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8-07-23 22:41:07
新華社重慶7月23日電(記者 黎華玲)《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7月23日5時零分,“大暑”節(jié)氣正式登場。作為中醫(yī)“冬病夏治”方法之一,三伏貼近年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追捧。不過,接受采訪的醫(yī)生表示,三伏貼不是“想貼就能貼”,高溫天氣養(yǎng)生仍需謹慎。
三伏貼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醫(yī)治療方法。夏季三伏日,是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根據中醫(yī)“天人相應”的觀念,此時人體陽氣最旺盛,經絡氣血流注也最旺盛。在這個時候,將生姜、白芥子等辛溫的藥物研為細末,用藥汁調勻,制成藥餅,貼在疾病相應的穴位上,通過藥物的經皮吸收,刺激局部經絡穴位,激發(fā)全身經氣,可以達到振奮陽氣、溫通經絡、祛除寒邪的作用。
不過,三伏貼并不是適合所有人?!叭N比較適合慢行呼吸道系統(tǒng)疾病,如哮喘、反復感冒的病人。”重慶市中醫(yī)院針灸科主任王竹行告訴記者,“三伏貼是治療疾病的一種輔助方式。”
↑頭伏治“冬病”。新華社發(fā)(陳彬 攝)
盡管三伏貼適合虛寒型疾病的治療,但這類患者中也有禁忌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發(fā)作癥狀嚴重者、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到了肺氣腫階段的患者、肺結核患者、濕熱型胃痛患者,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有嚴重心肺功能障礙疾病的患者,或患有支氣管擴張、本身為特殊體質、有接觸性皮炎等的患者以及孕婦,都不適宜貼三伏貼。
王竹行強調,對癥治療非常重要。近年來,一些不法商家在網上隨意售賣三伏貼,還有一些小診所、藥店等夸大冬病夏治的效果,打著“包治百病”的幌子售賣藥品,誤導了群眾對冬病夏治的理解。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高溫天氣,人體出汗多,消耗大,各種不適也隨之而來。除了不能亂貼三伏貼,夏季養(yǎng)生還有很多學問。
重慶市急救醫(yī)療中心前兩天收治了一名高溫中暑昏迷不醒的患者,送到搶救室時體溫高達42攝氏度,開始出現血壓下降、意識深度昏迷、伴有抽搐等癥狀。重慶市急救中心急診科主任黃健提醒,中暑后應及時將患者轉移到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平臥休息,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必要時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如果病人的肌肉發(fā)生不自主的抽搐,不要試圖喂液體給他補充水分。如果發(fā)生嘔吐,請翻轉病人的身體使其側躺,以確保其呼吸道通暢。如果病情嚴重,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重慶市中醫(yī)院肺病科中西醫(yī)結合副主任醫(yī)師徐萍利提醒,高溫天氣吹空調易導致咳嗽、頭暈乏力、流鼻涕等癥狀,如果出現咳濃痰情況,就應考慮呼吸道感染,要及時就醫(yī)。對于患有呼吸系統(tǒng)慢性的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等疾病的患者,室內溫度保持在26至28攝氏度為佳。
重慶市中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yī)師楊小軍表示,高溫天氣一定要按時補充水分,適當飲用一些鹽水。因為高溫作業(yè)時,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酶活性和胃酸度降低。胃腸道的收縮和蠕動減弱,吸收和排空速度減慢,唾液分泌明顯減少,淀粉酶活性降低。再加上消化道血流減少,大量飲水使胃酸稀釋。這些因素均可引起食欲減退和消化不良,胃腸道疾患增多。
專家提醒,高溫季節(jié)里要防暑避暑,注意防曬,不要長時間暴露在太陽下。同時,及時補充水分,適當吃一些香蕉、蓮藕等富含鉀的水果蔬菜。(參與采寫: 董妍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