些歷史不僅僅“躺”在紙上、存在電腦里,而是真正的“活”起來,是市南區文化復興工作的重要發力點。為了讓更多人能了解青島的歷史,喜愛青島城市文化,市南區創新的使用了AR、VR、元宇宙等前沿數字、影像技術將這些青島歷史文獻資料數字化、網絡化,還原老城場景,重現青島往事,真正實現了老城區“建筑可閱讀,街區可閱讀,城市可閱讀”,而這種沉浸式的講述方式,讓游客在文化的互動中,不斷的了解老城、愛上青島。中山路城市記憶館的建成就是這一工作的重要成果,這里原是青島商會舊址,經過修繕后,現在在館中市民游客不僅能從老物件、老票據、老照片中認知青島歷史,更可以通過多處精心設計的XR(擴展現實)的互動板塊,穿越時光,沉浸式體驗老城百年發展歷程。國慶假期,市民喬女士帶著家人一起參觀完記憶館后大為贊賞,“我覺得這個記憶館非常適合全家人一起來看,老人看到這些老物件都別有感觸,一下子把記憶拉回到以前,孩子就特別喜歡這些互動裝置,可以在游戲中了解青島歷史,《百年中山路》沉浸式影院、百年商街變遷光影巴士,也為我們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
文藝,老城區的最新打開方式
“當音樂響起時,我的心中充滿了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國慶假期第一天,一場主題為歌頌祖國的快閃活動在剛剛打開的太平路步行街上驚喜來襲,河北游客劉兵激動跟著快閃人員一起揮舞著鮮艷的五星紅旗,愛國的心情溢于言表。整個國慶假期,快閃、街頭表演、各類主題展覽、文創市集在老城區輪番上演,把濃厚的節日氛圍推向高潮,市民、游客在歡聲笑語中享受著老城時光,文藝,成為了老城區的最新打開方式。
今年7月,青島·市南首屆上街里啤酒節的開幕讓中山路強勢回歸大眾視野。人氣、商氣與煙火氣重聚中山路,不僅讓人們看到老城區復興的希望,也更加堅定了市南區以文旅賦能老城區的信心。為此市南區不斷加大對老城區文化活動的植入,以高頻次、高層次的演出增加老城的吸引力,提高“人氣指數”,推動歷史城區持續繁榮。“從6月至9月底,就有各類大小300余場的文藝演出在老城區舉辦,現在的老城區可以說是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動,月月都精彩。”市南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于華說道。
為了提高文藝活動與老城區氣質的適配度,無論是活動主題、形式、內容的打磨,還是活動舉辦地點的選擇都經過精心的準備。8月,2022上街里·老城藝術展演季活動正式啟動,首場演出京劇《貴妃醉酒》就把演出地點選在了濟寧路24號的三江里,而這樣的選擇其實有著特殊的意義。“三江里”的前身是青島三大會館之一的三江會館,青島最早的戲樓就誕生于此,三江會館門前的大戲樓更是被稱為“琴港第一戲樓”,曾經,梅蘭芳、周信芳、金少山、言少朋、林樹森等許多京劇名角兒均在這里演出過。在青島市京劇院院長鞏發藝看來將京劇《貴妃醉酒》重新搬回到三江里不僅是對老一輩藝術家的致敬,更是一種守正創新,“這次演出離開京劇的傳統舞臺,來到市井小院對演員的表演、舞美都有著新的挑戰,我們結合里院的建筑結構,不僅調整了演員的登臺位置,在舞臺燈光上也有新設計,在傳統街區里創新的演繹傳統文化,給戲迷票友們帶來了全新的觀劇體驗,這本身也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體現。”
當一聲京胡拉響在三江里,仿佛打開了時光的穿越之門,激活了“老青島”的記憶,50歲票友劉慧民激動萬分,“我從小就在里院長大,沒想到今天能再回來看看,變化很大,但是老味道都在,‘里院+京劇’的搭配更是讓我充滿了驚喜,我們這些老票友都覺的很過癮,在老里院有了‘新體驗’。”
很多路過的年輕人也被京劇的聲音吸引進里院駐足觀看,“我們是來老城區這邊旅游打卡的,沒想到能在這里遇上京劇演出,就進來看看,這是我第一次在現場看京劇,感覺特別震撼,覺得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牛,特別自豪。”23歲的沈陽游客呂貝說道。截至目前,三江里已經上演過京劇、交響樂,打擊樂,流行歌會等多種高水準的演出,里院+演藝成為了老城區的新時尚。
除此之外,市南區還立足本土,積極打造精品文化項目,推出“樂在老城”系列文化演出活動,舉辦“山海灣城美麗市南”主題原創音樂大賽;發揮轄區文化名人故居集聚優勢,邀請名家團隊創作“青島往事”、“趙先生的客廳”等沉浸式戲劇,豐富多元的文化形式讓人們刷新了對老城區的印象,一個更加文藝、時尚、鮮活的老城新形象逐漸呈現在大眾的面前。
打好文化牌,激活消費大市場
這兩天,銀魚巷因為明星黃曉明的微博,再次沖上熱搜進入廣大網友的視野。而這并不是銀魚巷第一次被明星打卡,黃渤、馬伊琍、林允等眾多明星都曾是銀魚巷的座上客,他更是被很多網紅達人奉為“出片圣地”。銀魚巷之所以受到年輕人的追捧,“高顏值”絕對是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從修繕之初,銀魚巷就極其重視對百年里院的保護,以“更少干預+功能提升”的原則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城歷史文化元素。而在后期的招商過程中,主理人張晟瑋及其團隊對于入駐商戶更是將“是否具有審美”作為首當其沖的入駐要求,“銀魚巷作為百年老街巷,凝聚了很多青島的歷史縮影,所以在定位上我們希望他能成為帶有濃厚青島文化特色的地標性商業、休閑區域,因此新入駐的商鋪是否對這些老建筑和設計有獨到的理解,能與老里院產生‘化學反應’是我們特別看重的。”張晟瑋說道。為了進一步增強銀魚巷的時尚文化印象,在銀魚巷還會定期與知名品牌、藝術家合作舉辦的跨界展覽、音樂派對、創意市集.....大量文化活動也讓銀魚巷收到無數青年人的追捧,帶來了大流量。
在老城區借助文化搶抓商業紅利的不止銀魚巷,在不遠處的另一網紅打卡點“小紅樓咖啡美術館”中,館長孟繁榮正在積極布局他在老城區的文化休閑業態群,老城區的蓬勃發展和小紅樓的成功,給了他在疫情、淡季等情況下依舊加速拓展的底氣和信心,“在我看來文化是老城區最有利的發展優勢,所以我在老城區布局5個業態都與文化有關,有書房、畫館、花藝、茶館等等,每個空間都獨具特色,旨在為大眾提供不同的文化氛圍和藝術享受。”孟繁榮說道。而除了文化,利用新媒體引流也是小紅樓的另一“殺手锏”,據孟繁榮介紹,現在他們團隊運營的10個自媒體賬號已累計粉絲200余萬,傳播量達5億人次。
于此同時,“紅房子音樂家”鋼琴特色酒店主打的鋼琴文化,推出了小型的LIVEHOUSE;1907光影俱樂部中上新了劇本殺項目、中國電影院經過修繕后增設了電影博物館......縱觀這些在老城區獲得成功的商業模式,都會發現文化加持的因素,而打好文化牌,激活消費大市場也正為老城區的商業發展提供了借鑒路徑。(中國日報青島記者站)
【責任編輯:舒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