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1-17 09:17:01
原標題:文化引領,鄉村產業振興大有可為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文化引領,鄉村產業振興大有可為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 李 琤
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指出,要全面推進“五個振興”,統籌部署、協同推進,抓住重點、補齊短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
去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把“文化引領、產業帶動”“農民主體、多方參與”“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規劃、特色發展”作為基本原則,并提出到2025年,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有效機制基本建立,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鄉村文化業態豐富發展,鄉村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鄉村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文化產業對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帶動作用更加顯著,對鄉村文化振興的支撐作用更加突出。
發展鄉村產業,最重要的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鄉村資源、產業基礎、人文歷史等優勢為依托,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本地的鄉村產業。不少省區市也明確了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提出了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建立會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機制、加強項目建設和金融支持、統籌規劃發展和資源保護利用四方面政策舉措,不少地區充分發揮縣域統籌規劃、資源配置作用,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示范做法。
文化資源的充分挖掘與轉化是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基礎。文化能否賦能鄉村振興,首先在于文化能否得以呈現、轉化和傳承。在浙江江山,大陳村巧用一首村歌帶動整個鄉村富起來。歌曲《媽媽的那碗大陳面》,圍繞大陳村孝文化故事“大陳面”創作,不僅成為村民關系的橋梁和紐帶,還延伸出微電影、婺劇、越劇、舞臺劇、音樂劇等多種版本,讓大陳村的品牌文化得以進一步推廣。村歌還助推了“大陳面”品牌產業的開發。如今,大陳村的大陳面年產2000噸,產值800萬元。得益于村歌的品牌效應,大陳村各項產業陸續振興,游客慕名而來的同時,吸引了村里的年輕人紛紛回鄉創業。在浙江鄉村,大陳村是“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的一個縮影,這樣的蝶變還在各地不斷發生。為了更好地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浙江實施“萬戶農家旅游致富計劃”,指導農村集體經濟有效整合閑置宅基地、空置房產、山林農田等資源,盤活鄉村存量資產,充分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連片規劃引入社會資本,因地制宜發展鄉村休閑、生態旅游、綠色康養、文化創意等興業富民多元業態。
特色項目的打造與升級是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重點。近幾年,山東省各地以傳統工藝振興為契機,培育有地域特色的傳統工藝產品,開發民間藝術、民俗表演項目,推動齊魯民俗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在山東沂蒙老區臨沂市,以非遺手工藝加工為依托,開展技術傳授和技藝培訓,帶動鄉村開拓創業就業的新路子。當地在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聘請26名手工技藝精湛的非遺傳承人、手工藝人為工藝導師,并將其所在的企業、制作室作為示范場所,命名為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傳承實訓基地,統一掛牌,鼓勵非遺傳承人、手工藝師帶徒傳藝,每培訓一名學員并學成相關技藝,給予500元補助。濰坊市堅持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在尊重和激發“守藝人”主動性與創造性的基礎上,兼顧傳承和創新。通過梳理整合非遺、傳統手工藝資源,將其與當地經濟、文化等生產要素有機整合,著力構建“研發—設計—制造—營銷”的整體優化路徑,優化文化生態、生產環境,推動非遺以“手造”的嶄新面貌出村、破圈、進城、走向世界。
體制機制的突破與創新是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推進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意味著文化產業要從粗放的發展模式向高層次精細化的發展方式轉換,而制度創新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障。在河南,光山縣作為“文產特派員”制度試點首倡地,目前已成功掛牌“文產特派員之家”及“河南鄉創賦能中心光山基地”,頒布并實施了《光山縣域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工作方案》,共對接了30個文化產業特派員項目,其中7個項目已落地簽約,圍繞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建設縣域共同富裕單元、打造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推動鄉創品牌和優質資源聚集,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力和行業號召力,越來越多的優勢資源和人才正在源源不斷向光山集聚。
此外,振興鄉村還要充分挖掘、激活鄉村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加大文化要素整合與產業耦合力度,以此提升鄉村人文價值,增強鄉村審美韻味,建構獨具特色的主題形象。江蘇鄉村根據區位特征和生態資源,堅持農文旅融合發展,一村一策、以點帶面,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同時,各地在精準把握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新特征,推進鄉村旅游從“旅游+”向“+旅游”轉變,培育鄉村旅游非遺研學、體育康養、自駕車露營等新型業態,形成了集鄉村微旅行、緩度假、輕奢露營、紅色旅游等于一體的現代化鄉村旅游產品體系。通過特色田園鄉村、美麗鄉村示范村、宜居村、民宿村和田園綜合體“五村共建”,形成了全域美麗鄉村建設新格局。
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文化是根本,要深刻理解鄉村的文化血脈,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產業是載體。如何把鄉村手藝人的“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把生動的文化資源轉化成文化產品進而形成產業,充分挖掘鄉村文化的價值,搭上鄉村旅游發展的快車,以文化產業發展帶動鄉村與世界聯結起來,豐富鄉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農民文化素養,塑造鄉村文明新風尚,讓物質和精神生活都富起來,實現的路徑還有待開創,需要多方力量的廣泛參與,從科技、信息、創意、市場、金融等環節解決產業發展難題。
同時,還要注重加強對鄉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以重點產業項目為載體,促進更多資源要素向鄉村流動,形成農民主體、企業推動和人才會聚的合力,做強產業發展大文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