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3-04-20 08:48:04
原標題:春光里,看萬象“耕”新沃野織錦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春光里,看萬象“耕”新沃野織錦
來源:光明日報
【經濟界面】
春光融融、暖風陣陣,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的高標準農田上空,無人機來回穿梭,為水稻種植施加底肥;蘇北田野上,泛著青綠的麥穗齊刷刷地往上冒;內蒙古自治區科右前旗巴漢浩特嘎查,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項目現場機聲隆隆,施工人員正加快進度打井,為馬上到來的春播做好準備……
春色正濃,農事漸緊。我國幅員遼闊,當捕捉農忙的鏡頭掃過大江南北,不難發現各地進度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田壟上農人躬身稼穡的忙碌身影。看,他們在廣袤田野辛勤耕耘,在平疇沃土里織出錦繡畫卷,那帶著泥土清香的空氣里,撲面而來的是無限希望和生機!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農業生產的進展直接影響著全年糧食生產。當前,全國春播春管狀況如何?放大希望的土地上這幅春和景明的春耕圖景,記者擷取一些地方進行了采訪。
1、春播春管有序進行 為夏糧豐收打好基礎
4月19日,內蒙古扎賚特旗五道河子農牧專業合作社的黑土地上機聲隆隆,大型農機在地里穿梭往來,拉開了當地糧食作物春播的序幕,一幅春耕的忙碌景象次第展開。
“今年扎賚特旗糧食播種面積要完成540萬畝以上,建設黃金玉米產業示范區、優勢玉米產業示范帶和‘興安盟大米·扎賚特味稻’黃金種植帶,水稻種植面積保持在70萬畝左右,玉米種植面積要穩定在401萬畝以上,大豆種植面積要擴大到50萬畝。”扎賚特旗農牧和科技局局長陳健告訴記者,預計5月20日前可結束玉米播種,水田插秧工作在5月5日左右展開,5月25日前可全部結束。
而在溫度相對較高的南方,春播已“先行一步”。湖南省已完成早稻播種面積1816萬畝,油菜播栽面積較往年增加超200萬畝。江西上饒鄱陽縣今年充沛的雨水為早稻栽插提供了有利條件,全縣110萬畝早稻栽插全面鋪開,預計4月下旬迎來機械插秧高潮。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截至4月16日,全國已春播糧食面積1.4億畝,完成意向面積的15.1%,進度同比快0.6個百分點。分作物看,早稻育秧基本完成、播栽近六成,中稻育秧過五成,薯類已播過三成,春小麥已播過四成,春玉米已播過一成,春大豆已播7.5%。 農資保障方面,據農業農村部農資保供專班調度,截至4月12日,省、市、縣三級春耕化肥下擺到位率分別為94.0%、93.7%、87.7%。
記者了解到,目前,糧食主產省份春灌工作已全面展開,全國大中型灌區已累計放水150億立方米,灌溉農田超過1.5億畝,春灌進度已過4成。與此同時,當前,冬小麥陸續進入抽穗灌漿生長階段,既是產量形成的重要時節,也是小麥赤霉病等重大病蟲害防控關鍵時期,田間管理有序推進。
連日來,山東省嘉祥縣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全面查看近期小麥苗情墑情和病蟲害情況,對冬小麥“一噴三防”工作進行現場技術指導,普及安全用藥常識,現場“把脈”,為種糧大戶講解有關小麥病蟲害防治知識。“以前我種的小麥出現了病害不知道該用啥藥,現在好了,農技專家‘下地’服務,俺們不懂的直接問。”一大早,山東省嘉祥縣仲山鎮郟營村村民郟守明就圍著前來指導的技術員問個不停。
“目前,嘉祥縣小麥陸續進入孕穗抽穗期,也是小麥白粉病、赤霉病、條銹病、蚜蟲防控關鍵時期,要趁著天氣好把藥噴上去,預防病蟲害。”嘉祥縣農業農村局植物保護科科長、研究員高先濤介紹,目前,嘉祥縣的67.1萬畝小麥已“一噴三防”10.5萬畝,預計4月底前普防普治一遍。
在河南,18個地市已同步啟動冬小麥“一噴三防”工作,協助做好田間管理;在安徽碭山,當地利用空中植保無人機和陸地自走式植保機等對57萬畝小麥進行立體式管理……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指出,小麥穗期是病蟲害防控關鍵時期,防控任務占全生育期70%以上。各地要抓住關鍵時期,落實關鍵措施,抓好“一噴三防”補助政策和技術措施落實,確保農時到、作業到,噴防作業全覆蓋,全力夯實夏糧豐收基礎。
2、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更好保障糧食安全
一犁新雨破春耕。4月18日,湖北省長陽縣枝柘坪村,伴隨著破地開犁的“突突”聲,幾輛拖拉機在水田里翻耕新土,為即將到來的插秧季做準備。望著眼前這片高標準農田,長陽縣枝柘坪泉硒高山冷水米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姚振華臉上掛滿了欣慰:“過去這兒地勢低,農田常遭水患,種田全靠‘天收’。慢慢地,小改大、坡改梯、薄改厚、脊改肥,經過高標準農田改造,咱山區的水稻種植也實現了機械化!”
2021年開始,枝柘坪片區5000畝農田開始試點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新修建機耕道和灌溉水渠,不成規模的貧瘠地逐漸變沃土,現代化農田規模顯現。
在全國各地,這樣的變化幾乎隨處可見。曾經的碎田“改頭換面”,成為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成為各地實施藏糧于地戰略的生動實踐。從全國看,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畝均糧食產能一般增加10%~20%。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指出,今年我國將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補上土壤改良、田間灌排設施等短板,統籌推進高效節水、水肥一體化設施建設。
藏糧于地,還要藏糧于技。“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河南省正陽縣盧寨村水稻育秧基地里,水稻種植大戶陳海州正帶著村民搶抓農時,搬運、擺盤、覆膜……確保秧苗在最佳節令育出移栽。“秧苗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水稻是否豐收。育苗首先要選擇優質的水稻品種,再采用機械化科學育秧,有效提升育秧效率和秧苗質量。”陳海洲抓起一把種子告訴記者。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楊海生表示,今年全國農作物種子市場總體上供大于求,品種結構更加合理,種子質量水平穩步提高,總體質量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目前,春夏播作物的種子市場供應充足,基本上都已經鋪貨下擺入戶到位。
科技裝備支撐是藏糧于技的重要內容。4月18日,江蘇泗陽縣三莊鎮嵇集村種田大戶嵇小艷正用無人機給孕穗揚花的1600畝麥子撒施孕穗肥和噴灑防治小麥赤霉病的農藥。“我家光用于稻麥植保的農業機械就有五六臺,其中無人機有兩臺。這些機械可以一機兩用,既能噴藥,又能撒肥。像這無人機一次能加滿35斤藥劑,10分鐘飛一趟,一天能飛五六百畝,兩天基本就能飛完。省勁又快,效果好,不傷麥苗。”在泗陽種糧大戶中小有名氣的嵇小艷可是個“全科農機手”,農機操作的“十八般武藝”,她可是樣樣精通。“我家的農業機械大小總臺數有25臺,從種到管,從栽到收再到烘,全程實現了機械化!”嵇小艷的話里帶著自豪。
5月1日起,嵇小艷就要開始水稻育秧了。“我家有兩臺自走式育秧機。往年育秧時,我駕駛著裝滿稻谷、營養土的育秧機,順著秧田畦溝行走,放秧盤、撒種、覆土、蓋膜,一氣呵成,然后上水。每臺育秧機一天能育秧三畝地,沒有現代化的農業機械,神仙也種不了這么多地喲,現代農機可是幫了我們大忙哦!”說話間,嵇小艷不自覺抬高了嗓門。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預計今春期間全國將有超過2250萬臺(套)各型拖拉機、耕整地機具及播種機、水稻育插秧機具等農機具投入農業生產。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指出,一是要嚴格耕地用途管控,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完成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務,抓緊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要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用現代化農業設施來更好保障糧食安全。二是強化科技裝備支撐,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農業科技自立自強,聚焦提高單產,逐個品種拿出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集成組裝的綜合性解決方案,向科技要產量、要產能。
在一塊塊耕地提升的潛力里,在一粒粒種子創造的奇跡里,在一臺臺農機展現的“智慧”里,中國飯碗將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3、惠農政策春風勁吹 種地越來越有底氣
“現在國家的惠農利農政策越來越多,對我們農民的補貼也不少。就以我種的小麥來說,一畝地一年能有180塊錢的補貼。今年的種糧一次性補貼這幾天就能打到卡上,我們購置農機還有20%~30%的補助。現在種糧的收益逐年提升,我們種地是越來越有信心和奔頭了!”4月17日,河北省館陶縣樊堡村種糧大戶許延嶺正在地里用無人機噴灑農藥,說起種糧享受到的一系列政策利好,他很是開心。
許延嶺告訴記者,他在村里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主要種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集中購買種子、化肥等有優惠,除草和打藥都用無人機,今年農田還鋪設了淺埋滴灌節水管,節水又省力。“小麥保險費每畝地34塊錢,財政補貼了27塊兩毛錢,一畝地我只用承擔6塊8毛錢。現在我們農民種地不僅‘享福’,心里還特別踏實!”
隨著惠農利農政策春風勁吹,和許延嶺有同樣感受的農民越來越多。今年,我國繼續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落實好生產者補貼等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提高大豆補貼力度,推動擴大大豆政策性收儲和市場化收購,逐步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繼續實施小麥“一噴三防”補助全覆蓋,提早下撥病蟲害防控資金。去年底,中央財政已提前下達2023年農業相關轉移支付2115億元,鼓勵農民不誤農時抓好農業生產,保障農民種糧收益。近日,中央財政下達資金100億元,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統籌支持春耕生產,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今年小麥、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比2022年每斤提高2分錢,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保持穩定。
種地越來越足的底氣,不僅來自給力的政策,還來自手里的訂單。
“這些年,農業經營模式不斷優化,我們對接一些大企業,發展訂單農業,還和村民簽訂種植回收合同,向村民提供種子、技術指導,回收價高于市場價。去年,我簽的訂單面積達到了3萬畝,大伙兒種的‘新麥2’等高筋麥銷售給大型面粉廠,‘荃麥725’等低筋麥賣給白酒企業,就這低筋麥,一畝地新增效益500塊錢。今年,我跟一家白酒企業簽了4萬畝的訂單農業協議,其中小麥2萬畝、高粱2萬畝。不僅提升了大伙兒的收益,也讓大家種地更安心!”安徽亳州市譙城區種糧大戶聶紅偉說。
春天里,那一曲曲熱烈歡快的春耕進行曲,由一個個腳踩田壟的農人辛勤譜寫,當他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創造性被更多激活,大國糧倉根基愈發牢固。
不負農時,辛勤耕耘,豐收的希望就這樣在綠意盎然的土地上生長!
(本報記者 陳晨)
2022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17.75億畝、比上年增加1052萬畝,產量13731億斤、增產74億斤,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到2022年底,全國累計完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今年要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
我國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95%,實現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2022年,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2.4%。
我國已成為世界農機生產大國,能夠生產14大類50個小類4000多種農機產品,農機裝備總量超過2億臺套,較2012年增長21.98%。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