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10-21 09:55:10
原標題:大寫“改”字 重塑縣域教育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大寫“改”字 重塑縣域教育
來源:中國教育報
數據是熱氣騰騰的背景,也飽含著勃勃向上的韌勁。
2023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上榜新華指數高質量發展百強縣,位居第84位。
2024年,鄂托克旗學校和師生獲批國家級別項目與獲得獎勵33個,全旗中小學在校生總人數激增1088名,小升初報名總人數增加了22.5%,旗外回流學生86名……
鄂托克教育捷報頻傳,釋放出“重塑縣域教育”的信號。
多年來,鄂托克旗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一番改革重塑后,全旗的教育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從各自為政到互為促進,實現了初高中生源的回流,探索出一條具有鄂托克特色的“縣域教育振興”發展之路。
鄂托克教育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微縮鏡頭,也是在我國西部大地上匯聚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強大力量的生動寫照。
全流程“抓改革” 讓教育成為全社會的“焦點”
“郡縣治,天下安”。
讓縣域的學生享受優質教育,才能穩定和繁榮縣域教育,提升縣域教育整體水平。鄂托克旗高度重視縣域教育,從完善學前教育服務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再到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一再作出安排部署。
鄂托克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西部,是一個以畜牧業為基礎、工業占主導的多元產業集中區,面積2.1萬平方千米,人口16.8萬。全旗有中小學幼兒園37所、教職工近2700名、學生2.5萬名。
在鄂托克旗廣大師生中間,常常會有這樣的熱議:“學生回來了!”“老師不走了!”“教學質量起來了!”……
這是近兩年實現教育蛻變后的鄂托克旗。
何以出現此類熱議?這是因為,近年來,受城鎮化、交通區位、社會觀念等因素的綜合影響,許多教師和學生離開鄂托克旗。面對優質師資和生源等要素向城市核心區流失的嚴峻挑戰,鄂托克旗多措并舉,讓人心定下來、群眾更滿意。
“事不避難者進”。鄂托克旗強化問題導向,涓滴在心、改革創新、奮楫篤行,牢固樹立“抓教育就是抓發展,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未來”的理念,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全流程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著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聚焦優質資源擴面提質,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了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目標上,“全體系”推進。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出“一心一意辦好鄂托克教育”發展戰略,將旗委常委會開到旗教體部門,提出“兩年夯基礎,三年初見成效,五年上臺階,六年大見成效”的目標,系統制定并項目化推進教育發展“十件事”。建立縣級領導包聯學校機制,旗委書記帶頭常態化深入學校調研指導,幫助協調解決具體問題。教體系統制定出臺求質問效意見,著力解決少數干部職工“推”“拖”“懶”“慢”“庸”“怠”等問題,確保“教育的事說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
保障上,“全流程”優先。確保教育發展優先規劃、教育投入優先安排、教育用地優先保障、教育用人優先補充、教育問題優先解決。旗政府部門常務會議和旗長辦公會議研究教育工作16次,解決教育事項53個,旗財政兩年投入21.79億元用于學校辦學條件改善、教師待遇提升、教育資源引進等項目,教育經費占到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1.63%。
機制上,“全方位”聯動。建立“部門聯動、一體推進”機制,在旗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協調推動下,旗發改、財政、人社、編辦、住建等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強化組織領導、督查考評、要素保障,及時研究解決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綜合改革、教師減負等具體問題。主動增強服務意識,積極幫助校(園)長及時解決硬件建設、資金保障、政策兌現等學校(幼兒園)發展的外部問題,幫助教師解決職稱評聘、工資晉級、評先選優等后顧之憂,確保他們將精力全部投入到教育教學主責主業上來。以此匯聚起全旗上下共辦教育、齊抓教育的強大合力,凝聚起全旗人民對鄂托克教育的堅定信心和美好期許。
2024年8月20日至22日,黃河流域縣中發展研討會在鄂托克旗舉辦,要義是探索新時代縣中發展路徑以及研究論證縣中振興發展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
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文化研究分會相關領導對鄂托克旗教育事業給予認可:“辦好教育,要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軟件。鄂托克在重視教育硬件的同時,高度重視教育發展的軟實力,讓優秀教師走進鄂托克旗、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鄂托克旗。鄂托克完全有可能在中國式現代化教育進程中異軍突起,交出一份人民滿意的鮮活答卷。”
黃河流域縣中發展研討會這樣的全國區域性教育盛會選擇在鄂托克旗召開,既是對鄂托克旗教育事業發展的現場檢驗,也是對鄂托克旗致力于辦好家門口的優質教育、讓廣大學子健康全面發展的實踐路徑的鼓舞和肯定。
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每一步堅實的足跡,都標注下鄂托克旗尊師重教的全新刻度。
資源上“建磁場” 讓好學校建在家門口
鄂托克旗棋盤井第一小學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賽中榮獲一等獎,鄂托克旗第一中學的3名學生榮獲全國生物競賽獎,鄂托克旗青少年合唱團登上央視舞臺,鄂托克旗足球代表隊在自治區青少年足球聯賽中榮獲冠、亞、季軍,鄂托克旗棋盤井第二小學學生嚴筱桐入選“海選未來”足球計劃……
2024年6月1日,“初中課改名校精品課全國巡展”大型公益系列活動在鄂托克旗舉行,來自北京、內蒙古、陜西、山東、四川等地的500余人參加。活動期間,全國各地的課改名校、名師呈現了涵蓋10個不同學科的87節精品課,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學者帶來了14個主題沙龍和微報告,共同探索并交流了初中教育改革的新動態與實踐成果。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雷振海說:“鄂托克教育的改革是從課堂改革開始的。這兩年引進了全國各地優質教育資源,教育質量取得了比較大的提升,非常有利于鄂托克教育的發展,有利于培養時代新人。”
課堂活力充滿夢想張力,改革溫度彰顯教育力度。
鄂托克旗教育工作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將持續引育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作為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突破口,有效解決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弊端和卡點堵點問題,讓廣大學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為高質量發展夯實基點、增強后勁。
普惠上,硬件資源全面提質。鄂托克旗始終把“學生的學習環境美不美、住宿條件優不優、飯菜質量高不高”當成頭等大事,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少什么添什么、短什么增什么”的原則,組織住建、財政、教體等部門對全旗中小學幼兒園開展踏查工作,制定辦學條件三年提升行動計劃。近3年,先后新建小學2所、幼兒園1所以及宿舍樓3棟、教學樓3棟、風雨操場10座,累計新增校舍面積17萬平方米,新增學位2160個,維修改造中小學校、幼兒園23所,改造項目116個,總面積超10萬平方米,新改擴建了一批圖書、實驗、音樂、美術、勞動等功能教室;回收民辦幼兒園3所,提供學位1545個;全面提供早午餐和午休服務,惠及學生1.3萬名;開通校車11輛。全旗學生的學習、活動、生活和上下學條件均邁上了一個新臺階。讓老百姓的家門口都有好學校,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均衡上,教學資源全層優化。結合“雙減”目標,鄂托克旗與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7所高校和深圳市鹽田區教育部門等6家單位建立合作共同體,依托其優質師資、課程體系、教研平臺、管理體系,系統提升縣域教育教學資源力量,一次性引進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畢業的優質師資25人,努力創建一批特色鮮明的課堂教學品牌研究成果。持續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提升年”活動,實施“鄂托克旗各類人才的早期發現與針對性培養”項目,為每一名學生量身打造培養方案,通過專業選拔等方式及早發現學生在文化、藝術、體育等方面的興趣愛好和天賦特長,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高校合作開展小初高一體化貫通式培養,真正實現“五育”并舉。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和國家體質健康監測結果位居鄂爾多斯市前列,青少年近視率較低。鄂托克旗獲評全國第三批智能研修平臺應用試點工作區,1所學校獲評全國科技教育試點學校,15所中小學、幼兒園獲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生態上,社會資源全力集中。努力建設“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師以從教為樂、民以助教為榮”的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生態。堅持校家社協同育人,成立鄂托克旗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和旗、校、年級家長委員會、家庭教育講師團,與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合作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堅持全社會合力助教,愛心企業積極參與捐資助教,鄂托克旗教育基金規模壯大到2億元,每年獎教助教不少于600萬元。堅持凝聚共識,發布鄂托克旗教育標識和教師徽章,提煉鄂托克旗教師精神內核,開展“一心一意辦好鄂托克教育”大家談活動,越來越多的鄂托克學子選擇在家門口、回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中小學生大規模回流。
廖安迪,這名祖籍湖北荊州的16歲少年,在2024年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超過鄂爾多斯市重點高中錄取分數線,然而在填報志愿時,他選擇了鄂托克旗第一中學。
廖安迪父親說:“我家祖上都是農村人,早些年迫于生計來到棋盤井鎮創業。這幾年,我們親身感受到鄂托克教育發生的變化。孩子能取得好成績,全靠鄂托克教育,所以孩子選擇填報鄂托克旗第一中學,這樣就可以在家門口上好學了。”
學生家長的心聲來自對鄂托克旗教育事業的信心,也折射出這個地方的尺寸之功正在變成千秋之業。
師資上“練內功” 讓“大先生”都能留下來
在鄂托克旗蒙西鎮堿柜村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上,48歲的教師謝冬梅正在“變魔術”:“巴拉巴拉小魔仙變變變,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字的卡片?”
通過“花樣”教學法,謝冬梅讓這些剛入學的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魔力和樂趣。
奉獻偏遠學校23年,2024年榮獲“全國模范教師”稱號的謝冬梅是“堅守育人初心,堅持扎根基層,堅決開拓進取,堅定必勝信心”的鄂托克教師的優秀代表。
在草原深處,在工業園區,在鄂托克旗政府部門駐地,2682名教師躬耕教壇、培根鑄魂,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彰顯了“大先生”的教育情懷與精神力量。
在鄂托克旗,一代代師者提燈引路、育夢傳薪。他們接力前行,讓“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有了具象的呈現、深刻的詮釋。
“DNA分子的復制……”24歲的教師丁新龍在黑板上寫下這幾個字后,對著講臺下的高一學生從容不迫地講起了生物課。這名畢業于北京大學的高才生,2023年由鄂托克旗教育部門引入。與他一起前來的,還有11名從其他“雙一流”高校畢業的教師。
近兩年來,鄂托克旗堅持綠色通道引才,“把能教好的教師招引進來”,全方位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讓教育教學變得更加有質、有感、有形、有效和有趣,學生學習成績日益提高,教師、家長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鄂托克旗可謂是既“上心”又“上新”,全心全意培育更多“大先生”。
改革“出拳”,為教師“上薪”。鄂托克旗出臺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相關配套制度24項,全面推進薪資制度、競爭上崗、職稱評聘、崗位管理、人事及經費包干五大領域改革。為640名政府部門購買服務教師全員定崗定級,真正實現同工同酬。教師高中初級崗位比例由2∶4∶4提高至3∶4∶3,新增高級崗位332個,進一步暢通教師職稱評聘渠道。同時,深化績效工資改革,堅持“以崗定薪、多勞多得、優教優酬、旗級統籌、捆綁考核”的原則,根據不同崗位分類制定考核方案、科學核定工作量,績效工資重點向一線教師、農村教師、骨干教師傾斜,教師間績效工資年差距達到4萬元。
全員“出彩”,讓教師“上新”。堅持“通過隊伍建設活動,把教不好的教師培養起來;通過全員競爭上崗,把不會教的教師分流出來;通過綠色通道引才,把能教好的教師招引進來”的總思路,全方位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激發內生動力抓培養。實施“十百千”強師工程,在鄂托克旗遴選領航教師11名、卓越教師107名、骨干教師890名,依托北京師范大學“百千萬計劃”和人民德育校家社協同育人“百城萬校”行動,建立全旗名校(園)長、名教師、名班主任業務梯隊和培養體系。廣納優質人才抓招引。研究推出優秀教育人才引進與獎勵實施辦法,在薪資待遇、住房保障等方面給予優惠。提高準入門檻,創新招聘方法,通過“人才引進+校園招聘+社會招考”等方式,近兩年,多渠道招引教師322名,其中從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的教師17名(研究生14名)。
分流“出局”,讓教師“上心”。鄂托克旗政府部門、教育部門、學校同向發力、同頻共振,構建起“前期保障—中期實施—后期評價”的全流程尊師重教制度體系,暢通退出機制抓分流。按照“試點推進、全面推行”的總體思路,在全旗中小學、幼兒園系統開展全員競爭上崗改革,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競聘、合同管理,6名不勝任教學任務的一線教師分流至后勤崗位,真正實現“能進能出”。同時,完善機制,加大城鄉學校結對共建、骨干教師交流輪崗力度,實現優質師資均衡配置,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解決棋盤井部分中小學大班額、大校額等問題,徹底根除擇校問題。
所有一切,都直指一個目標——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好教師越來越多,才能把學生教好。
“縣管校聘’改革為我們進行了全員定崗定級,與在編教師實現了同工同酬,從根本上解除了我們的后顧之憂。”棋盤井實驗小學教師林雪鑫說。
給予教師充足底氣的,正是一次又一次不斷啃下“硬骨頭”的教育改革。努力打造一支敢打硬仗、善打勝仗的干部隊伍,培育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無私奉獻、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鄂托克旗不斷向“優”而行。
“一域振,是為小成;全域興,乃為大功”。鄂托克旗,已在縣域發展之路上不斷開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
教育該以怎樣的姿態與縣域的發展同頻共振?2024年9月10日,鄂托克旗教育大會召開,將過去3年的教育事業發展歷程歸納為一句話:初步蹚出了一條西部縣域基礎教育振興之路,成功兌現了“初見成效”的承諾。
立足現實,展望未來,鄂托克旗正處在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能否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推進全旗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永續發展,關鍵在人才,根本在教育。
旗委書記高懷京說:“未來兩年是鄂托克教育‘固成效、上臺階’的關鍵時期,要將‘鄂托克教育’提升為強旗之基,反哺助推全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將‘鄂托克教育’建設成為西部范例、縣域典型,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鄂托克方案。”
為了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更好反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地方產業轉型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鄂托克旗持續破解職業中學人才培養與開發區企業用工需求相脫節的難題,與鄂爾多斯市“一本三專”院校合作,優化調整專業設置,創新“3+2”“2+2+2”培養模式,在棋盤井規劃建設自治區西部并輻射陜甘寧等地區的職教園區和實訓基地,為園區企業培養源源不斷的標準化、高素質技能人才,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教育和發展雙促進、雙提升。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美好生發著美好。鄂托克旗已經開啟了教育與城市發展美好的雙向奔赴。鄂托克旗就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在第三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上作交流分享,“鄂托克教育”被收入《2023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2024年被多家權威媒體關注報道。
一項項舉措,一件件實事,一次次榮光,為鄂托克旗一心一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全國教育大會確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奮斗目標。我們將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持續塑造家門口的優質教育品牌,讓鄂托克學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讓身心健康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鄂托克教育的亮麗底色。”鄂托克旗教體部門負責人石永峰說。
弦歌不輟,篤行不怠。鄂托克旗將繼續以改革為動能,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斷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實國家富強之基,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鄂托克經驗”,讓每名學生都能在“縣域教育振興”中擁抱美好未來!(張曉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