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3-04-22 13:44:04
原標題:在行進中涵養學生“大我”情懷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在行進中涵養學生“大我”情懷
來源:中國教育報
滾滾黃河萬年長,綿綿華夏文明始。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核心地區,黃河文化凝聚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素。
4月1日至8日,青島市實驗高級中學組織“黃河之約,強國有我”研學旅行活動,22個班級、900多名師生歷時8天,跨越1800余公里,循黃河浪涌遠赴河南、陜西、甘肅三省,修習古今,浸染文化,在行進中涵養學生“大我”情懷。
“保護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促進沿黃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大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彰顯中華文明、增強文化自信的時代需要。此行旨在增進高中生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認知,激發學生明確時代重任、勇擔時代之責,做到行知合一、人文固本?!鼻鄭u實驗高中校長石華軍說。
岷山腳下齊誦《七律·長征》,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碑前敬獻花籃、鞠躬緬懷,注視著紀念館里的一件件文物,聆聽紅軍長征歷經千難萬險絕處逢生的革命歷程,將英雄的不朽精神深深銘刻于心;駐足延安寶塔山,感受“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的炙熱情懷,莊嚴許下“繼承先烈革命遺志,發揚先輩光榮傳統”的錚錚誓言……
探尋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在紅色熱土上思政課,聆聽英雄故事、回顧百年征程,給青島實驗高中學子的心靈帶來極大震撼,家國情懷油然而生?!白凤L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我會銘記百年征程中的坎坷與不易,不斷突破自我,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备咭唬?)班學生孫祺在研學日記中寫道。
鑒古而知今,臨黃河而知中國。黃河沿線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地和眾多文保單位,是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優質空間載體。
在天水文廟禮拜先師孔子,感受傳統、追慕先賢,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古代文明的感情和熱望;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院,領略兵馬俑的巧奪天工,賞析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領略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在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一覽建筑、雕塑、書法、舞蹈、服飾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品味藝術瑰寶的魅力……
研學旅行是學生加深對黃河文化體驗的過程。黃河流域沿岸名地的踏訪,讓學生在歷史遺存中研習,在體驗、體察、體悟中達成文化價值體認,提升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汲取、傳承及開拓能力,增強民族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
2021年春,青島接過東西部協作的歷史“接力棒”,結對幫扶定西。本次研學中,青島實驗高中學子走進了定西。
在定西扶貧開發紀念館和定西馬鈴薯館兩站,學生了解到了這里的艱苦探索和歷史進程;在定西安定區李家堡初級中學,兩校舉行了“黃河之約,情到定西”手拉手簽約捐贈幫扶儀式,學生之間分享彼此的學習生活,見證兩地山海情牽。
“我認為要推進這里的環境治理,發展交通業、特色產業。這些需要一代代人共同努力,以后我要爭取為大西北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备咭唬?)班學生孫世森就西部開發話題與同行的政治教師聊開了。
生命的能量在腳下,最好的課程在路上。自2014年以來,青島實驗高中打造“新人文”教育辦學特色,打破以教師、教室、學科、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格局,建立起以學生、活動、社會為中心的新型學習模式。
在宕昌縣官鵝溝,教師以大自然為講臺,細致講解大地構造位置及復雜的地質運動,學生們對地貌的成因、聯系記憶尤深;在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學生們憑借親眼所見感受到地質遺跡與自然文化的相融,對保護性開發、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理解……
本次研學匯集了13門學科30余個課題,學生們可以根據興趣自由選擇,通過調查形成課題研究成果。此外,學生們還會在研學中撰寫研學日記、提交攝影佳作、學唱經典歌曲、當眾演講、參加志愿者活動,在跨學科學習中開展考察探究類綜合實踐活動。
“學校自2016年以來堅持組織跨區域研學旅行,讓學生堅實行進在祖國的大地上,了解中國發展的全貌?!笔A軍說,研學旅行讓學生在游中學、在行中悟,點燃了新一代青少年心中的愛國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