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23-05-06 17:38:05
原標題:為了“一扇門板”的恩情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為了“一扇門板”的恩情
來源:解放軍報
“我想當特戰隊員,到最艱苦、最偏遠的地方接受考驗,鍛煉成長!”
今年3月,在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人武部舉辦的一場新兵歡送會上,新兵崔書鳴分享了自己對未來軍旅之路的憧憬。
崔書鳴的憧憬,源于從小聽過的“一扇門板”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崔書鳴的家鄉平邑縣柏林鎮羅圈峪村,主角是一位叫杜方平的老兵。
抗日戰爭時期,杜方平所在的八路軍部隊戰斗在平邑地區。羅圈峪村村民冒著被敵人襲擊、殺害甚至“屠村”的危險,協助八路軍作戰,并用擔架把傷員抬到家中悉心救治。有時擔架不夠用,鄉親們就拆下自家的門板應急。
1940年的一天,杜方平在戰斗中身負重傷。羅圈峪村幾位老鄉發現了他,用門板把他抬回村中。鄉親們趁敵人不備偷偷上山找草藥給他治傷,還把雞蛋、白面、油攢起來給他補充營養。一位叫崔慶永的老鄉流著眼淚,殺了陪伴自己多年的看家狗,熬了湯送到杜方平的床前。
傷愈后杜方平重返部隊。此后幾十年,他常常想起羅圈峪村的鄉親們,難忘“一扇門板”的恩情。
1987年夏天,從原南京軍區政治部群工部部長崗位離休的杜方平到羅圈峪村“探親”,鄉親們貧困的生活讓他感到揪心。看著村子里瘦弱的老牛、村民家中昏暗的油燈,杜方平當即決定,“省下錢來,還鄉親們的恩情”。
回到南京后,杜方平把自己數萬元的積蓄寄回羅圈峪村。在當地政府支持下,鄉親們用這筆錢架了電線,家家戶戶用上電燈。通電那天,一位耄耋老人看著“吹也吹不滅”的電燈,嗚嗚地哭了起來:“沒想到過了這么多年,他還記著我們……”
為更好地回報老區群眾,此后的20余年里,擅長作畫的杜方平把賣畫所得積攢起來,源源不斷地寄給羅圈峪村。村里把這些錢用在刀刃上:鋪設水管,家家戶戶喝上了自來水;修建“方平希望小學”,讓孩子們可以在家門口上學。
2008年初,90歲的杜方平因病離世。遵照遺囑,家人將他的骨灰安葬在羅圈峪村——這片他眷戀一生的土地上。每年清明節,杜方平的墓碑前都會擺滿鮮花。羅圈峪村村民,一直深深懷念這位鞠躬盡瘁的老兵。
“杜爺爺是我們的榜樣。我要像他一樣,為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不懈奮斗。”崔書鳴說。近年來,平邑縣弘揚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圍繞“為軍送好兵、為戰點精兵”大力推進征兵工作,持續擦亮“沂蒙精神沂蒙兵”特色品牌。受“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感召,3年來,當地先后有522名青年從軍報國。
杜方平走了,更多的“杜方平”回來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沂蒙子弟兵退役后回到家鄉,投身老區建設發展。1998年,老兵崔依雷放棄在城市發展的機會,回到羅圈峪村擔任“兵支書”。在他的帶領下,羅圈峪村于2021年2月脫貧摘帽。臨沂市審計局軍轉干部尉世偉被“一扇門板”的故事感動,主動申請到羅圈峪村任駐村第一書記,與鄉親們共同踏上鄉村振興新征程。如今,羅圈峪村環境優美、瓜果飄香、產業興旺,成為臨沂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示范村。
“一扇門板”的故事,在一代代沂蒙軍民的賡續傳承中,不斷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