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5-16 10:14:05
原標題:柏鄉漢牡丹:世界牡丹的活化石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柏鄉漢牡丹:世界牡丹的活化石
來源:中國文化報
▲柏鄉漢牡丹 王光耀 攝
范海剛 本報駐河北記者 李秋云
我國牡丹資源豐富,栽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河北省邢臺市柏鄉縣作為千年古縣,其漢牡丹更是全國一絕。與洛陽、菏澤及其他國內外的牡丹相比,柏鄉漢牡丹以“忠君救主”的神奇傳說聞名遐邇,以2000年的悠久歷史獨領風騷,被稱為世界牡丹的活化石。
世人公認漢牡丹為中國單株存活最久的野生牡丹。關于漢牡丹的歷史,柏鄉的宋代碑刻和清乾隆、民國時期的縣志都有較為詳細的記載。民國《柏鄉縣志》記載:“彌陀寺牡丹寺在縣北郝村,其中牡丹多株,相傳為漢牡丹。又故老稱道,光武帝巡河北時嘗從此經過,有詠牡丹詩一首曰:小王避亂過荒莊,井廟俱無甚凄涼;惟有牡丹花數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此說雖不可深信,然足證其年代久遠,況至今猶盛乎?!?/p>
在民間,圍繞漢牡丹,流傳著大量的優美傳說和歷史故事。花神入地結連理,化作牡丹、芍藥兩株花木;漢牡丹忠君救主,護救劉秀躲避追殺;花開知農事,百姓“觀花問事”之風仍盛行……2009年,“柏鄉漢牡丹傳說”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值得一提的是,柏鄉漢牡丹特別有“脾氣”和“氣節”。漢牡丹只能在其現在所在的池內栽培,離開此地,則不能成活。據稱,1937年,侵華日軍占領柏鄉,為霸占千古名花,深掘數尺,將牡丹移栽至縣城日軍駐地,所移之花竟抱枝枯死。日軍不死心,又一次將剩余之花連根帶土運至日本,悉心呵護,但最終還是葉枯根死,兩次移栽,均告失敗。新中國成立后,彌陀寺的漢牡丹原地重生,枝繁葉茂,直至今日。
跨越2000年悠長歲月,漢牡丹仍莊重優雅,魅力煥發。每年谷雨前后為漢牡丹的最佳觀賞期,其花大如盤,枝粗如椽,香溢滿園,包括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千層臺閣型等多種形態。同株異花為漢牡丹的一大特色,同株漢牡丹花色有深淺濃淡之分,花朵有單層、雙層、多層之別。1985年,柏鄉縣文物保管所曾解剖一朵漢牡丹花,復花達215瓣。
自古以來,漢牡丹受到文人墨客的歌頌,留下了眾多詩詞歌賦、書畫墨寶,“忠誠、誠信、淳樸、熱情”的漢牡丹文化內涵,也早已融入當地民眾的品質和性格中。此外,當地依托漢牡丹文化品牌,大力發展牡丹產業,形成了牡丹芍藥種植、鮮切花加工、牡丹工筆畫、牡丹油、牡丹全花茶以及文旅游賞等多方位、立體化、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格局,全方位拉動了柏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柏鄉漢牡丹園在彌陀寺舊址上建立,除了風姿綽約的漢牡丹花,石刻碑廊、漢牡丹文化展廳、漢代牡丹碑亭等都是這里的經典景點。如今,柏鄉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漢牡丹文化節,該文化節已成為推動柏鄉經濟、文化、旅游等高質量發展的品牌活動和展示河北文化自信、彰顯燕趙形象的重要窗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