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23-05-27 09:57:05
原標題:國防綠與紅領巾的約定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國防綠與紅領巾的約定
來源:解放軍報
④
寫在前面
大手牽小手,兵心連童心。在高原戈壁,在大山深處,在邊關海島,一雙雙大手牽起稚嫩的小手,一顆顆愛心澆灌幼小的花蕾,一抹抹國防綠點燃學子的夢想。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幫扶,播撒希望。從捐資改善學校教學條件、組織官兵結對幫扶困難學生,再到舉辦國防教育實踐活動,多年來全軍各部隊積極開展教育幫扶,呵護祖國花朵茁壯成長。
在第73個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我們擷取一組部隊官兵開展援建幫扶助學興教的故事,一起聆聽國防綠與紅領巾的約定。
新疆軍區某綜合訓練基地6年來累計幫扶駐地10余所學校的近百名困難學生。該基地學兵一營三連指導員麥麥提明·麥吐送,與4名學生結對認親——
“兵爸爸”守護你們健康成長
■麥麥提明·麥吐送 口述
“麥爸爸,最近的考試我又拿了‘優’!”
“麥爸爸,前兩天老師表揚我了!”
每逢周末,我總會抽出時間,看望4個結對認親的孩子,或者和他們視頻通話,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這4個孩子,最大的15歲,最小的7歲。每當我看到他們純真的笑臉,聽到一聲聲“麥爸爸”,感覺再多的付出都值得。
我與孩子們的故事,要從6年前說起。基地駐地位于少數民族聚居區,那里醫療和教育水平相對落后。2017年,基地將駐地需要幫助的困難家庭拉單列表,組織開展結對認親活動。
高中畢業后,我參軍入伍,第二年考上軍校。我深知,是部隊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要常懷感恩之心。軍校畢業后,我主動申請到艱苦邊遠地區,被分配到基地工作。那次結對認親,我聽說了小顧的故事。小顧是個漢族孩子,從小和奶奶相依為命,日子過得艱難,我決定盡自己所能幫幫這個家庭。
那天,我帶著學習資料和生活用品來到小顧家。他的奶奶告訴我,小顧父母離異,祖孫二人靠著政府的低保勉強度日,她最擔心自己去世后孫子沒人照顧……我們交談時,小顧在一旁安靜地寫作業,本子上寫滿工工整整的漢字。我對奶奶說:“小顧要繼續上學,以后我來照顧你們。”
此后,我和妻子一有時間便去看望祖孫倆,我輔導小顧寫作業,妻子幫著做家務。周末,我們會帶著小顧來連隊玩。時間一長,連隊官兵和小顧越來越親密。大學生士兵韓智勇主動教他學英語,排長劉志敏教他打籃球,班長張澤教他寫鋼筆字……每逢小顧的生日,我們都會在連隊為他舉辦一場生日會。
2019年春節前夕,我和妻子到小顧家拜年,小顧把他寫的一篇作文拿給我看。“我有好多個‘兵爸爸’,他們總能給我帶來陽光般的溫暖……”這些字眼,讓我的心頭一熱,眼眶濕潤。
走訪駐地群眾時,我發現還有一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和小顧同在一個社區的阿瓦汗·芒力克大媽因常年辛勤勞作落下嚴重的關節炎,她的兩個孩子產生退學打工為母親看病的念頭。我決定再幫一幫這兩個孩子。后來,我又與同樣需要幫助的小祝結對認親。就這樣,我成了4個孩子的“兵爸爸”。
去年“六一”,我帶著4個孩子去公園游玩,帶他們開碰碰車、坐過山車,之后去商場給他們買衣服。看著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換上新衣服,我的鼻頭不禁一酸。作為他們的“兵爸爸”,我想我還能做得更好。
分別時,孩子們圍在我身邊,我們一起面對手機鏡頭拍了一張“全家福”。那一刻,我的心頭漾起一絲甜蜜,也覺得肩頭沉甸甸的。我一定會盡全力幫助他們,像一個爸爸那樣照顧他們健康成長。
(丁 雷、茍寶琦整理)
自2019年起,海軍潛艇學院先后與山東省沂南縣孟良崮實驗學校、馬牧池鄉中心小學及四川省峨邊彝族自治縣金巖鄉中心小學建立援建幫扶關系,并設立“啟航助學金”資助困難學子——
每一朵浪花里都有愛
■海軍潛艇學院某大隊政治委員 宋 磊 口述
今年“海軍節”前夕,我們特意邀請援建幫扶的3所學校師生代表來學院參加紀念人民海軍成立74周年軍營開放日活動。
登軍艦、上潛艇、參加升旗儀式……大多數孩子是第一次見到大海、見到軍艦,十分興奮。看著孩子們睜大好奇的眼睛,聽著他們發出一聲聲驚嘆,我們都覺得這次活動辦得有意義。
回到學校后,孟良崮實驗學校的王緒堂老師打來電話。“我把去青島拍攝的視頻放給所有學生看,放了一遍又一遍,他們怎么看也看不夠。”電話那頭,王老師的語氣有些激動。
和孟良崮實驗學校結緣,源于一次“無心”的參觀。2018年秋天,學院組織生長軍官學員赴孟良崮山區進行野外綜合訓練。聽聞附近的孟良崮實驗學校國防教育抓得有聲有色,我們組織學員去參觀學習。
校園里,“紅色基因代代傳”等標語隨處可見,老師和學生們對沂蒙老區的革命故事如數家珍。校長告訴我們,學校有個傳統,每年春天老師都會帶著學生到山腳的溪邊撿石頭,學生們在石頭上畫英雄人物、畫飛機大炮、畫心中美好的事物,“學校雖然條件簡陋,但紅色基因必須代代傳下去。”
走進教室,眼前的一幕,讓我們很震撼:木質課桌椅破著洞,“圖書角”只是舊布兜里裝了十幾本書,好多都被翻爛了。在這樣的教室里,我們聽到了最動聽的讀書聲。
“一定要讓孩子們有更好的學習環境!”詳細了解學校的辦學情況后,學院黨委決定對孟良崮實驗學校進行援建幫扶,為師生們購買了一批電腦、打印機、課桌椅等嶄新的教學用品。學院還設立了每年3萬元的“啟航助學金”,用來資助困難學生。
此外,學院還委派相關教員,與學校老師共同編寫《放飛藍色夢想》等教材,定期組織專家教授到學校開展國防知識講座。
幾年來,學院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助學幫扶從未中斷。除了孟良崮實驗學校,學院還援建幫扶了沂南縣馬牧池鄉中心小學和四川省峨邊彝族自治縣金巖鄉中心小學,向更多的孩子傳遞溫暖,為他們帶去希望。
(高 密、徐夢函整理)
2018年,武警陜西總隊寶雞支隊與寶雞市扶風縣云塘村建立幫扶關系。這些年,官兵們結對幫扶云塘村小學60名困難學生,其中保障部助理員鄭能強資助了5名學生——
“紅肩章”托起求學夢
■鄭能強 口述
我的書桌抽屜里珍藏著一幅畫。畫的正面,一名小女孩牽著一名小男孩,滿面笑容站在太陽下,身旁是飄揚的五星紅旗;畫的背面寫著“武警叔叔,謝謝您,我們一定好好學習……”
這幅畫出自云塘村小學陳意涵姐弟之手,是2019年我第一次資助他們時,他們送給我的禮物。
那年春天,我第一次到支隊對口幫扶村的云塘村小學開展共建活動。孩子們接過新的學習用具,一個個眉開眼笑。這時,窗外兩個瘦小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他倆透過窗戶向教室里張望。
這是一對姐弟,姐姐陳意涵12歲,弟弟陳意佳9歲。因父親常年患病,姐弟倆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輟學回家,平時幫父母做一些農活。
我問他們想不想來上學,兩個孩子怯生生地點了點頭。我不禁想起小時候的自己。因為家境貧寒,父母省吃儉用供我上學,是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
我希望讀書也能改變他們的命運。村干部帶我到兩個孩子家中走訪,我承諾盡力資助,讓兩個孩子重返學校。
2020年春節前,我和戰友再度來到云塘村。陳意涵特意為我表演了一段新學的舞蹈。她媽媽說,上學后姐弟倆變得開朗了許多。學習之余,愛跳舞的陳意涵還跟著網上的教學視頻學習舞蹈。姐弟倆的變化,堅定了我資助更多孩子的想法。
此后,我幾次到云塘村小學開展幫扶活動,操場上那個光著腳丫子的男孩羅星、老師口中和父親相依為命的學生陳明,都成了我資助的對象。
2020年5月,總隊發起愛心助學活動,我與云塘村小學二年級學生李維佳結對。除了給5個孩子提供書本費、生活費等資助外,我還關注著他們的成長進步。漸漸地,我成了他們信賴的“武警叔叔”。每次看望孩子時,我總會收到他們為我準備的繪畫和手工作品。
前不久,我去云塘村小學看望他們時,陳明送給我一幅畫,畫面上一架架飛機正從山川上飛過。
回想陳明之前送給我的畫,每幅畫里都有飛機。我問他:“你是不是很喜歡飛機?”
陳明對我說:“叔叔,我從小就喜歡飛機。我希望將來能駕駛飛機,保衛祖國。”
(董浩田、趙啟超整理)
圖①:2022年5月,武警陜西總隊寶雞支隊到云塘村小學開展愛心助學活動。圖為小學生向鄭能強敬禮。趙啟超攝
圖②:2022年10月,南部戰區空軍某旅警衛勤務連副連長崔栩瑞教學生唱《空軍進行曲》。陳偉旭攝
圖③:2023年4月22日,海軍潛艇學院邀請援建幫扶學校師生代表來院參加軍營開放日活動。圖為孟良崮實驗學校學生觸摸學員手掌上因訓練磨出的厚繭。王永浩攝
圖④:2022年3月,新疆軍區某綜合訓練基地官兵與結對幫扶的學生一起參觀營區。茍寶琦攝
制圖:扈 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