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3-01-06 08:38:01
原標題:梨園春色閱不盡(護文化遺產 彰時代新義)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梨園春色閱不盡(護文化遺產 彰時代新義)
來源:人民日報
隴劇、秦腔、越調、采茶戲……近日,2022年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在廣西民族劇院劇場舉辦,來自21個省區市的43個藝術院團齊聚一堂,輪番演出48個經典劇目(折子戲),涵蓋40個戲曲劇種。此次展演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共同主辦,廣西壯族自治區戲劇院承辦。這是繼2012年以來,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的第二次舉辦,生動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的成果,呈現梨園戲韻的燦爛多彩。
致敬經典
好戲連臺
廣西民族劇院,鼓點鏗鏘,大幕緩緩拉開,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正式開始。婺劇武戲專場上演,演員們精彩的絕活兒引得臺下陣陣喝彩,觀演高潮迭起。
為期一周的展演里,婺劇《火燒子都》、秦腔《潞安州》、南昌采茶戲《秧麥》、唱劇《春香傳》、北路梆子《打神告廟》……輪番上演的劇目,流派紛呈,特色鮮明。生旦凈丑,唱念做打,梨園春色閱不盡,絲竹相和有余音。
據介紹,本次展演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旨,集中展示一批凝聚表演藝術精粹、彰顯古樸傳統特色、堅守藝術本體的經典戲曲作品,尤其注重戲曲絕技絕活的發掘展示,鼓勵地方特有劇種和稀有劇種的精彩亮相。一出出經典劇目,令戲迷大飽眼福。
除了演出內容尊重傳統,演出形式也盡可能回歸傳統。
引人注意的是演員不戴麥克風。兩層樓的劇場,演員們或雄渾沉穩、或清麗婉轉的嗓音要響徹劇院,考驗著聲音的真功夫。
如此安排,也是為了激勵演員打好基本功。“練功一天不可荒廢,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甘肅省隴劇院業務演出部主任史志軍說。此次,甘肅省隴劇院帶來隴劇《司文郎·闖獄》,演員精彩的甩發絕活兒贏得陣陣喝彩。
“中國戲曲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反映的是民族的氣質與個性。”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王馗介紹,此次參演的40種地方戲中,有許多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反映了我國戲曲之多元,文化遺產之豐富。
線上展演
文化惠民
臺上,演員們唱得用心、演得賣力。臺下,戲迷如癡如醉。“我喜歡黃梅戲,也想看看其他戲曲,現場感覺很震撼。”23歲的覃仙玉在南寧讀大學,此次提前買票,連續看了兩天演出。
市民楊周全特意帶著老人和5歲的孩子一同來看戲,“單場演出票價為30元或50元,用文惠卡買還打折,很劃算。”
“這次來看戲的年輕人很多,還有大人專門組織小朋友來看戲。”廣西戲劇院票務工作人員黃穎春介紹,還有許多專門從外地趕來的戲迷,“有觀眾從吉林過來,第二天就回去,只為專程看一場開幕演出。”
為了增強戲曲藝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展演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渠道,所有劇目均通過文化和旅游部“文藝中國”視頻號等平臺進行線上直播。此外,展演還邀請了一批戲曲領域的網絡達人,制作精彩的短視頻線上發布。其中一則桂劇《打棍出箱》片段獲得眾多點贊,網友留言“民族瑰寶”“真是妙不可言”。
熱烈的觀演互動,拉近了傳統戲曲與現代生活的距離。“通過短視頻等更貼近現代觀眾的敘述方式,能更大程度地吸引網友尤其是年輕觀眾的注意。”廣西戲劇院宣傳科副科長李曉雨說。
為了保證這場戲曲盛宴的順利舉辦,承辦方廣西戲劇院積極做好保障工作。“這是戲曲人的一場盛會,大家期盼這一天太久了。”廣西戲劇院院長龍倩說,在廣西文化和旅游廳的支持下,劇院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演出,“每個人都在盡最大努力,這也是我們戲曲人一貫傳承的精神。”
培育人才
薪火相傳
兩名演員手持棍棒,一棍下來,主角瞬間避開蜷身入箱。再一棍,主角彈出,挺身躺在箱上,如此反復幾次,看得人驚心動魄——桂劇《打棍出箱》的一幕,亮出了該劇種的經典絕活。
“我多年前看過一次桂劇《打棍出箱》,但這次演出更加精彩,單提入箱的后空翻和在箱子邊旋轉著甩發,這些動作難度很高。”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國家級非遺淮海戲傳承人魏佳寧說,“不同地方戲的唱腔、念白、表演技巧不同,可以借鑒人家的技法絕活。”
贏得滿堂喝彩的背后,是演員千百次的摔打歷練。
“有一次進箱子時不小心磕在了邊緣,但因為演出時整個人高度興奮,完全沒覺得疼,就繼續演。”《打棍出箱》的演員王培只有20歲,面對高難度的動作,坦言也會感到緊張,但如今他已經能夠擔當“挑大梁”的角色。
記者了解到,本次參加展演的演員全都小于45歲,領銜參與的演員平均年齡只有34歲。川劇《樵子口》主演白孟迪只有19歲,已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戲曲表演)一等獎。28歲的山東省臨沂市柳琴戲傳承保護中心二級演員郭琦,在媒體見面會時現場清唱了一段“彈舌花腔”,展現出扎實的基本功。
古老戲曲薪火相傳、代代接續,離不開新鮮血液的不斷注入。“我們要求每個年輕演員能演3場大戲、5出折子戲,非遺傳承人必須帶一名青年演員。”龍倩介紹,廣西戲劇院下轄劇團倡導“以戲帶功”的方式培養青年,讓演員在演出實踐中不斷成長。
“我們這次還專門帶了20名年輕團員參觀學習。”福建省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副主任陳娟娟說,“年輕人綜合素質更強,溝通能力更好,更能傳播好地方戲曲。”
郭琦此次演出的是柳琴戲《拾棉花》,她師承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王曉紅。作為王派第六代傳人,除了繼承前輩的招式,郭琦對角色也有自己的思考,“我飾演的玉蘭勤勞淳樸可愛,一招一式都要大方成熟。”
本次展演還評選出“2022年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表演藝術傳承英才”榮譽,鼓勵青年演員繼續做好地方戲傳承工作,彰顯新時代戲曲人才守正創新、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
堅 守
地方戲要走得更遠,培養觀眾是必由之路。不斷打磨提升演出品質,用優質演出吸引觀眾;降低觀演門檻,讓更多熱愛戲曲的觀眾看得上戲;積極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讓演出進鄉村、進校園、進企業……10年來,廣西戲劇院開展文化惠民演出4100余場,觀眾達313.8萬人次,面向學生的義演活動取得突出效果,許多青少年表現出對戲曲濃厚的興趣。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一代又一代戲曲人的堅守,也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我們有理由相信戲曲的未來會更加光明。
——廣西戲劇院院長龍倩
熱 愛
高甲戲是閩南地方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這次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參加展演的是喜劇《連升三級》,這部劇自1958年創排以來常演不衰,曾走進鄉間、走出國門,收獲許多好評。這些年在國家的支持下,我作為非遺傳承人陸續帶了3批徒弟,最看重的就是演員對藝術的純粹追求。我們的演員以一群熱愛戲曲的年輕人為主,團內氛圍也很融洽。熱愛是戲曲發展的沃土,一群熱愛戲曲的人聚在一起才能演出觀眾都愛看的戲。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高甲戲傳承人陳娟娟
傳 承
越調流派眾多,表演藝術家申鳳梅創立的“申派”擅演三國戲,以女生飾演男角。我是“申派”第三代傳人,也是中國戲曲學院首屆越調表演學士。前輩塑造的諸葛亮形象,有的儒雅親和,有的瀟灑樸實,申鳳梅的唱腔和念白就融入了京劇表現手法,獨具一格。而我的個頭較高,扮演的諸葛亮又多了幾分莊重。師父常以申鳳梅的話教導我們:學我者生,像我者死。戲曲藝術的發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突破,在傳承與創新中得到更多生命力。
——河南省越調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演員胡紅波
(本報記者 祝佳祺采訪整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