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3-03-31 16:01:03
原標題:丁寶楨治水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丁寶楨治水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提到丁寶楨(1820—1886)的名字,許多人都不陌生,這位晚清大臣“前門接旨,后門斬首”,以大智大勇斬殺了御前大太監安德海,發明了“宮保雞丁”這道舌尖上的美味佳肴。而對他治理水患、興修水利等事跡卻鮮為人知。
丁寶楨并非水利專家出身,但他為官心系百姓民生,十分關注防洪、灌溉、水運等治水要事,兩治黃河水患、完成都江堰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修復、開通四川至貴州、云南數百公里的鹽運航道。在任山東巡撫、四川總督期間上奏的400余折奏章中,關于治水相關的竟多達65折。
山東黃患堪稱“無歲不決,無歲不數決”。1871年,黃河在鄆城縣侯家林決口,多個州縣被淹。新任河道總督喬松年以“費用浩繁”為由極力推脫。而時任山東巡撫的丁寶楨素以治黃為“政事第一要務”,顧不上有越俎代庖之嫌,決意抱病銷假,親自督修。這年正月初二,他就帶病趕赴工地,深入勘測,擬定方案,日夜與工人夫役同甘共苦,民眾也備受鼓舞,爭先恐后搶救決口。兩個月之內,不僅成功堵住決口,還增筑堤壩一百多里,受到同治帝嘉獎,稱其“勇于任事、督率有力”“艱巨獨任、功成迅速”。
1873年夏,黃河石莊戶決口,丁寶楨決定在嚴冬時節河水干涸時堵塞。他因請假回鄉修葺被盜損的祖墓,將堵塞重任委托給同僚。但直到次年10月,丁寶楨回任銷假,才得知工程尚未動工。看到眼前一片汪洋、民不聊生,他十分痛心,一邊盡力撫恤災民,一邊立即著手組織督修,并于1875年春完成工程合龍。同月,丁寶楨又奏請“再就北面灘地接筑長堤”,歷時5個月,在石莊戶下游筑起了250里的障東堤,保障了近百年來此地黃河不再決口。
1876年,丁寶楨調任四川總督,又開啟了十年治蜀的進程。其時,都江堰年久失修,水患日甚,且每年都因為春灌無水,導致農民連年到官府上訪。于是,丁寶楨上任第二年便開始了組織大修都江堰的工程。丁寶楨將都江堰分水魚嘴等重點堤堰部位全部改用條石修砌,意在修建成永久性的防洪堤,以免“歲修累甚”。然而,工程剛竣工,岷江就遭遇了百年難遇的大洪水并歷時一月之久。盡管整體上新整修的都江堰工程質量經受了嚴峻的考驗,但部分工程仍被毀壞。當時恰值洋務運動與守舊勢力爭斗,守舊派借機要求調查身為洋務派中堅的丁寶楨。調查表明,不僅工程符合技術規范,也沒有查出貪腐問題。但清廷仍以“堰功敗于垂成,復蹈明之覆轍”為由,將丁寶楨降級,仍保留總督之職。丁寶楨并未怨天尤人,反而自備經費,再次興工修治,到1880年終于功成,灌溉面積由原來的一萬畝擴大到十幾萬畝,結束了都江堰百年不治的歷史。
丁寶楨之所以能在興水利治水害方面如此成績卓著,跟他善于對治水的領導和管理是分不開的。他在治水過程中不唯上、不唯古,實事求是,科學治水。在工程施工中,他不僅成立了指揮部門,還專門設立了類似現代的會計、統計、審計、監察等機構。他還十分重視工程管理和經費使用,制定了比較完備的災民參與修堰和經費核算管理制度。丁寶楨把治理水害、興修水利的每筆工程賬目都算的明明白白,分毫不貪。如1875年丁寶楨督監修筑黃河障東堤結束后,拉出了“菏澤賈莊大工合龍收支各款清單”,尾數精確到“六錢九分八厘”,余款精確到“四十五兩三錢二厘”,并親自撰文書寫障東堤碑,此碑至今仍屹立在菏澤李村鎮黃河岸邊,在碑文中用近一半的篇幅記錄工程賬目,意在向朝廷、向百姓、向歷史交一筆客觀真實的明白賬。
丁寶楨一生風清氣正、廉潔奉公。搶修黃河賈莊口工程原計劃用銀98萬兩,丁寶楨厲行節儉,親自督率,竣工時僅用了54萬兩,節資幾近一半;朝廷獎勵的4萬兩銀,他如數撥給貴州修建道路橋梁;他常年扶危濟困,平日俸金多數用來接濟貧民,捐助教育;從政20余年后唯一的一次回鄉,也不忘倡導辦學,為鄉村的私學題匾,為家鄉的書院維修捐款。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他身為朝廷重臣、封疆大吏,晚年竟要靠舉債度日。病危時,他認為所欠債務已無力償還,只能上奏朝廷:“所借之銀,今生難以奉還,有待來生含環以報。”最后竟靠“僚屬捐送賻金”才得以入土為安。丁寶楨逝世后本應葉落歸根,歸葬貴州,但老家蕩然無存。丁寶楨任職山東按察使后,便攜家眷和族人到山東。因此,丁寶楨病逝后,山東百姓聯名請求將其靈柩運至濟南安葬。光緒帝為之動容,同意“準葬山東”。四川、貴州、山東千萬百姓更是無不“思之輒隕涕”。
丁寶楨的同僚,曾如此評價他,“其嚼然不欺,其毅然不撓,其知有國而不知有身,其天性然也”,可謂知人之論。
(作者單位:水利部綜合事業局紀委)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