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2017-11-25 09:01:11
外媒關注“相親角”成中國老人社交新空間:周六找女婿 周日找老伴
核心提示:洪崖洞相親角多年來都由民間自發組織參與,專家認為,這也反映出中國年長者私人生活的興起。相親角功能如同廣場舞或政府的社區項目,能將家中老人“拉出來”活動。
參考消息網11月25日報道 新媒稱,重慶市中心洪崖洞相親角,每到周末都迎來大批中老年人,星期六到此是給兒女相親,星期天則是單身長者為自己相親,兩種相親模式成功率雖都不高,但人潮未見消退,有人甚至十年來風雨不改,每周末都到此“碰碰運氣”。洪崖洞相親角究竟有何魅力,一再吸引大媽大叔前來?相親角對于這一大群退休老人來說,難道不止是相親?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19日報道,秋風陣陣的星期天早晨,重慶景點洪崖洞人頭攢動,除了來游玩的旅客,景區戶外一段約200米的步道,從早上10時便聚集了數百名中老年男女,三五成群地站在江邊閑聊。
這里空氣中回蕩著親切的重慶話,氣氛相當熱絡,卻也夾雜著一絲尷尬。步道兩側,有大媽眼神飄忽地靜靜站守,似乎等著有心人上前說話;有大叔上下徘徊繞圈打望,尋覓上前搭訕的絕佳機會。
這里是重慶著名的相親角,歷史已超過10年,來到這里的大叔大媽都有一致的目標:找個合眼緣的對象,如果聊得開,就互掃微信交換聯絡,接下來私下再約,盼望最終能找個老伴。
星期六為兒女相親 星期天為自己相親
報道稱,和中國許多城市的相親角不一樣,重慶洪崖洞相親角有“雙重角色”,每逢星期六是父母來為兒女相親,星期天則是中老年人為自己相親,兩者都是民間自發的活動。
如果說星期六的相親角像是父母“推銷”子女,星期天的“老人相親角”則像熱鬧的聯誼會。來參加的多是五六十歲中老年人,當中不乏有女士精心打扮,但大多數更傾向樸素上陣。
和為子女找對象的場面不同,星期天的洪崖洞相親角,幾乎沒人舉起寫上自身和擇偶條件的牌子,或是拿出平板電腦或相冊出示照片。“自我推銷”最有效率的方式,是從一個聊天群走到另一個聊天群,想認識人就趨上前,聊夠了就自動脫隊,投緣才交換聯絡,或結伴離開。
“就是擺龍門陣(聊天)!”60歲的單身漢任先生如此形容“老年相親角”的活動。
那陌生男女初次見面談什么?任先生透露的聊天話題都很務實:“首先是說出她的要求、我的要求,再介紹彼此家庭情況、經濟收入,看能不能適應對方生活。”
三小時下來,任先生只相中一名同齡女士,與她進行了15分鐘的交談。對他而言,這已經算不錯的收獲:“就是碰個運氣、求個緣分,遇上對的人才談,這里也有騙子、傻子的。”
喪偶離婚者尋覓第二春
報道稱,“老人相親角”由幾個主要群體組成——喪偶者、離婚者、單身者,甚至有已婚男來找“小老婆”的,不過以前兩者居多。
劉阿姨(65歲)帶著小她五歲的單身好友王阿姨前來相親角。多年前喪夫的劉阿姨是相親角的成功案例,之前來相親三次,今年夏天終于遇上投緣的男人,兩人目前感情穩定,結伴同居。
問及當初來相親的原因,她坦言:“老公走了,一個人很寂寞啊,想有個人聊聊天、說說話。其實,是我親家把我帶到這里的,女兒也很支持我來。這個場地很正規,有保安,我很放心。”
報道稱,盡管來到相親角的老人都積極認識新朋友,但許多人坦言,只是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態,心知真正找到伴侶共譜黃昏戀的概率不高。
一名不愿具名的大媽直言,在相親角成功配對的概率是“百分之一”,畢竟這里只不過是見面平臺,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必須厘清雙方經濟、兒女方面的許多問題。
許多相親者受訪時說,雖然洪崖洞相親角并不完美,但和婚姻介紹所或網絡約會平臺相比,已經是相對安全可靠的選擇了。
說到婚姻介紹所,許多大叔大媽一聽聞便搖頭,直批:“那種地方是騙人騙錢的!”
報道稱,有關“黑婚介”的媒體報道多年來在中國屢屢出現,不少婚介所被揭露,通過會員費、介紹費、假對象等種種套路,訛詐單身老人辛苦累積的養老本。
相比之下,來相親角可以面對面交流,又是免費的,讓許多相親者感覺更安心、踏實。
盡管如此,來到洪崖洞這個熙熙攘攘的旅游景點公開相親,一些年長者心里還是難免有些糾結。
一名精心打扮的大媽坦言:“來這里還是很難為情的,一般女性都會害羞,希望男方來說話,我自己都不好意思站在這里”,語畢不忘提醒記者,切勿拍她的照片或錄音,否則會讓她很難堪。
父母邊為子女相親邊社交
報道稱,如果說星期天的相親角彌漫著些許曖昧氛圍,星期六的相親角則沒有絲毫浪漫氣息可言。
早上10時,這里已擠滿數百名為子女相親的年長者,有人舉著介紹子女個人資料的看板,其他有興趣的父母駐足詢問,不少人還認真地拿出記事簿,邊交流邊做筆記。
62歲的彭青是星期六相親角的熟面孔。她告訴《聯合早報》記者,自己過去六年每周都到相親角,算算有近300次了,目標只有一個:為37歲的大齡女兒找個伴。
彭青語帶無奈地說,女兒是導游,常帶隊出國,因此特別難找男朋友。過去六年,她為女兒介紹了不少男士,但女兒寧缺毋濫,六年過去了還是單身。
她感慨說:“她覺得沒希望了,但即使沒希望,我們也要當成有一絲希望。”
但彭青這六年也并非完全白忙一場。她說,自己在這里結交了一大幫好友,“我們的共同目標都是為了兒女”,大家在相親結束后有時會一同吃飯,不久前還組團一同到貴州旅游。
80歲的王先生也是相親角“常客”,來這里有10年之久。采訪當天,記者見他步履蹣跚上下徘徊,問他到此的目的,他笑說:“沒事兒,來玩!有合適就看一下,沒合適就見老朋友。老了,很有時間,到處走路!”
相親角滿足年長者社交需求
社會學家于海認為,許多年長者明知到相親角為兒女相親效率極低,卻堅持每周風雨不改這么做,說明為子女找對象可能只是出外活動的理由,他們實際上需要的是社交。
他指出,家長在相親角可分享信息、生活經驗、結交朋友,在這個層面上,相親角功能如同廣場舞或政府的社區項目,能將家中老人“拉出來”活動,“哪怕是種樹、種水果或相親,如果能被一項活動‘黏住’,有什么不好?”
于海覺得,許多老人從相親角得到相親之外更大的社交滿足,當局因此應該鼓勵或支持更多這類公共空間形成。
報道稱,洪崖洞相親角多年來都由民間自發組織參與,于海認為,這也反映出中國年長者私人生活的興起。
他解釋說,中國年長者以往高度依賴單位和組織,生活中許多活動都由單位集體安排;不過,上世紀90年代后,越來越多個人活動必須靠自己策劃安排,退休年長者更是如此。
他認為,這個轉變讓中國年長者的私生活變得更活躍。“他們自己安排的活動內容非常豐富,需要的只是能活動的地方和公共空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