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23-04-20 10:58:04
原標題:“立斷”貴在“當機”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立斷”貴在“當機”
來源:解放軍報
當機立斷,是要求指揮員在作戰中果斷抓住戰機,從而達到一擊制勝的目的。然而,戰爭“迷霧”的客觀存在、戰場形勢的千變萬化、技術手段的日新月異和欺敵詐術的廣泛應用,使指揮員判斷戰機是否已至的難度不斷提高,軍事史上猶豫不決、消極待機陷入被動、戰機不至貿然盲動的教訓屢見不鮮。因此,真正決定“立斷”質量與效益的并非“立斷”本身,而在于“立斷”之時是否“當機”。指揮員想做到當機之時能立斷、立斷之時恰當機,就應當力爭主動、力避被動、力戒盲動。
勇抓戰機爭主動。作戰中,任何戰機都不可能完美契合己方需要,指揮員在戰機出現時應當勇于承擔風險,及時作出決策并付諸行動。四渡赤水戰役,就是在敵軍優勢力量圍剿和山川地形阻隔等重大風險下多次果斷抓住戰機的典型戰例。中央紅軍能夠在敵軍集團縫隙中廣泛機動殲敵,不斷抓住戰機,最終跳出包圍圈,與毛澤東同志敏于發現更勇于抓住戰機的指揮藝術是分不開的。勇抓戰機、敢擔風險就是要在戰機出現后,通過高效的指揮、精準的判斷和堅強的執行,爭取將一個戰機能帶來的綜合效益最大化,全力爭取戰場主動權,最終達成作戰目的。
巧創戰機避被動。優秀的指揮員不僅善于抓戰機,更能夠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戰機。從“OODA”循環的角度分析,創造戰機就是要通過積極的行動擊破敵作戰循環鏈條一個或多個環節,使其觀察失準、判斷失誤、決策失效、行動失敗。尤其在面對強敵時,主動創造戰機是在局部形成優勢從而避免全局被動的重要方法。馬陵之戰中,孫臏通過“增兵減灶”之計,造成魏將龐涓觀察失準,誤判齊軍軍心渙散、逃亡大半,誘使其作出親率輕騎脫離主力追趕的決策,孫臏抓住戰機將其擊殺,并趁勢展開追擊,一舉殲滅魏軍主力。現代戰爭中,技術占優勢的一方能通過戰場感知系統獲得海量數據,在經過計算機的定量分析和指揮員的定性思考后更易于發現和創造戰機。因此,在加強部隊信息化建設,提高數據處理質效以捕捉戰機的同時,還應重視運用技術手段隱真示假,干擾敵戰場形勢研判和決策執行,使其無機可乘。
靜待戰機戒盲動。孫子曰,“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參戰雙方都會最大限度地避免己方作戰部署出現漏洞,同時又可能故意釋放出假的戰機誘敵上鉤,定力不足、輕率盲動的一方往往受制于人。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采取了密集靠攏、穩扎穩打的方式。我軍雖然積極尋求戰機,但戰果非常有限。對此,中央軍委指示:“敵軍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機,處置甚妥。”在此指導下,華野指揮員耐心等待戰機,后撤主力,隱蔽待機。結果敵誤判我可能北渡黃河,由步步為營轉為大舉進攻的“戰機”已經出現,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孤軍冒進,被我立刻抓住戰機,圍殲于孟良崮。不盲動絕非消極等待,而是在實力優勢不明顯、戰局態勢不明朗、作戰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密切偵察監視,積極調整部署,既不授敵以柄,也不為敵所惑,一旦真正的戰機出現便雷霆出擊,一錘定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