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月談網
2017-01-19 09:15:01
2013年,《半月談》曾刊登題為《“寫得‘吐血’,編得離奇,看得眼花”——透視異化的社區臺賬》的報道,對基層反映的社區臺賬過多過濫問題予以剖析,受到廣泛關注。4年來,社區臺賬清理進展如何?社區負擔是否有所減輕?社區自治怎樣推行?社區工作者如何更好服務社區群眾?半月談記者對當年率先推行“臺賬革命”的南京市部分社區進行了回訪。
“評比創建少了,工作站少了,臺賬也少了”
創建評比帶來工作臺賬過多過濫,由此產生的基層弄虛作假、考核異化以及形式主義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社區工作正常開展。
翠竹園社區居委會主任葛富蓮告訴記者,以前最頭疼的就是到年底補臺賬,社區干部50%以上的精力都花在了上面。“不僅要填,還要編。”南京一名社區干部說,以前每個創建都是指標化的,考核就看臺賬,因此只能按條目要求來編,臺賬造假泛濫。
2013年,發現這一問題后,南京市出臺削減臺賬、合并考核等7條措施,對社區臺賬和考核評比進行清理整治,在全市開展“臺賬革命”。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陳芳表示,全市取消社區承擔的25項工作任務與指標、41類評比等,并統一使用“智慧社區”一個網絡平臺。
“原來每年要做30多項臺賬,現在只要做4項,都是最基本的社區信息,更多信息則通過電腦錄入。”秣陵社區黨委副書記毛宸說,臺賬減負和記錄電子化,讓社區工作人員不再為臺賬所累。翠竹園社區黨總支書記董紅說,原來一個部門干一項工作就要有一個工作站,一個評比就是一本臺賬,“現在評比創建少了,工作站少了,臺賬也少了”。
紙上做減法,服務做加法
“少了臺賬負累,我們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服務居民上。”葛富蓮說,社區培育扶持了80多個社會組織,活動幾乎涵蓋學習、生活各個方面,從學齡前兒童到退休老人都能在社區找到適合自己的組織和活動。
“臺賬革命”不僅大力削減了臺賬,還優化了社區考核方法,突出社區服務職能,要求70%以上的工作與居民滿意度直接掛鉤。此外,南京市鼓勵“小辦公、大服務”,投入4000多萬元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并規定社區要把80%的辦公空間讓出來給居民活動。
記者在景明佳園社區采訪時碰到了63歲的翁永云。戴著“志愿者”袖標的她,正拿著掃帚和簸箕清掃路上的垃圾。如此志愿服務一小時,老人可獲得3個積分,累計30分即可享受一次免費理發。“有了這些激勵辦法,我們參加社區活動的勁頭更足了。”翁永云說。
“我們希望投入更多精力去創新服務形式。”景明佳園社區黨委書記蔣流琴說,社區的作用應該是引導居民自治,從繁重的臺賬中抽身,就有更多精力用于社區低保、就業、互助引導等工作,真正幫居民解決困難、化解矛盾。
社區減負仍在路上
記者采訪發現,在減少社區臺賬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待完善的方面。部分基層干部反映,有的項目是上級部門直接制定,基層無法清理,需從上至下通盤考慮。同時,在實行電子化臺賬后,由于一些上級部門信息系統孤立封閉,相同信息需重復登錄多個系統錄入,甚至一個部門還有不能兼容的新老兩套系統,需加以整合。
臺賬減少只是社區減負的一個方面,減輕基層負擔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上面千條線,社區一根針。”一位社區工作者說,臺賬泛濫是社區行政化的一種表現,社區已被視為一級“準政府機構”,是社區負擔更為根本的來源。不去行政化,社區減負就難以治本。在日益強調“屬地管理”的當下,傳統行政思維和管理路徑依賴,就決定了社區要承擔大量行政性事務,難以把精力真正放到服務群眾、培育社區自治上。
同時,在“無限責任政府”體制傳導下,社區成了“無限責任公司”。一名社區工作者說,其所在社區有幾十名家庭特困人員,由于缺乏政策,除了逢年過節慰問,就沒有更多的資金和渠道來幫扶他們,“他們有問題仍會來找社區,社區處于有責無權又不能不管的狀態”。
此外,經費、人手緊張問題有待破解。記者采訪中發現,一些大型社區,一年相關經費支出高達數百萬元。盡管相關部門支持了大部分,但資金仍有較大缺口。社區需絞盡腦汁開展項目、搭建平臺籌措資金,但又需充足的人手完成上級下達的行政性任務,這樣就容易偏離服務與自治兩大職能。(半月談記者 王駿勇 楊紹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