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檢察日報
2022-11-24 08:45:11
原標題:馬蘭綻放青青草原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題:馬蘭綻放青青草原
來源:檢察日報
辦案組成員實地查看涉案草原植被恢復情況。
位于蒙陜寧3省區交界處的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被稱為“馬蘭花故鄉”。但是,因毛烏素沙漠橫亙其間,草原、林地荒漠化嚴重,鄂托克前旗生態環境極其脆弱。鄂托克前旗檢察院緊密結合當地實際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傾力打造“馬蘭衛士、綠色先鋒”公益訴訟品牌,讓芬芳馬蘭嫣然綻放在碧綠草原。
在綠水青山中守望
2015年,鄂托克前旗檢察院成為全國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首批試點院。民事行政檢察科僅有的兩名干警丁潔和阿茹恒毅然承擔起了這項重大改革任務。她們說:“改革的成效要用實實在在的案件說話。”
她們經過認真學習、反復琢磨,調取和審閱大量案卷后,盯上了本院辦理的非法占用農用地案。在一次檢委會上,丁潔提出:“能不能發揮公益訴訟檢察的作用,讓被破壞的草原林地得以修復?”當時,檢委會正在討論一起非法占用農用地案件,大家有一個共同感受:多數非法占用農用地案件雖然結案了、人也判了,但被破壞的草原林地一直無法恢復。她的提議,得到大家的認可和贊同。
說干就干。她們立即與主管部門對接,排查全旗4個鄉鎮非法開墾草原林地案件。經調查發現,轄區內過去3年共發生破壞草原林地案件400多起,經本院提起公訴的案件中,有8起共計3000多畝草原一直未恢復植被。數目之大,令人驚訝。一面是脆弱的生態,一面是非法開墾;一面是建設與保護,一面是沒有恢復的植被……公益訴訟檢察大有可為。
2016年3月,鄂托克前旗檢察院第一份《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書》出爐。
非法占用農用地案件關系基層農牧民利益,部分群眾對恢復植被的要求甚是抵觸,再加上對政策和法律的理解不深,這些都給植被恢復工作加大了難度。辦案人員在回訪中,往往是一邊現場調查、一邊普及法律知識。經過多次跟進,被破壞草原仍有未恢復的情況。2016年9月,鄂托克前旗檢察院正式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由此也成為鄂爾多斯市首家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的基層檢察院。
經過不斷摸索和反復實踐,集保護、打擊、預防、修復為一體的生態檢察工作模式在鄂托克前旗檢察院形成。該院公益訴訟辦案組也從最初的2人擴充到7人,他們始終堅持“保護為主、懲防并舉”的工作思路,在嚴厲打擊刑事犯罪的同時緊盯植被恢復,牽頭制定《植被恢復保證金管理辦法》,并建立了生態修復誠信賬戶。據了解,自2015年試點以來,該院公益訴訟辦案組共辦理保護草原林地資源類公益訴訟案件108起,督促恢復林地1500余畝、恢復草原6000余畝、收取植被恢復保證金85萬元。與此同時,當地非法開墾、占用農用地的現象得以遏制,草原、林地資源得到切實保護。該辦案組的創新創優項目,連續兩年獲得鄂爾多斯市創新創優項目前3名的好成績。
拓寬案件范圍
2016年3月,山東警方破獲一起案值5.7億元的非法疫苗案,轟動全國。
令鄂托克前旗人沒想到的是,涉案的部分疫苗竟然流入了本地。經查,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違規采購未按規定冷鏈運輸的“問題疫苗”并接種獲利,嚴重威脅了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針對行政機關在疫苗監管中存在的問題,鄂托克前旗檢察院及時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立即整改,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該案的辦理,是我院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在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拓寬了我們的辦案思路。”時任該院副檢察長也是案件承辦人的高社國說。
此后,鄂托克前旗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案件范圍不斷拓展,案件質效不斷提升。
2021年,居住在學校附近的包女士向該院檢察官反映,學校門口道路兩側綠化帶枝繁葉茂,遮擋了交通指示牌,存在安全隱患。收到線索后,檢察官細心地排查了轄區所有學校的周邊道路,發現很多學校門口都存在道路交通指示牌被遮擋的情況,上下學時段車流量較大導致事故頻發。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該院向主管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主管部門立即組織人員,對轄區道路綠化帶的樹木進行排查、修剪,讓“隱身”的交通標識露出“真容”。
“孩子們走在路上安心多了!”現在,包女士心中的石頭終于落了地。2022年5月,該案成功入選全國檢察機關“千案展示”案例。
辦案中,該院堅持科技賦能理念,積極對接各行政機關執法信息平臺,助力公益訴訟檢察工作。2019年,辦案組在辦理一起非法占有農用地案件時發現,犯罪嫌疑人在非法開墾的草原上種植了經濟作物,涉案地塊經行政主管機關確權為水澆地。辦案組調取歷年遙感影像圖進行對比核查,發現有43起案件存在上述問題,隨即啟動行政公益訴訟程序,督促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整改。
受此啟發,鄂爾多斯市檢察院對全市土地確權工作進行摸排后,依法向市級主管機關提出檢察建議。鄂爾多斯市檢察院辦理的這一案件,后來入選內蒙古自治區2021年生態環境領域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與公益保護志愿者攜手
作為辦案組的一員,王宇燕對于公益訴訟線索發現難深有體會:“大多數案件都是我們深入農牧區一件一件挖出來的。”
但是,王宇燕和同事們也意識到,公益訴訟檢察絕不可僅憑一己之力,應該動員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今年4月20日,辦案組探索建立了“公益訴訟+基層網格員”的案件線索發現機制,聘任全旗480名網格員為公益保護志愿者,確保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覆蓋面廣,社會影響力大。
2021年,該院決定開展長城保護公益訴訟專項活動。鄂托克前旗境內有明長城、隋長城約82公里,長城兩側沒有道路供車輛行駛,由公益訴訟檢察官沿線逐一查看的話,將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怎么辦?該院決定向長城遺址所在的鄉鎮尋求支援。
土生土長的十三里套村村民、公益保護志愿者謝國強對長城十分熟悉。在他的幫助下,檢察官很快找到了多處因風化等原因遭到破壞的長城墻體,還發現人為涂鴉、刻字的痕跡。檢察官通過無人機航拍等方式進行現場取證,推動了專項活動的順利開展。“能為公益訴訟出一份力,我感覺很榮幸。”謝國強說。
據悉,今年以來,鄂托克前旗檢察院通過公益保護志愿者收集各類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1件,立案7件,公益保護志愿者參與案件辦理、聽證等活動11件次。為讓更多群眾參與公益保護,該院還常態化開展公益訴訟檢察進鄉村、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活動,出臺《公益訴訟線索獎勵辦法》,研發線索摸排大數據平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許多重大部署,都與習近平總書記為內蒙古自治區確定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直接相關,我們將在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下,在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不斷探尋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守護好這片青悠悠的草原、藍幽幽的馬蘭……”而今已經是團隊負責人的丁潔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