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10-31 08:50:10
原標題:新農人:種糧這條路越走越穩當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新農人:種糧這條路越走越穩當
來源:中國青年報
為什么要回村種糧?
“讓老少爺們跟著我通過種地多賺點”“保障好糧食安全”……面對鏡頭,來自山東的返鄉創業青年劉莉和徐銘這樣回答。
10月29日,在中國青年報社“青春中國·擁Bao未來”之“田野·希望”直播間,幾個沾著“泥土味兒”的年輕人講述了自己參與鄉村振興的故事。
2010年,劉莉大學畢業回到山東省高密市大牟家鎮創業,成立了劉莉家庭農場。從最初的38畝逐步發展到現在的5600畝,年銷售小麥良種200余萬斤,花生良種20余萬斤,實現經營收入1600萬元以上,她帶動周邊上萬農戶通過科學種田增產增收。
但創業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第一年種地,因為天氣原因就賠本了,也曾想放棄,是我父親的鼓勵讓我堅持了下來。”在直播間,劉莉分享起一路走來的點滴經歷,“2021年,我老公也從企業辭職,和我一塊創業”。從父女檔到夫妻檔,家庭的支持讓劉莉動力滿滿。
而科技加持,則更讓劉莉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現在和多家科研院所達成合作,他們的新品種新技術在我的農場落地生花,我和周邊的老百姓也享受到了新品種新技術帶給我們的好處。”
每年夏收和秋收,是劉莉最高興的時候。
“看到一車車的糧食收回來,這種喜悅無法用語言形容。”劉莉和父親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講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周邊上萬戶農戶,在他們的帶動下一畝地增收四五百元,每戶每年增收8000多元。
以前種糧食,除了愁天氣這個不可抗力因素,劉莉還為團隊缺有學歷、有能力的年輕人而犯難。如今國家修建的高標準農田,讓劉莉的農場“旱能澆、澇能排”。她說,已經有4個00后大學生加入了她的團隊,“都是很愛學、很能干的年輕人”。
有了新鮮血液注入,劉莉更加堅定了走穩走好種糧這條路的決心。她還計劃著拓展電商之路,提高糧食附加值,“讓老少爺們跟著我,也能通過種地多賺點,實現我們的共同富裕”。
徐銘與劉莉有著相似的經歷。
“畢業之前,我父母一直是做農資生意的,我們引進了國內第一批植保無人機,假期我會幫父母打打下手,給老百姓用無人機打藥,那個時候我就深刻地體會到老百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如今已是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金銘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徐銘,說起種糧的初衷。
為了把大學學到的新技術運用到種地上,徐銘流轉了土地,用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管理。
在農業創業路上,徐銘得到了團郯城縣委、楊集鎮黨委提供的許多學習機會和幫扶,目前合作社已涵蓋了良種培育,機械化播種、施肥、收割,糧食烘干倉儲,秸稈回收再利用等全鏈條、多項功能服務。
但他坦言,自己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合作社還停留在初級加工階段,自營品牌還未有較大市場,深加工產業發展較慢。“這還需要足夠的資金和時間去慢慢解決。”
解決種糧難,也不能忽視農產品銷售問題。
自2021年起,共青團中央在全國推進實施的共青團“青耘中國”直播助農活動,已成為共青團組織服務鄉村振興的一張名片。
“中青樂選”是“青耘中國”的子品牌,也是中國青年報社旗下的助農電商平臺。
作為“中青樂選”品牌推薦官,山東直播電商管理集團董事長孟得明和他的團隊,致力于幫助農業從業者做好農副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建設,讓他們專心做好農副產品的種植和生產加工。
與大部分主播拿著產品在直播間講解的直播模式不同,孟得明發現粉絲更喜歡停留在直播生產過程的場景里互動。于是,在他們的幫助下,很多三農產品主播出現在田間地頭、生產車間等地。
“場景化的直播帶來了不錯的轉化率,讓主播也獲得了不錯的收益。”孟得明說,通過完善生產、發貨等環節,對主播和富余勞動力進行培訓,主播只需要做好講解,其他的環節都由他們幫助完成。簡單易上手、能賺到錢,成為吸引越來越多主播愿意嘗試農副產品直播的原因。
不過,他也表示,吸引返鄉創業新農人,還需要國家政策與當地政府以及優勢產業的多重扶持,讓新農人可以返鄉有事做、降低失敗風險。
從三五個粉絲,到現在過百萬粉絲,賣葡萄的張麗麗實現了讓全國各地粉絲知道“我家有個葡萄園”的想法。
2015年,張麗麗放棄高薪工作回鄉創業。7年多里,從沒種過莊稼的小姑娘成為當地農業致富帶頭人,她帶領江蘇盱眙馬壩鎮打造規模化種植的歐家湖葡萄園,還幫助鄉親們探索農產品電商的新發展之路。
去年7月,張麗麗把當地葡萄、龍蝦米、西瓜等農產品和水果拍進視頻,做起了直播帶貨。馬壩鎮價值幾千萬元的農產品,通過直播銷往全國各地。
張麗麗覺得,“中青樂選”這樣的平臺,可以為有志推廣家鄉農產品的年輕人提供品牌推薦的機會,增加其產品曝光度和知名度,幫助年輕人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
作為“中青樂選品牌推薦官”的一員,張麗麗希望平臺能夠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與溝通,通過舉辦各類線上線下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并參與進來。同時,也可以借助社交媒體等渠道,及時收集消費者的反饋和建議,不斷優化平臺的服務和推薦策略,讓更多年輕人了解農業發展,也更加切實體會鄉村振興的意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沂蒙 梅瀟予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