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檢察日報
2023-04-03 09:16:04
原標題:1.7萬余只中華蟾蜍幼苗放流東泇河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題:1.7萬余只中華蟾蜍幼苗放流東泇河
來源:檢察日報
本報訊(記者盧金增 通訊員趙新迎 李靖)“2022年冬天以來,俺們臨沂市場沒人賣蛤蟆肉了。”近日,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檢察院檢察官走進轄區某農貿市場開展檢察公益訴訟“回頭看”活動,市場負責人說道。“自去年你們來監督放蛤蟆苗以后,東泇河附近的村民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了。如今來越冬的鳥多了,等到夏天,東泇河肯定‘呱呱’聲不斷。”蘭陵縣苗莊村村民開心地說。
事情要從2021年說起。“我的小孩得了白血病,聽說吃蛤蟆能治療白血病,所以我想抓幾只給孩子治病。村東邊的東泇河里就有蛤蟆,平時也有人抓。”白某口中所說的“蛤蟆”,學名蟾蜍。該案中,白某獵捕的是中華蟾蜍。白某供述,2021年5月至11月,她非法獵捕1.7萬余只野生中華蟾蜍,宰殺后,部分蟾蜍肉給孩子食用,部分出售給農貿市場攤販。
案件移送到羅莊區檢察院后,承辦檢察官認為此案不僅涉及刑事犯罪,也涉及公益損害賠償問題,于是將線索移交到公益訴訟檢察部門。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非法獵捕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價值1萬元以上構成犯罪。白某非法獵捕蟾蜍的價值認定不僅對該案是否構成犯罪至關重要,也關乎公益訴訟損害賠償金額的確定。
辦案檢察官迅速行動,一方面前往白某非法獵捕的現場進行調查核實,了解白某的獵捕行為對當地生態平衡的損壞程度,就如何修復展開調研;另一方面,多次咨詢臨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行政部門,聯合公安機關、物價部門召開座談會確定涉案蟾蜍價值。最終,物價部門認定涉案蟾蜍價值8.4萬余元,達到刑事犯罪追訴標準,同時檢察機關作為公益訴訟起訴人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經法院審理,白某表示認罪認罰,也愿意承擔生態修復責任,但因家庭經濟困難,申請以其他方式替代進行生態環境修復。檢察官經征詢專家意見、與各方細致溝通,最終與白某達成調解協議,認可由第三方機構出具的修復方案:修復方式為增殖放流,要求白某在蘭陵縣東泇河沿線放生1.7萬只人工養殖的中華蟾蜍。
2022年9月,在羅莊區檢察院檢察官及蘭陵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工作人員監督下,白某帶著1.7萬余只中華蟾蜍幼苗來到東泇河畔,沿河道分批次放生。“我深刻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東泇河生態環境的破壞,希望今天放養的蟾蜍苗可以彌補之前的錯誤。我今后一定以此為戒,遵守法律。”白某慚愧地說。
“打擊生態領域犯罪只是手段,保護和修復生態才是目的。以替代性修復方案恢復生態,是羅莊區檢察院近年來履行檢察公益訴訟職能的一項新探索,也是當前打開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新局面,筑牢生態環境保護屏障的務實舉措,更是檢察人員的一份情懷與擔當。”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文康(臨沂)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主任程萍告訴記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