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3-25 14:49:03
原標題:青銅峽間的浪漫傳說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青銅峽間的浪漫傳說
來源:中國文化報
李欣然
“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青銅峽市,有著黃河上游最后一道峽谷——青銅峽黃河大峽谷,它由賀蘭山余脈和牛首山相夾而形成,素有“黃河中上游第一峽谷”的美譽,全長10公里,谷寬800米至1000米,兩側(cè)崖壁高80余米,呈現(xiàn)出一派粗獷豪放的美感。如今,青銅峽黃河大峽谷被開發(fā)為國家4A級景區(qū),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游覽。
進入大峽谷景區(qū),不論選擇哪條游覽路線,寧夏水利博覽館都不可錯過。自秦漢時期起,古人便在如今的青銅峽地區(qū)開鑿水渠,寧夏引黃古灌區(qū)14條古渠中的12條都位于青銅峽。博覽館內(nèi),上百件文物和模型直觀地展現(xiàn)了青銅峽古往今來水利工程的所需道具和開渠步驟,將當(dāng)?shù)赜凭脿N爛的引黃灌溉歷史生動地呈現(xiàn)在參觀者眼前。
走出水利博覽館,不遠處便是矗立于黃河上游的青銅峽攔河大壩。導(dǎo)游講解,這座大壩以灌溉、發(fā)電為主要功能,兼顧防洪和防凌等,正是它的建成結(jié)束了寧夏平原2000多年來無壩引水灌溉的歷史。回想方才在博覽館中看到的寧夏引黃灌溉史,無數(shù)先人曾用智慧和勤勞將黃河水引入這片平原,將其變得肥沃富饒;新中國成立后,建設(shè)者又繼承了古人意志和智慧繼續(xù)興建大壩,帶動了寧夏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shè)和工業(yè)發(fā)展,令人不禁感嘆,這座攔河大壩宛如一座豐碑,昭示著中華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傳承。
隨著人流繼續(xù)向前來到游船碼頭,下一站就是這次旅途中期待已久的目的地——十里長峽。相傳,這座峽谷之所以被稱作青銅峽,是因為當(dāng)年大禹在此治水時開鑿山巖所用的斧頭和鍬等器具皆是青銅鑄造。水患平息后,大禹將工具熔化并鑄成一尊青銅大鼎。為紀念大禹治水的壯舉,后人便將這座峽谷命名為青銅峽。實際上,根據(jù)《寧夏府志》的記載,這座峽谷“對巖山石嵯岈,與河流映照,時作青紅色,疑返照之翻赤壁,此殆青銅峽之所由名歟”。也就是山石在日照下泛著金黃的光澤,又在藍天和黃河水照映和襯托之下呈現(xiàn)出青銅之色,因此得名青銅峽。然而,比起后者基于現(xiàn)實的解釋,前者作為傳說更為青銅峽的風(fēng)光增添了浪漫色彩,游覽間仿佛能夠看到山壁上大禹帶著人們開山治水,聽到滾滾河水中回蕩著銅鎬敲擊山巖的清脆回響。蜿蜒曲折的河道里,湍急的水流托著游船顛簸前行。沿途兩岸山壁高聳,氣勢磅礴。除了壯美的山巖,岸邊還有秦王古渡、觀音神像、天書雄閣、賀蘭睡佛、青銅禹跡等諸多自然形成的奇特景觀,令人仿佛置身于畫卷之中,目不暇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