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2-12-01 08:20:12
原標題: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便利(一線調研)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便利(一線調研)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近年來,各地加快建設服務站點、暖心驛站,改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工作生活條件。
近日,記者走進山東濟南的一處暖心驛站。在這里,外賣騎手和快遞小哥們能歇腳、喝水,還可以讀書、看電影,享受法律援助、政策咨詢、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一系列舉措,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讓他們感受到城市的關懷和社會的溫暖。
深夜11點,雨淅淅瀝瀝。何海亮提起外賣,噌噌噌地跑上樓。剛剛蹚過水,爬樓梯時,鞋子發出“刺刺”聲響。送完這一單,忽覺右腳踝隱隱作痛,他掀起褲腿一瞧,竟磨得有點破皮。
騎上車,拐進一條美食街,何海亮來到那間熟悉的小屋,打開桌上的“愛心急救箱”,取出創可貼,小心粘在傷口處。靠在沙發上休息一會,接到新單,走出小屋,雨已經停了。
“這里的服務不打烊,隨時為我們敞開。”何海亮說,作為異鄉人,每次來到暖心驛站,他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暖意和關懷。
在這里歇腳解乏,就像家的感覺
11月14日下午,記者來到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趵突泉街道金光健康城美食街,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到一間橙色小屋,置有一塊門牌,寫著“泉新泉驛金光騎士站”,墻上掛有幾行標語:“累了能休息,渴了能喝水,倦了能歇腳,熱了能解暑,煩了能解壓”。
何海亮風塵仆仆地來了。他手提盒飯,熟練地打開微波爐,“叮——”3分鐘,飯熱好,接杯水,找張沙發坐下,邊吃邊刷手機接單。
“我算是名‘老騎手’了。原先,一直在老家送外賣。”高高的個子,寬寬的肩膀,說起經歷來,何海亮一肚子話。“偏遠的小縣城里,訂單相對有限。我有倆娃,一個3歲,一個5歲,正是花錢的時候。我就想著,要不,來大城市闖闖,多掙點兒!”
今年8月份,何海亮懷揣著夢想,來到濟南。咋找工作?與誰聯系?事先都沒想,準備現找。他來到金光健康城美食街,填飽肚子后,坐在街巷的長椅上正琢磨,烈日炎炎,汗水浸透了衣裳。這引起一位店家的注意。
“到‘驛站’歇會,那涼快。”店家手指街尾的橙色小屋。
“啥是‘驛站’?”何海亮笑問。當時,根據他看古裝電視劇的經驗,“驛站”是古時候“換馬的地方”,去那干啥?
店家給他指墻上的宣傳標語,何海亮看懂了:騎手歇腳的地方!
“金光健康城美食街,緊鄰3家三甲醫院,周邊有飯鋪40多家,人流量密集。光這條街,就有150多名騎手聚集。”趵突泉街道黨工委書記趙中建說,“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騎手們與時間賽跑,特別是訂單高峰期,很難抽出時間休息。等餐累了,店門口一蹲。水沒了,便找店家討。飯涼了,只能將就吃。他們急需一個能喝上熱水、吃上熱乎飯的歇腳點。”
近年來,新業態經濟迅猛發展,新就業群體規模日益壯大。為了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服務社會,濟南市因勢利導,整合各級黨群服務中心、網格服務驛站、商戶門店等資源,在商圈市場、重點街區、商務樓宇等建立起暖心驛站,為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提供全天候、一站式暖心服務。
“我們借勢發力,召開騎手座談會,面對面了解他們的需求,在這里建起‘泉新泉驛金光騎士站’,免費提供歇腳休息、飲水充電、飯菜加熱、緊急醫療等生活服務,給奔波在路上的騎手們一個休息的‘家’。”趙中建說。
那天,何海亮第一次踏進小屋,一股涼風撲面而來,令他頓感舒爽。50平方米的房間,溫馨而舒適:左手邊,擺著一張淡青色沙發;一旁桌上,置有愛心藥箱、手機充電線、微波爐等;右手邊,兩排櫥柜整齊排列,打開一看,免費餐具、維修工具、防疫物資、一次性雨衣等一應俱全。走出小屋,斜對面便是衛生間,不遠處,則是電動車充電區。
“這種感覺,既新奇又溫暖。”何海亮回憶,“看著外賣小哥進進出出,我愣在了原地,心里琢磨,這個地方真的屬于我們?”
這時,一個人走了進來,懷里抱著一箱泡面。為確保驛站正常運轉,街道安排工作人員專門負責值守,定期補充物資、清潔衛生、維護設備。
見何海亮臉生,工作人員主動上前打問。聽他正為找工作發愁,工作人員立馬上報至街道,幫他對接周邊美團站點。很快,何海亮成了濟南的一名外賣配送員,每天穿梭在泉城的大街小巷。
目前,濟南市已建成450家像“泉新泉驛金光騎士站”這樣的新就業群體暖心驛站。“力爭年底前再建成200家,實現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產業園區等人口密集區域全覆蓋。”濟南市委組織部組織二處處長黃海說。
“現在累了,就近找個驛站歇歇腳、緩緩神,夏天能乘涼,冬天能取暖,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車子能充電。”何海亮很滿意。
坐在椅子上,小憩一會,何海亮的手機又響了。接到新訂單,臨出門前,他回過頭來說道:“許多騎手像我一樣,并非本地人。但在這座城市,有人惦記著我們,這讓我們愛上了這座城市。”
既是休息場所,也是“心靈驛站”
下午4點,一位年輕小伙推門而入,走到書架前,指尖輕輕滑過一本本書,很快,找到上次讀了一半的科幻小說。“今天爭取把第三章看完。”說著,他找板凳坐下,捧起書讀了起來。
今年20歲的劉汝鋼,同樣是一名外賣配送員。訂單低谷期,他常會來驛站看會兒書。
“我從小喜歡看科幻類書籍、電影,但干這行,總是在趕路,生活匆匆忙忙,即使閑下來,也很難抽出時間單獨去圖書館、電影院,久而久之,難免覺得日子單調。”劉汝鋼說,“幾個月前,開晨會時,聽站長說起驛站能讀書、追劇,趕緊來瞅瞅。沒成想,來到這里,生活添了不少樂趣。”
“在提供生活服務的同時,也要關注小哥們的精神世界。除在各大驛站配備充電口、飲水機、微波爐等必要設施,我們鼓勵各大驛站增設圖書角、臺式電腦、電視機等文娛設施,不斷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黃海說。
第一次到驛站,劉汝鋼就被書架上的一本科幻書深深吸引了。“從此,只要閑下來,我就盼著來這看看書。不想看書,還有電影——”他拿起電視遙控器,找出電影播放記錄,“這不,前幾天,我剛在這里看完了《流浪地球》。”
劉汝鋼注意到,這兩天,桌上又多了兩副雕版印刷模具。仿照古代匠人印刷的手法,他拿起鬃刷,輕輕沾墨,均勻涂刷在雕版上,再覆上宣紙,用木拓按壓,緩緩揭開宣紙,一幅“泉新泉驛金光騎士站”的圖畫呈現在眼前。劉汝鋼抖了抖宣紙,念著上面的字:“方寸驛站有溫度,金光騎士有歸屬。”
模具旁,有一臺白色機器。“這是一臺有聲明信片打印機。”劉汝鋼點擊電腦鼠標,對準話筒錄下“謝謝你,濟南”,隨即點擊打印按鈕,白色機器立刻“吐”出一張明信片,上面印著剛剛錄過的話,掃描明信片上的二維碼,即可聽到他的原聲。
“幾天前,我在這里碰到一位同行大哥,交談中得知,他遠離家鄉,獨自來濟南打工,非常想念自己的孩子。于是,他錄下一句‘孩子,我愛你’,高興地說要將這張明信片寄給孩子,說著說著,他就濕了眼眶。”劉汝鋼說。
“我們走訪調研,了解新就業群體精神層面的需求,不少小哥提到‘歸屬感’。”趙中建介紹,“我們在驛站內配置了有聲明信片、雕版印刷等有特色的設施,希望通過這些小物件,讓他們的身心得到放松,生活多一絲溫暖。”
僅靠文娛設施還不夠。“當前,濟南市各大驛站正在探索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小哥在實踐參與中提升歸屬感。”趙中建說,趵突泉街道以黨建為引領,探索構建新就業群體積分管理體系,讓新就業群體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一線義工”。
趙中建拿起一份積分手冊,打開一頁,里面詳細標注著積分規則:“排查城市隱患、宣傳惠民政策、參加黨組織生活等,都可獲得積分。”
積分有啥用?“可用于兌換服務和實物,還與榮譽評選掛鉤。我們鼓勵黨員小哥帶頭示范,積極為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趙中建說。
不久前,劉汝鋼在這里認識了一位同行,兩人成了好友。那天,倆人又相聚在驛站,同行拍拍腿上的護膝,告訴劉汝鋼,最近,他正協助社區做好疫情防控,加了不少分,還兌換了一副護膝,“戴上暖呼呼的”!劉汝鋼心動了,也加入到基層社會治理積分行動中。
“不久前,我主動擦了公交站牌,積上首分啦!”劉汝鋼笑道,“這里既是休息場所,也是‘心靈驛站’。在這里,我發現了生活的意義。”
免費享受點單式培訓服務,隨時隨地線上聽課
11月的泉城,寒風凜凜。張康全停好車,用嘴哈哈氣,跺跺腳,徑直朝“泉新泉驛金光騎士站”走去。小屋里暖意濃濃,他從胳肢窩里掏出夾著的筆記本,打開電視上的“成長學院”課堂,一邊聚精會神地聽課,一邊埋頭做筆記。
張康全是一名網約車司機。迫于家庭經濟壓力,高中畢業后,年輕的他早早來社會上打拼。一次,他載了一名外賣配送員,得知驛站可以歇腳,決定去瞧瞧。
一天下班后,張康全來到“泉新泉驛金光騎士站”,剛進門,只見一位專家正坐在人群中,手握法律援助宣傳資料,繪聲繪色地講著勞動保障法相關知識,幾名騎手圍在身旁。
“送餐途中,遭遇事故,工傷賠償咋申請?”
“收到惡意投訴怎么辦?”
“別急,我一個個說。”專家將宣傳資料遞到大伙手中,耐心解答問題。
張康全接過宣傳資料,一瞧:“這不正與我相關?”于是,他站在一旁,跟著認真聽起來。
這位專家,其實是歷下區“泉新政策指導團”中的一員。
“許多小哥法律知識不通,導致權益保障難;有的小哥身處異鄉,政策了解不深,比如在孩子入學入托、申請補貼、就醫等方面,常常是手足無措。”黃海說,“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服務要及時調整、拓展延伸,做深、做實、做細,各大驛站應當鏈接多樣化服務,幫助小哥們紓困解難。”
于是,歷下區趵突泉街道組建由司法、心理健康、民政、人社、醫療等不同行業專家構成的“泉新政策指導團”,為新就業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健康咨詢、政策咨詢等服務。
“要說以往,一年出車300天,每天窩在這小車廂,哪來精力去深入了解這些政策?真遇上事兒,也不知道該找誰求助。”張康全話鋒一轉,“如今,不再是單打獨斗,有難事兒,請教‘指導團’。網約車司機權益保障有新規,就醫、入學有新政策,都能從‘指導團’那了解到,‘知識庫’不斷更新。”
在驛站,張康全不光學了新政策,還掌握了新技能。有一天,他注意到驛站的墻上貼了各種二維碼。
“你掃掃這個,還能聽課哩。”街道工作人員指向其中一個二維碼,“課程已同步到這臺電視上,觀看更方便。”
于多數新就業群體而言,他們普遍面臨著職業發展的難題:學歷普遍不高,職業晉升路徑窄,轉行發展困難。為破解這道難題,濟南市從技能提升上發力。
“市里動員各區縣和高校有針對性地開設技能提升培訓項目,歷下區依托濟南職業學院、山東物業管理專修學院、山東商貿學校等院校,在全市率先建設新就業群體‘成長學院’。”黃海介紹。
“這幾年,一直想再考個證,學門新技能。但一沒時間,二怕花錢,三不知從何下手。”張康全按照提示掃碼,打開“職業全能培訓庫”,仔細一翻,培訓課程五花八門:“真是有種挖到寶的感覺。”
培訓庫里,有機電維修、企業管理等8個大專教育專業,網絡營銷師、外賣運營師等12項短期技能培訓項目。此外,“成長學院”還開通了創業云課堂,免費提供“點單式”服務,學員隨時隨地可在線上選課、學習。
當天晚上,張康全就把課程大體瀏覽了一遍,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機電維修類課程。試聽幾節后,當機立斷,打開端口報上名,開始打卡學習。
“每天晚上8點,訂單相對較少時,我就拿出一個小時的空閑時間,來驛站打卡學習。這兒有無線網絡、學習的桌椅,還能從電視上免費聽課。”張康全說,最近,他正與家人商量,決定再拼一把,爭取考個大專。
“小哥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積分活動,攢夠一定分數,可以減免部分學費。下一步,我們準備開設線下課堂,為有考證、考學、創業等想法的新就業群體提供一對一線下輔導,針對性解惑答疑,精準化開展培訓指導。”濟南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蘇旭勇說。
聽說攢積分可以減免學費,張康全干勁十足,也成了一名基層社會治理“義工”。“前幾天,我還協助交警處理了一起交通事故嘞。”張康全翻開筆記本,字跡密密麻麻,“盼著線下盡快開課,我攢了不少問題,等著請教老師呢。”
晚上10點多,張康全收起筆記,繼續接單。“出發!還能再干倆小時。”張康全眼里閃著光,“趁著年輕,借著好政策,給自己充充電。腳下有路,未來可期,只要肯學,總會圓夢的。”
采訪結束,夜已深,記者走出驛站,美食街上,一家家小店陸陸續續打烊,但身后的驛站,燈光依然明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