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23-03-13 10:00:03
原標題:以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國防教育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以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國防教育
來源:解放軍報
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國防文化作為反映國防價值理念、知識體系和行為規范的特殊文化形態,為國防教育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今天,我們深入推進全民國防教育,就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厚滋養,發揮好國防文化鑄魂育人的功能作用,不斷提高全社會的國防意識和國防素養。
厚植“家國天下”的愛國情懷。儒家文化體系中“家國天下”的道德觀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中,從“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再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雖然社會形態、家庭結構、價值觀念在不斷變化,但“家國天下”的觀念卻深入一代代中國人的內心世界,始終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從舊中國積貧積弱、民不聊生,到新中國繁榮發展、全面小康,歷史昭示我們,只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個人夢想才能真正實現。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生不息的發展動力。深入推進全民國防教育,首要的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人們厚植“家國天下”的愛國情懷。因此,我們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和榮譽感。
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古人云:“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征無義。”能戰方能言和,有備始能無患。只有進行扎扎實實的戰爭準備,才能平時懾戰、危時止戰、戰時制勝,才能真正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目的。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離不開一支強大軍隊的支撐,也離不開全民國防意識的增強,離不開眾志成城的力量。武備之要務,當以強心為先。國防教育就是為一個民族“強心”。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上升,國防教育的時代條件、使命任務、主體對象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深入推進全民國防教育,就要引導人們強化“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的憂患意識,牢記“仁必有勇,無忘武備”的訓誡,使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我們要根據時代發展和形勢變化,與時俱進不斷優化拓展國防教育內容,加強國防理論、國防知識、國防歷史、國防法規、國防科技、國防形勢與任務、國防技能學習教育,用更富時代性、針對性和感染力的教育內容,確保全民國防教育扎實有效。
強化崇軍尚武的思想觀念。從軍報國,保家衛邦,自古以來便是諸多有志之士的共同追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崇軍尚武精神。回溯前賢往事,從來不乏“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感喟和“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慷慨。從“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的遠大志向,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魂牽夢縈;從“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邁雄放,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的使命責任……雖然時代不同,境遇各異,但對軍旅生涯的向往和強烈的家國擔當一以貫之,始終在國人的精神血脈中激蕩回響。歷史昭示我們:“國無防不立,善教得民心。”思想防線是一個國家最有效的國防,國防教育是往一個民族的靈魂里熔鑄精神、思想里滲透價值、骨髓里注入憂患、腦海里輸送責任,只有常懷崇軍尚武、固我國防的意識,才能夯實中華民族的生存根基。深入推進全民國防教育,就是要強化全民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培育崇軍尚武文化,增強全民國防教育的滲透力、影響力,激發人們熱愛軍隊、尊崇軍人的真摯情懷,使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建筑大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